书名:中国古代舞蹈
:25.00元
售价:16.3元,便宜8.7元,折扣65
作者:韩霞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4486196
字数:
页码:1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人类文化的启蒙者。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中国的舞蹈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中国古代舞蹈》详细介绍了古代舞蹈的发展历程,其间还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与舞蹈有关的人物、事件,内容活泼,可读性强。
《中国古代舞蹈》:
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二是生殖后代,繁衍种族。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环境极其艰苦、恶劣。人类要维持生命,延续后代,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
因此,人类渴求人丁兴旺,种族繁盛。人类从生活中明白了一个自然规律:男女可生殖后代,但他们对人的生理现象并不了解,于是,产生了对性和生殖器官的崇拜。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供奉男性生殖器作为崇拜对象的遗风。土家族古老的《毛谷斯舞》有男舞者在腰问挂生殖器状饰物起舞的习俗。后世所谓“社日”,既是民族的节日、祭日,又是男女求偶的日子。据《周礼·地官·媒氏》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今者,罚之。”至今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有类似的风俗。原始舞蹈中有生殖崇拜及求偶的内容,就是来源于上述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民间歌舞中,有许多是以表现爱情、求偶为内容的,它与需要繁殖后代,的人类的本能这一极其重要而严肃的使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传说,正是因为殷人的祖先简狄吞了玄鸟卵才生下殷契的。而周人的祖先姜螈是因为踩了巨人的足迹而生弃(即后稷)的。当然,这些传说反映了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原始人乱婚野合生子生活。如今,遗留下来的很多原始岩画都是对原始社会中人类求偶、活动和性崇拜意识的反映。当然这种活动和意识在舞蹈中得到表现。例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德里哈达小山顶上,山上有不少岩画都是表现了这种意识。岩画中男女对舞,两人手臂相互搭肩,女性胸部画两个圆点,代表乳房,臀有尾饰,两腿叉开,尾下有一圆点,似滴液。男性尾饰更长,尾梢折卷,双腿劈开。
在1988年,考古学家王炳华发现的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一处大型舞蹈岩画,通过研究可以断定,初凿刻的岩画约在原始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其规模非常大,但主体是一列巨大的女性舞蹈像和一个斜卧的男性形象。而男性人像刻画了的生殖器,指向女性方向。
在此组画像左下方,又有一个比真人更高大的双头、双颈、身体部分合而为一的双头同体人像。如果是参照闻一多先生《伏羲考》一文对于《山海经》等书中大量提到的左右有首、前后有首或一身二首的生物时所作的推测:“实有雌雄状态之误解或曲解。(正看为前后有首,侧看为左右有首,混言之则一身二首)。”这是对男女交合造型的体现。
位于双头同体人像的右下方,则是两个舞蹈人像,其性别特征非常明显,男性人像手持的生殖器直指对面站立的女性人像。在这图像的下方是上下两排整齐歌舞的小人群像,这是对原始人类祈求氏族繁衍和生殖崇拜观念的体现。
关于这幅巨作所在之处的自然环境,王炳华先生在《新疆呼图壁生殖崇拜岩画》一文中作了如下生动而准确的描述:“康家石门子岩画所在山体,山势雄伟,层层叠叠的红色岗峦,如叠如砌……这样一处耸立的峰峦,却又为终年流水的两道溪谷所环绕……一岩画所在峭壁的西端……一条长三四十米的裂隙,斜贯于洞顶外侧。裂隙中,不断渗透漏出滴滴清泉,一年四季不断。附近哈萨克牧民,至今仍视为‘神水’……由于所在地区空气湿润、雨量丰沛,故草木繁茂。高耸的岗峦,冬日挡住了西北方向的寒冷气流,使山前阳坡,沟谷两岸的植被,在严寒的冬日也不会完全被雪覆盖……是畜群理想的栖息之处……阳光、茂草、清泉,所在环境中的这些具体因素,都使人与新生命的孕育产生联想”。这正是远古居民进行繁衍和生殖崇拜的地方。见王炳华先生在《呼图壁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雕刻画》一文中写道:“在这幅岩刻中,原始舞蹈的灵魂、动力,就在于对异性的追求,在于对丽性生活的描述和歌颂。”青海出土的古文物中,也有夸大人类生殖器官的形象。这些遗存的古代崖画、文物及现存的民间风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类对生殖器的崇拜,也是对于原始舞蹈发展的另一种动力——“人类自身的生产”的有力而形象的佐证。
当原始社会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时,就产生了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即图腾崇拜。原始社会的人,由于受文化和科学的局限,对于人自身的来龙去脉,以及自然界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一种神秘朦胧的意识,便把许多动物或自然物当作自己的祖先、保护神或自己氏族的徽号,对它表示崇拜。这种被崇拜的动物或自然物,就叫做“图腾”。直到进入阶级社会还有图腾崇拜的残余存在。图腾是印第安语的音译,具有“血缘”的含义。所以,以相同的动物或自然物作为图腾崇拜的不同部落,大都有比较密切的族属关系。例如,东夷系统各部落是以鸟类作为图腾的。商族称自己的祖先是“玄鸟”。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女子,名日有贼氏。这个女子没有结婚,一次在洗浴时吞了一个玄鸟蛋,后来就怀孕生了孩子,繁衍下来,就形成了商族的种族。这种传说在东夷系统的各部族里十分普遍。
图腾崇拜作为原始社会中氏族的祭祀仪式,是很庄严和繁杂的。乐舞也是图腾祭祀仪式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在以后乐舞形式发展中,也都深受图腾崇拜的影响。
孙景琛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舞蹈史》中有这样的记载:长期以来就游猎于大兴安岭崇山密林中的鄂温克人把“熊”视作氏族的图腾,认为熊能保护氏族和驯鹿的安全及繁殖。他们把公熊叫做“合克”(对父系高辈的称呼),称母熊为“恶我”(对母系高辈的称呼)。从这种称谓中可以看出鄂温克人曾把熊当作他们的祖先,而他们自己则是熊的“后裔”。
……
说实话,拿到这本《中国古代舞蹈》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分量很足,不仅指物理上的厚重,更像是知识量上的沉甸甸。我是一个对历史细节比较挑剔的人,所以对这种题材的书籍,我更看重它是否有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舞种和名称,而是能够深入到舞蹈的起源、发展脉络、表演形式、音乐伴奏、服饰道具,甚至到舞蹈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比如,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讲解不同朝代舞蹈风格的演变,像汉代的“羽衣舞”和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在表演场合、参与人群、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上有何不同?书中对于那些已经失传的舞蹈,是否能够通过壁画、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现,进行一些合理的复原和推测?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舞蹈动作的描述,是否能够做到清晰易懂,甚至辅以图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领悟。总而言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本集学术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佳作,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并且能够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评分我一直对“舞”这个字有着特别的情感,它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更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文化的载体。这本书《中国古代舞蹈》的出现,正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在我看来,了解古代舞蹈,就是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现代娱乐方式的年代,人们是如何通过舞蹈来庆祝丰收、祭祀神明、表达爱情、甚至传递政治讯息的?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描绘出那些生动鲜活的场景。比如,那些围绕着篝火跳跃的部落舞蹈,是否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那些在宫殿里为帝王表演的歌舞升平,又隐藏着多少时代的荣辱和兴衰?我更希望书中能够给我一些惊喜,比如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但却极具代表性的古代舞蹈,或者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舞蹈,提供一些全新的解读视角。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舞蹈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我期待它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古老灵魂的律动。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舞蹈》的书籍,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跨越时空、传递情感的舞蹈艺术。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这本书时,立刻被它深邃的书名和厚重的装帧所吸引。尽管我尚未深入翻阅,但仅凭其“中国古代舞蹈”的定位,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斑驳印记,从宫廷中华丽的乐舞,到民间节庆中热烈奔放的表演,再到宗教仪式中庄重神秘的舞姿,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诱人的魅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那些早已消失在时间洪流中的舞步,去感受古人是如何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神灵的祈祷。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通往遥远过去的窗口,我渴望透过它,窥见那些曾经鲜活而又神秘的生命场景,去理解在那片土地上,舞蹈如何与哲学、宗教、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验,不只是文字的记载,更是活生生的历史展现。
评分我对这本《中国古代舞蹈》的期待,更多地来自于它所蕴含的“古代”二字。我深知,古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的时代,而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必然在那段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那些历史影像的生动还原。比如,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古代舞蹈特色?那些流传至今的民族舞蹈,它们的根源又是否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尤其对那些与祭祀、农耕相关的舞蹈感兴趣,它们是如何反映古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和生活习俗的?此外,书中关于古代舞蹈的理论和美学,是否有深入的探讨?例如,古代舞蹈的动作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美学原则又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舞蹈形式的描述,更能触及到舞蹈背后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也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国古代文明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古代舞蹈》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闪过无数关于古代中国的美丽画面。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我对于古代的宫廷舞蹈尤其感兴趣,那些在华丽殿宇中上演的,既有皇家仪仗的庄重,又不失艺术的雅致,想必其中包含了许多不易察觉的细节。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出这些舞蹈的服饰、配乐,以及舞蹈者的姿态,让我能够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盛大的场面?同时,我也对民间舞蹈充满好奇,那些在节日庆典、市井街头自由奔放的舞蹈,一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浓郁的乡土情怀。书中是否会展现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舞蹈风格,例如南方婉约的舞姿和北方粗犷的节奏,它们又是如何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的?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古代舞蹈世界,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能“看”到那些早已消逝的旋律和舞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智慧,从而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