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液晶电视机电路分析与维修
定价:52.00元
售价:38.0元,便宜14.0元,折扣73
作者:谢完成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68211109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液晶电视机电路分析与维修》从电视机电路分析的角度介绍了LED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各功能电路的组成及作用,以创维、TCL等国产主流品牌液晶彩电为例,着重实际电路分析与检修技能的训练与经验总结,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液晶彩色电视机电路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电路维修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具体内容包括液晶彩电电路工作的基本原理与维修注意事项、信号处理与控制电路、背光源与高压逆变电路、接口电路、开关电源、液晶显示技术等电路分析与技能训练。《液晶电视机电路分析与维修》中的电视理论系统并不难学,技能训练具体并不单调,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适于自学和教学。《液晶电视机电路分析与维修》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专业的教材和技能实训参考书,也适合被广大电子爱好者和从事电视机开发、制造、调试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
我一直对固件和软件层面的调试抱有浓厚的兴趣,因为现代智能电视的很多“疑难杂症”往往隐藏在底层软件的Bug或参数设置中,例如开机LOGO卡死、遥控器识别漂移等。这本书的篇幅中,关于EEPROM存储器的数据结构、刷写流程,以及如何通过服务模式(Service Menu)进行工厂校准的介绍,几乎是付之阙如。这让这本书在面对“智能电视”这个更广阔的范畴时,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处理软件层面问题的技术人员来说,一份关于常见IC寄存器配置的参考指南,或者至少是关于如何备份和恢复固件的详细步骤说明,其价值远超几页关于模拟信号处理的理论阐述。如果作者能加入一些关于USB升级固件的底层逻辑分析,或者简单介绍一下如何通过JTAG/UART接口进行底层访问,这本书的“与时俱进”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否则,它在处理2015年以后发布的主流智能电视时,有效性会直线下降。
评分我特别关注维修手册的实用性,毕竟,对于我们一线维修师傅来说,图纸的清晰度和故障排查的逻辑性才是王道。这本书在电路图的呈现上,坦白讲,有点“复古”。那些印刷出来的原理图,虽然完整,但线条过于密集,元件标号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在涉及到高压驱动部分和主控板的细微走线时,用肉眼去追踪简直是一种折磨。更要命的是,它在故障代码的解析和常见故障树的构建上,给出的指导过于笼统。例如,当出现“花屏”或“无图像有声音”这类典型的液晶故障时,书里给出的建议往往是“检查LVDS信号线”或“更换T-CON板”,这种缺乏细致到具体测试点电压值和波形参考的描述,对于实战帮助有限。我期待的是能看到针对特定芯片组(比如瑞昱或联发科的常用方案)的详细引脚定义和关键电压测试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地替换模块。总而言之,它的理论部分可以一读,但作为一本维修实操指南,它的“实操性”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风格,透露出一种上世纪末的技术书籍韵味,这或许是其出版年代的局限性所致。内页纸张质量尚可,但色彩还原度不高,对于一些需要辨识细微色差的电路板照片来说,显得不够友好。我尝试寻找书中对于电源管理单元(SMPS)的深入剖析,因为电源部分的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决定了整机的寿命和能耗。然而,关于LLC谐振电路或主动PFC在液晶电视电源中的具体应用和优化策略,书中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更多停留在传统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介绍上。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的叙事角度更偏向于“原理说明”,而非“工程实现”。比如,在讲解背光驱动(LED Driver)时,如果能结合PWM调光和DC调光两种模式下的电流反馈机制进行深度对比分析,并给出不同亮度设置下的MOSFET工作状态预估,那对于提升读者对电源模块的理解将会是质的飞跃。现在的内容,对于那些已经熟悉电子基础知识的人来说,显得有些“水”。
评分从整体的知识体系构建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虽然广,但深度略显分散,给人一种“什么都讲了一点,但什么都没讲透”的感觉。它在声音处理方面,对数字音频接口(如HDMI ARC/eARC)的工作原理和时序要求着墨不多,这在当前的家庭影院集成趋势下是一个明显的短板。此外,对于高清视频信号的接口标准,比如HDMI 2.0/2.1的带宽限制和HDCP加密机制的演变,书中似乎没有给出足够的关注和解析。我们知道,很多电视的“黑屏”问题,实际上就源于握手失败或HDCP版本不匹配。期待书中能有一个详细的章节,图文并茂地展示HDMI链路的初始化流程,以及在诊断此类连接问题时,万用表或示波器应重点监测的几个关键引脚的时序状态。现在的内容,更像是一本2008年左右出版的,侧重于标清到高清早期过渡期技术的教科书,对于当前市场的主流技术栈,参考价值已经大打折扣,需要读者自行补充大量最新的技术资料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带着时代感的电路图纹理,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CRT时代向平板过渡的摸索期。我当初买它,就是冲着“液晶电视机”这个主题去的,希望能系统地梳理一下现代平板显示技术背后的那些门道。然而,实际翻阅之后,我发现它在对“液晶”这个核心概念的探讨上,似乎停留在了一个比较基础的层面,更多的是聚焦于早期的等离子和一些泛泛的原理介绍。比如,它在讲解液晶分子排列、驱动方式这些关键技术点时,深度略显不足,很多地方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数学模型或者实验佐证,让人读完后感觉意犹未尽,仿佛只知其表,未触及里层精髓。特别是对于现在主流的Mini-LED背光和量子点技术,几乎没有涉及,这让作为一名希望紧跟技术前沿的读者感到有些失望。如果它能增加一个专门章节,深入剖析一下TFT阵列的驱动机制,或者不同面板技术(如IPS, VA, OLED)在结构和性能上的细微差异,那这本书的价值将会大大提升,否则,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入门爱好者的概览手册,而非专业维修人员的案头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