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 | 作者 | 庄若江,蔡爱国,高侠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444999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数 | 页码 | 247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从纵横两个向度对吴文化精神内涵和演进脉络、阶段性特点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梳理和深入解读。与此前侧重考古、实证的研究取向不通,《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更注重对吴文化精神内涵形成、嬗变、扬弃发展的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并着重强调其当代的价值意义,激活了史实叙述、内涵挖掘与当代思考的空间对接。 |
| 作者简介 | |
| 庄若江,江南大学教授,国家一级编剧,硕士生导师,江南文化与影视研究中心主任,影视传播系主任。江苏省台港暨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无锡市美学学会会长,太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影视艺术家委员会常务理事,无锡市文化建设智库专家,吴文化与城市品牌研究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地域文化和文化产业研究,兼影视戏剧文学创作,多次为党和人解读吴地文化,受到高度评价,《吴文化溯源与解读》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著有《说吴》(获2010年度全国图书奖)、《城市文化论》(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台湾女作家散文论稿》(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当代中国抒情散文鉴赏》(获江苏省青少年读物一等奖)、《无锡望族》(“无锡文化丛书”之一,获江苏省社科成果二等奖)、《异境同源殊途同归——两岸三地文学论》、《吴文化纵论》(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悦读无锡》等著作。在《江苏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创作《坐看云起》(散文集)、《江南梅雨时》(30集电视连续剧)、《要离》(话剧)、《中华酒歌》(大型多媒体舞台剧)、《“金圣”李金镛》(人物传记片)等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策划撰稿大型人文系列纪录片《说吴》(《吴韵》)获第六届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十大金奖”纪录片、获央视第23届“星花杯”佳撰稿奖和第四届(2008~2010年度)“无锡市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近年来主持完成《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机制研究》等各类课题20多项。 蔡爱国,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高侠,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 |
| 目录 | |
| 绪论 上编 吴文化演进的精神轨迹 章 吴文化的缘起 节 泰伯奔吴与句吴创立 第二节 古吴文化的形成与演化 第二章 刚勇尚武善于谋略的古吴文化 节 吴国崛起与“吴人尚武” 第二节 古吴国的冶炼文化 第三节 古吴国的水利文化与农耕文化 第四节 古吴国的造船工艺 第五节 智慧灵活的吴人战术:孙子兵法 第六节 伍子胥、范蠡的智者之争 第七节 从吴越争霸到中原霸主 第三章 秦汉到宋元的文化转型 节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二节 丝绸之路的早起点 第三节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第四节 经史之学的建立 第五节 吴地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书画流派的成熟 第七节 特色的建筑风貌 第八节 佛道文化的传布 第四章 明清时期的多元发展 节 工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节 吴文化的多元呈现 第五章 近现代的传承与创新 节 吴文化新形态——工商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 教育近代化与人才强势 第三节 科技发展与文化先驱 第六章 审时度势跨越发展的当代轨迹 节 20世纪后期第二轮民族工商业的崛起 第二节 开放理念与外向型经济高地的建立 第三节 城市发展理念的内在文化支撑 下编 吴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解读 第七章 尚德向善民本立国 节 尚德高风的缘起与承传 第二节 儒学在吴地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 程朱理学的江南传播 第四节 常州学派的文化价值 第五节 经世致用思想的深化 第六节 工商致富与民本思想 第八章 智慧灵动长袖善舞 节 远古时代的吴人智慧 第二节 吴地之水与吴人禀赋 第三节 薛福成的智慧外交 第四节 弄潮的智者与经济的腾跃 第九章 兼容并蓄开放纳善 节 开放包容文化传统的形成 第二节 地理环境与开放心态养成 第三节 思想的开放与政治的革新 第四节 文化上的博采众长 第十章 务实进取义利兼顾 节 务实进取的社会风气 第二节 义利兼顾的工商文化 第三节 讲求实效的发展理念 第四节 “锡商”文化对传统的 第十一章 崇文重教刚柔相济 节 浓郁的崇文重教风气 第二节 精细雅致的情趣与审美 第三节 文化昌明俊彦辈出 第十二章 吴文化当代价值解读 节 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平衡元素 第二节 吴文化的战略借鉴价值 第三节 维系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纽带 第四节 吴文化的品牌打造价值 第五节 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 余论 吴文化研究的轨迹与特点 节 从春秋到明清时期的文献积淀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吴文化调查和研究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至“”时期的吴文化研究 第四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吴文化研究 第五节 2006年以来吴文化研究新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资料翔实,视域开阔,格调大气,文风严肃,无论从涉猎广度、还是理论深度,都有所创新和跨越。 |
| 文摘 | |
| 务实进取而又精明的吴地人,及时选准方向、抓住机遇,以吴人特有的机智和务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摸索出了一条活路,由小而大,由弱而强,终千创造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乃至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通过勤勉劳作,务实开拓,获得富足的生活,是大多吴地人的人生方式。在这块富饶、温润的土地上,吴人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实心做事才会获得成功,只有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才能带来实在的效益和福祉。吴地相对远离政治中心,历史上也较少战争侵扰,吴人没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踏实的奋斗之后获得满足,在辛劳之后获得安逸与自得,是吴地朴实的民风。吴地人善于生活,也善于创业、守成,现实告诉人们,只有务实奋斗,才能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无济于事。优越的环境、湿润的气候,务实的精神,多种因素滋养了吴地人务实的品性,然而这种注重实际、崇尚务实的精神往往也和讲求功利、追求实惠紧密相连,对吴地人而言,如何将小精明转化为大智慧,将小心机转化为大气魄,仍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在褒扬吴文化务实进取精神的同时,也需要克服短视和过于追求功利的一面。 第二节义利兼顾的工商文化 伴随明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工商文化逐渐成为吴地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特殊的地理环境、灵活开放的性格、务实进取的价值取向和吴文化尚德传统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诞生了吴地的工商文化。受着上述这些基因的影响,吴地工商文化有着鲜明的“义利兼顾”、“求利顾义”的价值特点。 自泰伯奔吴建立勾吴国以后,吴地文明进程开始加速,魏晋以后,吴地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养殖业和手工业逐渐规模化,商品交换不断扩大,集市交易日益兴盛。唐宋以降,商贾贸易更加繁荣,至明清时期,吴地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布码头、米市、丝市和钱市。延至近代,又形成了中国繁荣的工商经济带,诞生了大的民族工商业群体,使吴地成为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吴地工商文化在吴文化基因的影响下,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元因子,形成了文商并重、义利兼顾的基本价值取向。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纯属偶然,当时在书店里闲逛,就被它朴素而又充满吸引力的封面设计所打动。封面上那几笔写意的水墨,仿佛将古老的江南水乡风韵铺陈开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本身对历史文化类书籍就颇感兴趣,尤其偏爱那些能够连接古今、触及生活深层意义的作品。所以,这本书的标题立刻抓住了我,“吴文化”这三个字,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幅精致的画卷:温婉的丝绸、灵巧的苏绣、深厚的园林艺术、以及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然而,“现代解读”这个词组又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感,让我好奇作者将如何运用当代的视角和方法,去重新审视和阐释那些已经沉淀了千年的文化瑰宝。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将吴文化视为遥远的历史陈迹,而是能够从中找到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连接,甚至从中汲取一些为人处世的智慧和灵感。毕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而“现代解读”正是连接这两者的桥梁。
评分我一直认为,任何文化,无论多么古老,都应该具备一种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就像古老的河流,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却依然奔腾不息,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这个名字,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生命力”的探索欲。我总是觉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吴文化表面的欣赏,比如那些精美的工艺品、那些动听的评弹,而更应该去探究它内在的精神内核。吴文化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所蕴含的那些特质,例如精致、内敛、智慧,又如何在当代的社会中得到体现,或者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答这些疑问,它或许会从哲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吴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其演变轨迹,从而让我对这个既熟悉又有些模糊的概念,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我甚至期待作者能够举出一些鲜活的当代案例,来证明吴文化的某些特质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现代社会如此多元化,我们该如何看待和理解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这个书名,让我觉得它很可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我对于“解读”这个词很感兴趣,它意味着不仅仅是梳理和介绍,更是一种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吴文化”这一概念,与“现代”联系起来的。吴文化,常常让人联想到吴侬软语、小桥流水、苏绣丝绸,这些充满江南韵味的意象。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这些古老的文化符号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它们是否还能对我们当下产生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答案。我期待作者能够跳出传统的叙述模式,用一种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态度,去审视吴文化的精髓,找到那些能够跨越时空、与现代社会产生共鸣的部分。或许,它会揭示出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挖掘特定文化群体精神内核的书籍情有独钟。《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这个书名,对我来说具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介绍,更是一种对文化深层意义的探索。我总是觉得,所谓的“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风俗习惯或者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生活态度。吴文化,在我心目中,与精巧、细腻、富于人文关怀这些词语紧密相连。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特质是否依然能够得以保留和发扬?又或者,它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它或许会从历史的纵深感出发,去剖析吴文化形成的原因,以及那些影响深远的特质。同时,它也可能关注吴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探讨如何在保留其精髓的同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吴文化,并从中找到一些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评分在我看来,真正的文化解读,应该是能够超越时空的藩篱,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的。所以,《吴文化内涵的现代解读》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总觉得,很多传统文化,我们往往停留在表层的欣赏,比如那些优美的诗词歌赋、精美的工艺品,但很少去深入探究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吴文化,在我心中,一直与一种精致、内敛、务实的生活态度紧密相连,那是江南水乡孕育出的独特气质。然而,在当下这个追求效率、崇尚个性的时代,这种气质是否还被理解,甚至被珍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不同于以往的解读方式,它或许会运用现代的学术方法,去重新审视和阐释吴文化的精髓,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智慧,并探讨它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价值和意义。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自我的对话,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