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
定价:48.00元
作者:徐志良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027718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必须选择一个成熟的区划方案来实施海洋开发。“新东部”经济区划是国家海洋局已开展的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基础上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顺应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大趋势而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的基本立意是:实现陆地区划与海域区划的国家统筹,把我国管辖海域纳入国家区域发展的宏观规划,实现国家在区域经济领域的海陆并重、陆海相接。
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整体上基于国家已经执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继续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宏观经济区划格局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赋予的权利和我国的主张,向海上自然拓展区划区间而形成的区划构想。它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划大势,体现了国家发展中海洋战略利益的重要地位,衔接了国家原有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地带区划,兼容了《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经济区域划分。同时也强调了海洋经济区域不同的区划特征,探讨了处于区域边界不确定状态下的区划问题,初步触及了处在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台港澳地区与大陆地区、其他海岛地区的经济区划涵盖问题。
目录
章 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宏观条件
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提出重大需求
二、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条件与依据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地理范围
四、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特征
五、建立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实施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
一、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二、进行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分的理论基础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划分原则
第三章 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方法
一、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指标
二、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方法
三、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区划计算和类型说明
第四章 中国“新东部”经济带的分区框架
一、渤海海洋及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二、黄海及辽鲁苏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三、东海及沪浙闽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四、南海北部海域及粤桂琼沿海地带大经济区
五、南海中南部岛礁海域经济区
六、台湾、香港、澳门特殊经济区
七、国际海底区域特别经济区
第五章 影响中国“新东部”经济带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
一、影响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制约中国“新东部”经济带发展因素的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报告
浙江舟山市、岱山县调研报告
珠海市万山区桂山镇调研报告
附录二 相关刊载
中国“新东部”海洋经济区划初探
论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地理边界问题
关于将海洋纳入经济区划视野的思考
中国海洋经济区划及特征初探
我国海洋经济区域发展的特征分析
中国“新东部”经济区划构想
附录三 相关报道
建言:进行“新东部”经济区划
大力开发海洋资源
“新东部”:中国宏观经济区划新视野
蓝色海洋:可望单列中国“新东部”
“新东部”构想:把海洋纳入国家经济区划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上“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几个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未来规划非常感兴趣,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及对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的讨论,总是让我思考良多。这本书的书名,直观地传达了一种打破传统区域界限,将沿海与腹地、海洋与陆地进行一体化统筹的全新视角。这让我联想到,以往的区域发展往往侧重于某个省份或某个经济圈,比如长三角、珠三角,或是西部大开发。但“新东部”这个提法,似乎预示着一种更宏观、更具颠覆性的思路,它可能不再局限于既有的行政区划或经济圈概念,而是从地理的、资源的、战略的角度出发,重新划分和整合中国的东部区域。这种“海陆区划统筹”,听起来就像是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勾勒出了一幅崭新的蓝图,特别是对于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腹地”的内陆省份,以及那些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沿海地区,如何通过这种统筹构想,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新东部”,这其中的逻辑和路径,无疑是令人期待的。
评分读这本书的名字,最让我好奇的是“海陆区划统筹”这个概念本身。我从事过一些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规划相关的工作,深知地理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将国土空间划分为陆地和海洋,各自有其独特的开发规律和管理体系。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海陆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也愈发紧密。比如,港口经济的崛起,海洋产业的延伸,以及陆地资源和产业如何通过海运进行全球配置,都证明了海洋与陆地并非是割裂的两个部分,而是一个相互联通的整体。那么,这本书提出的“海陆区划统筹”,究竟是如何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全新的区域划分标准?比如,是基于海岸线向内陆延伸一定距离,还是基于特定海洋经济功能区向陆地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又或者是通过构建一些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来实现?这种“统筹”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和实践路径?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萦绕,让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读和构建这一宏大构想的。
评分“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前瞻性。我知道,中国东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承载着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科技创新使命。然而,随着区域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传统的东部发展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诸如产业转移、环境压力、城乡差距等问题,都需要新的思路来解决。而“新东部”的提出,似乎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尤其“海陆区划统筹”,这个词汇充满了想象空间。它意味着要突破以往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割,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东部地区的潜力和优势。我猜想,这可能涉及到对沿海经济带和内陆腹地的深度联动,可能是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流动、提升区域协同效应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或许,它还会触及到国家层面的战略调整,比如如何通过陆海联运通道的建设,强化东部地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又或者如何在海洋权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宏大叙事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地理区域的划分,更像是一个关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深度思考。我知道,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区域,更是承担着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的角色。但“新东部”这个概念,似乎暗示着一种超越传统东部概念的演进和升级。它强调“海陆区划统筹”,这一点尤其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在我的认知里,海和陆在经济发展上常常是相互促进的,港口是陆地经济的延伸,而陆地的产业和资源也需要通过海洋走向世界。这种“统筹”,如果能够真正实现,将极大地释放东部地区的潜力,形成更强大的经济增长极。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这个“新东部”的范围?它又包含了哪些具体的战略构想?例如,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或者对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人才流动等方面提出规划?
评分看到“中国‘新东部’——海陆区划统筹构想”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中国的东部地区,无论是从经济体量、创新能力还是国际影响力来看,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同时,东部的发展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区域协调性不足等挑战。“海陆区划统筹”这个提法,立即勾勒出了一种整合优势、协同发展的蓝图。我推测,这本书可能在探讨如何打破以往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模式,转而从地理要素和战略目标出发,构建一个更加高效、更具韧性的“新东部”发展格局。这种“海陆”的融合,让我联想到,它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海岸线与内陆腹地的连接,更可能是一种将海洋资源、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内陆产业深度耦合的战略设计。我很好奇,作者对于“统筹”的具体方法和路径是如何阐述的?它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产业转移的思路、或者区域合作的模式?这本书无疑为理解中国未来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