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
:58.00元
售价:43.5元,便宜14.5元,折扣75
作者:哈利特·巴塞基,保拉·艾尔曼,南希·古德曼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92259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我们赞美生命时,生命如同一个美人,
人生的悲剧就是
每个人都要面对变成骷髅的这个现实。
敢于面对者就成了强者,
不愿意者就上演种种生死虐恋,
在情绪上将一个未来的死亡,搬运到当下上演。
《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是一本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描述的是心理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治疗的互动情况,探索了影响日常生活的施虐和受虐两个颇具争议而又令人困惑的心理病理。案例中,来访者有在他们自身的亲密关系中体会痛苦的需要,并且会在任何试图接近他们的人的身上引发这样的痛苦,这就是书中所涉及的受虐与施虐的主题所指。这类情感阻碍了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找到慰藉。
从大的视角上,它采用当代的精神分析工具检视了生死之间的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来访者日常的互动空间变成了研究失败、牺牲和绝望等痛苦体验之演化变迁的ZUI佳地点。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展现了敏锐而富有经验的分析师是如何帮助此类来访者的,并由此为读者提供了治疗此类心理病理患者的模式。参加案例讨论的各位作者则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帮助读者去理解案例报告中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推广案例治疗的成果。
导论
章 临床领域中的施受虐........................................ 003
第二章 施受虐内部相互交错的力量及发展变化 ....................... 017
部分 保拉·艾尔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三章 与戴安的工作及游戏中的施受虐 ............................. 031
第四章 对戴安案例的讨论(一) .................................... 047
第五章 对戴安案例的讨论(二) ..................................... 064
第六章 戴安对抗现实:僵局中的潜意识幻想?
对戴安案例的论 ............................................080
第二部分 南希·古德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七章 和B先生穿越“伤害的爱”的航行 .............................. 097
第八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一) .................................... 113
第九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二) .....................................124
第十章 对B先生案例的讨论(三) .....................................138
第三部分 安德里亚·格林曼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十一章 为空虚、为杀戮而食:
一个贪食症女性的施受虐 ................................. 155
第十二章 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一) ................................. 175
第十三章 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二) ................................ 193
第十四章 创伤、原始超我和施受虐:对玛利亚案例的讨论 ............... 209
第四部分 理查德·瑞驰巴特提出的案例及案例讨论
第十五章 A先生的原始超我:施虐复仇幻想、激发及随后的受虐懊悔....... 227
第十六章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一) .................................. 244
第十七章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二) .................................. 252
第十八章 施受虐和攻击性——临床理论:
对A先生案例的讨论........................................269
哈利特·巴塞基(Harriet I. Basseches)
哲学博士,曾担任独立精神分析协会联盟(CIPS)主席。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成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FS终身教员。
保拉·艾尔曼(Paula L. Ellman)
哲学博士,华盛顿大学职业心理学中心临床心理学副教授。
美国职业心理学委员会(ABPP)成员,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FS终身教员、华盛顿项目主管。
南希·古德曼(Nancy R. Goodman)
哲学博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华盛顿项目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IPS“活现研讨小组”主持人,CFS终身教员。
读到《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这个书名,我首先联想到的是一种极其紧张和充满张力的叙事。我是一名科幻迷,平时喜欢阅读那些构建宏大世界观、探讨未知领域、或者深入挖掘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作品。虽然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与科幻不直接相关,但“生与死的战斗”这种表述,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科幻作品中那些关乎生存、进化、以及面对压倒性力量时的抗争。而“施受虐的对抗”,则可能是在一个更微观、更隐秘的层面上,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极端权力结构,这种结构或许也存在于某些科幻设定中,比如控制与反控制、寄生与被寄生,或者更抽象的,思想控制与精神解放的斗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不落俗套的方式,去探索这种“对抗”的本质。它是否会用一种寓言式的、甚至带有象征意义的手法,来描绘这种权力关系的演变?书中是否存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或“机制”,在操纵着施虐与受虐双方?这种对极端人性的挖掘,或许也能在宏大的科幻背景下,找到一些出人意料的类比和启示,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审视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
评分《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这个书名,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对历史脉络的挖掘。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那些能够揭示社会结构演变、权力关系变迁以及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沉浮的著作情有独钟。书名中的“生与死的战斗”可能暗示着一种历史进程中的残酷斗争,而“施受虐的对抗”则可能是在探讨某种长期存在的、根植于社会肌理之中的权力不平等现象。它是否会像一部宏大的社会史,追溯这种“施受虐”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案例,来阐释这种对抗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被社会、经济、甚至意识形态所塑造和维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超越个体层面的视角,让我们理解这种看似私人的困境,其实可能与更广泛的社会权力结构和历史遗留问题紧密相连。它或许能揭示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体在被无形之手推搡着,扮演着或施虐或受虐的角色,而这种循环,又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走向。
评分这本书名《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让我在拿到它之前就充满了好奇与一丝沉重。我是一名对心理学、社会现象以及人性探索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平时涉猎的书籍类型也比较广泛,从经典文学到严肃的社会学著作,再到一些探讨复杂情感纠葛的心理学分析。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张力,"生与死的战斗"预示着冲突的激烈与深刻,而"施受虐的对抗"则直接点明了其探讨的主题——一种可能发生在人际关系中最极端、最扭曲的表现形式。我尤其关注作者会如何描绘这种对抗,是侧重于心理层面的博弈,还是会触及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和个体经历。它是否会像一部引人入胜的悬疑剧,层层剥开隐藏在关系背后的秘密,揭示出施虐者与受虐者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连接与权力动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深刻的洞察,让我们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它对个体乃至社会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也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描述和分析层面,而是能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识别、避免或应对类似的关系困境,甚至为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提供一丝希望或启示。这种对人类心理黑暗面的探索,往往是最具挑战性,但也最有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直接触动了我对于人性复杂性和心理边界的好奇心。我是一名热爱文学,特别是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情感纠葛与精神挣扎的作家的读者。标题中的“生与死的战斗”已经充满了戏剧性,预示着故事中可能充满了高潮迭起的情节和生死攸关的抉择。而“施受虐的对抗”则将这种战斗聚焦在人际关系中最隐秘、最令人不安的一面。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刻画出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它是否会像一部优秀的心理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施虐者内心的扭曲与挣扎,以及受虐者在痛苦中求生或反抗的历程?书中的人物是否会拥有鲜活的生命,他们的行为是否会让我们在惊叹之余,也能感受到一丝人性的温度,哪怕是在最黑暗的角落?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极端行为的描述,更能引导读者去思考,是什么样的经历和心理因素,将个体推向了这种“生与死”的对抗,以及在这种对抗中,人性的边界又在哪里。
评分当我翻开《生与死的战斗:与施受虐的对抗》这本书时,我内心涌动的是一种既期待又略带不安的情绪。我是一名对人性深处进行哲学式追问的读者,平日里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能引发深刻思考,甚至颠覆固有认知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生与死的战斗",本身就充盈着一种史诗般的悲壮感,而“施受虐的对抗”则将这种宏大的命题聚焦于人际关系中最具毁灭性的一面。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 navigates(驾驭)如此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它是否会像一位冷峻的解剖师,以精准的笔触剖析施虐与受虐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揭示那些深埋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创伤与权力游戏?抑或是,它会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叙事者,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让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对抗所带来的撕裂与痛苦,从而引发共情与反思?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让我们超越简单的道德评判,去理解这种关系的形成逻辑,以及它在个体生命轨迹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种对极端人际模式的探索,往往能折射出人类普遍存在的脆弱性与韧性,以及我们在寻求连接与自我保护之间的挣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