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阳光泵浦激光器
:68.00元
售价:51.0元,便宜17.0元,折扣75
作者:赵长明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1181058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丛书共计23分册,860余万字,以激光技术的进展为核心,围绕高功率、高亮度激光器,激光束的传输、控制以及在国防中的应用三个领域,系统且重点突出地介绍了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丛书包含现代激光技术的进展、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所有编写人员都是长期从事该领域研究并获得重要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书中不仅理论系统,还含有大量作者的心得体会、研究成果,实用价值很高,性强。
丛书可供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对于物理学、光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来说,也是一套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丛书已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丛书码洋2099元/套。
目录
作者介绍
赵长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现为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工程光学学会(SPIE)会员,《红外与激光工程》、《应用光学》编委会委员,军用固体激光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德国柏林技术大学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会邀请,两度赴德国进行短期访问研究。
从事过的研究项目:合作主持两项九五项目:LD泵浦单频稳频固体激光器技术、高效能固体激光器光束质量测量;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D泵浦注入锁定双频固体激光器;负责横向项目:光电雷达生产线检测设备研制;负责国防实验室基金项目:LD泵浦高重频固体激光器的设计软件和数据库研究、LD泵浦Yb:YAG激光器。目前在研项目:“连续泵浦DPL与相干激光雷达技术”、“新概念激光雷达—拍频激光雷达研究”,“四象限探测器电流灵敏度均匀性和噪声测试系统”。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约30篇,其中多篇获得论文奖,合作出版专著《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并获得国防工业出版社图书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也是回报丰厚的。它不是那种让你读完后觉得“我好像什么都懂了”的轻松读物,相反,它要求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那些深层的物理图像。我记得有几个章节,我反复看了好几遍,甚至需要配合一些辅助的模拟软件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但是,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带来了质的飞跃。当我最终理解了某个复杂耦合机制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在书中留下的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热情,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我自己的课题中去。它更像是一本“引路石”,为你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具体的攀登过程,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汗流浃背地完成。
评分这本书在图示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常情况下,技术书籍的插图往往是简单的示意图,只能起到辅助说明的作用。然而,这本书中的许多图表,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我特别喜欢它对实验装置示意图的处理方式,每一个部件的连接、光束的路径,都绘制得极其精细,辅以清晰的标注和流程说明,让人即便脱离正文,仅凭图示就能大致了解整个系统的架构。更绝妙的是,作者似乎非常擅长用图形来量化抽象概念,比如能量分布、时空耦合等,那些色彩的运用和曲线的变化,比纯文字的描述更直观、更有说服力。这对于我这样偏向视觉学习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它真正做到了“一图胜千言”,让复杂的物理现象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待科学严谨的态度。他似乎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的考证和推敲,引用的参考文献也非常新颖和全面,这让人对他所阐述的观点充满了信任感。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某个特定光学器件工作原理的章节,作者不仅详细描述了理想模型下的性能,还非常坦诚地讨论了实际制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理想因素,比如材料缺陷、热效应等等。这种不回避问题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很多市面上其他书籍只是简单提及,但这本书却深入剖析了这些“麻烦”是如何影响最终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的,并且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这对于我目前进行的小型实验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直接指导了我下一步的优化方向。可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读者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思维模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冷冰冰的教条,反而带有一种老教授在灯下与你促膝长谈的感觉。在某些关键性的理论推导部分,作者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自己早年的研究心得,这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数学推导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举个例子,他解释某一效应的起源时,会回顾最初提出该理论的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得出结论的。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往下阅读的兴趣,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参与一场跨越时空的学术对话。而且,作者对术语的界定时下足了功夫,每一个专业名词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定义和上下文的解释,确保了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准确理解其内涵,这种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专业书籍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在书架上就能立刻抓住眼球。我记得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透着一股子专业和严谨。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用心良苦。他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堆砌公式,而是试图构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让你能循序渐进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特别是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那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跟上节奏。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安排上的合理性,总能巧妙地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对于我们系统性学习一个新领域至关重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本可以长期放在案头,时常翻阅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