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章荣 著
图书标签:
  • 鹅掌楸属
  • 杂交育种
  • 林木育种
  • 园林植物
  • 树木遗传育种
  • 植物育种
  • 林业
  • 园艺
  • 生物技术
  • 育种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84276
商品编码:295944472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

定价:79.00元

作者:王章荣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38842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章荣等编*的《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 (第2版)》遵循理论与实践、科研成果与推广应用、常规育种技术与新技术运用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进程、进展及利用现状与前景。内容分上篇、下篇两部分,共20章;上篇:杂交育种理论与杂交技术,下篇:杂交种繁殖与推广利用。具体内容包括:①杂交育种在林木育种中的作用、地位与林木杂交种的命名;②杂交亲本树种分类学、生物学等背景情况及其分析;③杂交可配性测试与亲本树种的杂交系统分析;④杂交技术与真实性检测;⑤杂交胚胎学;⑥表现与优势机理;⑦优良家系与无性系测定选择;⑧优良杂交组合制种、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及体胚育苗繁殖;⑨的木材特性、加工性能与用途;的园林绿化应用;的工业人工林营造;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策略及命名。本书可供广大林业工作者及林木良种基地人员、专业研究人员、林业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第2版)前言(版)上篇 杂交育种理论与杂交技术 章 林木杂交育种及其优势利用与杂交种命名 1.1 林木杂交育种的地位和作用 1.2 优势的机理 1.3 林木优势的利用 1.4 杂交种的命名 第2章 鹅掌楸属树种的分类、分布及原产地状况 2.1 鹅掌楸属树种的分类 2.2 鹅掌楸属树种的分布 2.3 鹅掌楸属树种的原产地概况 2.4 马褂木的濒危状况、北美鹅掌楸的引种及杂交马褂木的推广应用情况 第3章 鹅掌楸属树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 3.1 马褂木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 3.2 北美鹅掌楸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 第4章 鹅掌楸属树种的胚胎学 4.1 鹅掌楸属树种的一般胚胎学特征 4.2 马褂木与北美鹅掌楸种间杂交的胚胎学特征 4.3 鹅掌楸属树种的实验胚胎学 第5章 鹅掌楸属树种的杂交系统 5.1 植物系统研究概况 5.2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系统研究 第6章 鹅掌楸属树种传粉生物学与中的性选择 6.1 鹅掌楸属树种开花物候及特点 6.2 鹅掌楸属树种的传粉媒介 6.3 鹅掌楸属树种的花粉活力及花粉管生长 6.4 鹅掌楸属树种繁殖资源分配 6.5 鹅掌楸属树种的花粉竞争与性选择 6.6 鹅掌楸属树种的格局 第7章 鹅掌楸属树种的杂交技术 7.1 植物杂交的一般方法 7.2 鹅掌楸属树种的开花生物学特性 7.3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的花粉技术 7.4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的授粉技术 第8章 分子标记技术在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8.1 分子标记技术简介 8.2 鹅掌楸属树种传粉授粉系统中的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8.3 鹅掌楸属树种sSR引物开发及其在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8.4 杂交马褂木无性系指纹图谱的构建 8.5 识别和亲本选配 8.6 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9章 鹅掌楸属种间优势速生性与适应性的表现 9.1 杂交马褂木幼龄期的生长表现 9.2 杂交马褂木成龄期的生长表现 9.3 杂交马褂木在不同地区的生长与适应性表现 0章 鹅掌楸属种间优势的生理学分析 10.1 杂交马褂木光合时间、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与生长优势的关系 10.2 杂交马褂木光合作用特性与生长优势的关系 10.3 杂交马褂木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与生长优势的关系 10.4 杂交马褂木酶活力、保护酶系统水平与抗逆性优势的关系 10.5 杂交马褂木耐旱性生理特性与抗逆性优势的关系 1章 鹅掌楸属种间优势的遗传学分析 11.1 植物优势遗传机理研究概述 11.2 植物优势预测方法 11.3 鹅掌楸属种间优势遗传学的初步分析 11.4 鹅掌楸属种间优势预测 2章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策略 12.1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基础条件分析 12.2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程序下篇 杂交种繁殖与推广利用 3章 鹅掌楸属树种杂交制种及其家系苗期测定 13.1 杂交组合确定 13.2 杂交母树选择 13.3 杂交规模 13.4 杂交操作技术 13.5 聚合果采收与处理 13.6 苗木培育与苗期测定 4章 鹅掌楸属树种种子播种育苗 14.1 种子采收、处理与贮藏 14.2 种子播种前预处理 14.3 圃地选择 14.4 整地作床 14.5 播种技术 14.6 播后管理 14.7 苗木出圃 14.8 苗木培育 5章 杂交马褂木扦插育苗 15.1 采穗圃建立 15.2 扦插圃建立 15.3 扦插季节与种类 15.4 插穗激素处理 15.5 扦插操作 15.6 扦插圃管理 15.7 换床移植 6章 杂交马褂木嫁接育苗 16.1 砧木苗培育 16.2 嫁接季节与种类 16.3 嫁接方法 16.4 接株管理 7章 杂交马褂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与体胚苗培育 17.1 杂交马褂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过程 17.2 杂交马褂木的体细胞发生影响因素 17.3 杂交马褂木体胚苗培育 8章 杂交马褂木的城镇园林绿化应用 18.1 园林树木的选择要求 18.2 杂交马褂木特性及其园林应用 18.3 杂交马褂木园林应用技术要点 18.4 杂交马褂木栽植后管护 9章 杂交马褂木的工业用材林栽培 19.1 造林地选择 19.2 造林地准备 19.3 造林密度 19.4 造林季节 19.5 造林苗木规格要求 19.6 造林规范与要求 19.7 幼林抚育管理 19.8 混交造林 第20章 杂交马褂木的推广利用及其命名 20.1 杂交马褂木推广程序与过程 20.2 杂交马褂木形态特征及其识别 20.3 杂交马褂木资源培育与利用。
20.4 杂交马褂木的命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华名木:鹅掌楸属的遗传改良与生态应用》 一部关于中国原生珍稀树种的深度探索与科学实践 鹅掌楸属(Liriodendron),这个古老而珍贵的植物类群,以其独特而优美的掌状叶形、素雅高洁的花朵以及非凡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林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孑遗植物的代表,更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中华名木:鹅掌楸属的遗传改良与生态应用》正是对这一伟大属种的一次全面、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科学梳理与实践总结。 本书并非仅仅罗列鹅掌楸属的分类学信息或简单的园林应用,它是一部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生态保护与产业促进于一体的综合性专著。作者团队历经数年,深入祖国山林,实地考察了不同地理区域内鹅掌楸属野生种群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及其生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的遗传学、育种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以及林木栽培学理论与技术,系统地阐述了鹅掌楸属的遗传改良策略和多元化利用途径。 一、 追溯千年,洞悉遗传本源 鹅掌楸属在全球仅存两个物种:分布于北美东部的美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和主要分布于中国及北美东部(曾有分布,现已灭绝)的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中国的鹅掌楸,尤其是其在长江流域、秦岭以南等地的野生分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本书开篇便从鹅掌楸属的起源与演化历史入手,借助古生物学证据、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勾勒出这一类群在漫长地质年代中的迁徙、分化与适应过程。重点聚焦于中国鹅掌楸的遗传多样性现状,通过对不同地区野生种群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宏微观形态学性状的细致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的复杂性与特异性。这部分内容为后续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方向。 二、 创新育种,孕育优良新品种 在深入理解遗传基础之上,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对鹅掌楸属的遗传改良与育种技术的详细阐述。作者团队不仅总结了传统的选育方法,如形态学选择、半同胞家系测定等,更着重介绍了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这包括: 基因挖掘与功能分析: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与生长速率、抗病性、耐逆性、材性改良等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挖掘,并解析其功能机制。例如,针对速生性状,可能识别出调控细胞分裂、伸长或木质部形成的基因,并探索其调控网络。 标记辅助选择(MAS): 开发针对关键优良基因的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于早期选育,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选择的准确性。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和应用这些分子标记,以及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全基因组选择(GWS): 介绍利用全基因组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对个体进行育种值预测,实现对复杂数量性状的精准选育。这对于鹅掌楸属这类生长周期较长的树种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杂交育种策略: 深入探讨不同地理种群、甚至不同物种(如中国鹅掌楸与美国鹅掌楸的潜在杂交潜力研究)之间的杂交优势(杂种优势)的利用。书中将详述如何设计杂交组合,评估杂交后代的表现,并筛选出具有优异综合性状的新品种。这部分内容会包含丰富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展示杂交育种在改良鹅掌楸性状方面的巨大潜力,如提高产量、改善木材品质、增强抗性等。 诱变育种与细胞工程技术: 简要介绍并评估诱变育种(如化学诱变、辐射诱变)和细胞工程技术(如组织培养、胚胎拯救)在加速鹅掌楸育种进程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书会特别关注如何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培育出兼具速生性、优良材性(如纹理直、强度高、易加工)、抗逆性(如抗病虫害、耐旱、耐寒)和观赏性(如优美的树形、丰富的花色)的优良新品种。 三、 多元利用,拓展应用新领域 鹅掌楸属的价值远不止于木材。本书对鹅掌楸属的多元化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旨在拓展其应用领域,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木材的深度加工与高值化利用: 详细分析鹅掌楸木材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并结合现代加工技术,探讨其在家具制造、建筑工程、乐器制作、人造板材等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书中会介绍如何通过干燥、改性、复合等技术,进一步提升鹅掌楸木材的品质和适用性。 园林绿化与景观营造: 鹅掌楸以其独特的树形和花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书将深入探讨鹅掌楸属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类型景观(如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私家花园)中的应用潜力,包括乔木、灌木化栽培、盆景制作等。特别会强调其作为乡土珍稀树种在生态景观和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药用价值与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尽管尚未得到广泛开发,但鹅掌楸属的某些部分(如叶、花、树皮)已显示出潜在的药用价值。本书将梳理现有研究文献,介绍鹅掌楸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其生物活性,为未来药用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功能与环境修复: 深入阐述鹅掌楸属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等方面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鹅掌楸属在生态脆弱区修复、退化林地改造、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策略。书中会结合具体的生态修复案例,展示鹅掌楸属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 林下经济与生物能源: 探讨在鹅掌楸林下空间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药用植物,以及利用鹅掌楸的生物质资源生产生物能源的可能性。 四、 精准管理,科学助力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鹅掌楸属的优良品种培育和多元化利用,科学精准的经营管理是关键。本书的第四部分着重于鹅掌楸属的林木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苗木繁育与造林技术: 详细介绍鹅掌楸属各类优良品种的无性繁殖(如扦插、组培)和有性繁殖技术,以及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技术要点,包括整地、定植、密度调控等。 生长管理与抚育: 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鹅掌楸,阐述科学的施肥、灌溉、修剪等管理措施,促进其健康生长和优质形成。 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 详细介绍鹅掌楸属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包括其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并重点介绍当前先进的、环境友好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和综合防治策略,强调绿色防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森林经营与更新: 探讨如何根据鹅掌楸林的不同经营目标,制定相应的森林经营方案,包括间伐、采伐更新等,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五、 展望未来,共绘绿色新蓝图 本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团队将目光投向未来,对鹅掌楸属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和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这包括: 全球合作与资源共享: 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保护鹅掌楸属这一珍贵的全球性植物资源。 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的深度融合: 探索更前沿的生物技术在鹅掌楸属育种和改良中的应用,以及将鹅掌楸属更好地融入生态工程体系,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产业政策与市场引导: 提出促进鹅掌楸属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科研投入、技术推广、市场培育等,以期将其打造成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 《中华名木:鹅掌楸属的遗传改良与生态应用》是一部集科学性、前沿性、实践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力作。它不仅为科研人员、林业工作者、园林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和技术指导,更为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的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原生珍稀树种的窗口,激发人们对自然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更多思考。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鹅掌楸属资源的科学研究、品种改良、多元化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重要的智慧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业余的园艺爱好者,我一直对观赏性强的树种情有独钟,尤其对那些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展现出独特魅力的植物充满好奇。《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这本书,虽然我翻阅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它所展现出的严谨科学态度和深厚专业知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所描绘的鹅掌楸属植物,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树木,更是通过科学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优化其生长特性、抗病能力以及观赏价值的结晶。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不同地理环境对杂交后代影响的分析,这对于我所在地区气候相对多变的实际情况来说,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书中对基因的解析和育种策略的阐述,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奥之处,但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科技力量的运用,让我深深折服。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即便只是略窥一二,也足以激发我对植物科学的无限热情。

评分

在阅读《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的过程中,我被其中所展现出的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所深深打动。即使我非专业人士,也能感受到作者们在每一个环节的严谨与专注。书中对鹅掌楸属不同杂交组合的性状表现,以及影响这些性状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细致描述,让我对植物育种这项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嫁接”或“授粉”,而是包含着对基因的深刻理解、对环境的精确把握以及对结果的耐心等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地区鹅掌楸属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在植物进化和适应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看似平凡的植物,背后也隐藏着无穷的奥秘和值得探索的价值,而科学研究正是揭开这些奥秘的钥匙。

评分

不得不说,《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这本书,虽然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但其中所蕴含的深邃的科学思想和对未来发展的清晰洞察,让我印象深刻。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鹅掌楸属植物在观赏园林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想象一下,未来我们城市里的行道树,或者公园里的特色景观树,都可能是经过精心选育、拥有独特形态和色彩的杂交新品种,这无疑会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品质。书中提到的关于提高植物抗逆性、延长花期、丰富叶色等育种目标,都让我对未来的城市绿化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它不仅仅是在介绍现有的研究成果,更是在描绘一个由科技驱动的、更加绿色、更加美丽的未来。这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激发了我对植物美学和生态设计的进一步探索。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对自然界事物总是充满疑问,并且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简直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鹅掌楸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程的探讨所吸引。作者们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博物学家,娓娓道来,将一个个看似普通的树种背后的复杂基因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对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理习性的细致对比,以及对它们在不同生态位上生存策略的分析,都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即使我不是植物育种专家,也能从中感受到研究人员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每当我看到书中关于某个杂交新品种的描述,比如它如何在极端气候下表现出惊人的适应性,或者在特定土壤条件下茁壮成长,我都禁不住想象它在现实中生长的样子,并对未来这些新品种可能为城市绿化、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充满期待。

评分

我通常不太会去深究一本关于植物育种的书籍,但《鹅掌楸属树种杂交育种与利用(第2版)》却意外地吸引了我,让我开始思考植物与人类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书中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创造”出更好的树种,更是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理解、去优化、去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鹅掌楸属植物在林业生产和生态功能方面的应用潜力。例如,一些经过杂交改良的品种,是否能提供更优质的木材,或者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书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的分享,让我看到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