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
:36.00元
售价:26.3元,便宜9.7元,折扣73
作者:郝兴宇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2960285
字数:
页码:13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大气CO2浓度升高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目前国内外已经针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开放式大气CO2富集系统(FACE)试验研究,由于和外界环境条件一致而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实际的CO2肥效。《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主要介绍了我国北方的FACE平台近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我国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绿豆、谷子等对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以期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中国农科院FACE研究团队简介
第1章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1 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的影响
1.2 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及干旱交互作用对作物的影响
1.3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研究方法介绍
第2章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小麦的影响
2.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
2.2 FACE条件下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3 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旗叶和穗部N吸收的影响
2.4 CO2浓度升高与水分互作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第3章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的影响
3.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光合生理的影响
3.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3.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元素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3.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第4章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的影响
4.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夏大豆可溶性糖含量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 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生理日变化的影响
4.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合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4.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4.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大豆生长及N固定的影响
第5章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其他作物的影响(绿豆、谷子、板蓝根)
5.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5.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及C、N吸收的影响
5.3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绿豆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5.4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谷子生长发育与光合生理的影响
5.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板蓝根叶片光合生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刚拿到这本《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看目录和前言,就足以激起我极大的兴趣。首先,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我国主要作物”的界定,是否包含了我们日常餐桌上最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以及一些经济作物如大豆、棉花等。CO2浓度的变化,众所周知,会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差异,往往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如何进行分类和分析的,是不是有针对不同作物类型(如C3、C4植物)的详细论述?另外,研究的地域范围是如何界定的?是全国性的平均水平,还是重点关注了不同气候带和土壤条件的区域差异?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这种地域性分析无疑能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我还想知道,作者在研究中是否考虑了CO2浓度升高之外的其他环境因素,比如温度、降水、土壤养分等,这些因素与CO2的交互作用,对作物生长的复杂影响,是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书中能对此有所涉及,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我对未来农业生产的适应性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拿到这本《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我首先对书中是否能清晰描绘出CO2浓度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图谱”产生了浓厚兴趣。我理解CO2升高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例如促进光合作用,但同时我也深知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可能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干旱、洪涝)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这些无疑会对作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CO2升高与其他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的叠加效应,以及这种叠加效应如何作用于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主要作物。是否会涉及稻米、小麦、玉米等重要粮食作物在不同气候情境下的产量变化预测?书中是否会探讨CO2升高对作物生长周期、成熟时间以及最终产量品质的影响?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我最想看到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最坏情况”的预判,以及基于这种预判,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改良耕作技术,以提高农业系统的韧性,从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的人,我看到《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版,感到非常振奋。CO2浓度升高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其主要作物的生产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我特别好奇书中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哪些先进技术和模型?是否运用了当前主流的气候变化情景预测模型,并将其与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来模拟未来不同CO2浓度下的作物产量和品质变化?书中对于“主要作物”的选择标准是什么?是否考虑了不同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这些研究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严谨可信的研究框架。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书中对于数据来源和处理方式的说明,科学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可靠的数据支撑。如果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细节,那么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将会大大提升,无论是对于科研人员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一直对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书名《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立刻吸引了我。在我看来,CO2升高并非简单的“好”与“坏”可以概括,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可能促进某些作物的生长,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这本书能否详细阐述这种“双重性”?例如,高CO2浓度是否会导致作物养分含量下降,特别是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减少,这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至关重要。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探讨CO2升高对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影响,以及对杂草竞争力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或建议?比如,通过改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优化耕作方式等,来减轻CO2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利用其潜在的积极作用。毕竟,仅仅了解问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来指导实践。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未来的农业挑战。
评分我是一名对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比较关注的读者,这本书《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我国主要作物影响的研究》的题目正中我的关注点。我一直想了解,CO2浓度的增加究竟会对我们日常食用的粮食产生哪些具体而细微的影响?比如,是否会导致作物的营养价值有所降低?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CO2对作物生理过程的影响,例如光合作用效率的提升是否伴随着蒸腾作用的改变,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而不是泛泛而谈。此外,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差异,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影响是否也有显著的差异?例如,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稻种植区,其反应机制可能截然不同。书中是否能够进行细致的区域性分析,并探讨这些影响如何与当地的水资源、土壤条件等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细节,对于我们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农业发展策略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