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害防治(吴郁魂)(第二版)

作物病虫害防治(吴郁魂)(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郁魂,刘丽云 著
图书标签:
  • 作物病虫害防治
  • 农业
  • 病虫害防治
  • 吴郁魂
  • 第二版
  • 植物保护
  • 农业技术
  • 病虫害识别
  • 防治措施
  • 作物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2463
商品编码:2959240070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作物病虫害防治(吴郁魂)(第二版)

定价:45.00元

作者:吴郁魂,刘丽云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2225246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采用特色的模块结构形式编写,包括通用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通用模块包括昆虫基本知识、植物病害基本知识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3 个单元,为必学内容,选用模块编排了地下害虫防治技术,水稻、麦类、棉花、油料作物、杂粮、薯类、及糖料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储粮害虫和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田草害防除、农区鼠害防治和案例分析共12个单元,供各院校灵活选用,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有23个实验实训项目和12个综合实训项目。各单元开篇提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结尾附加单元检测(含归纳与总结),其间穿插设计“你知道吗?”“大家一起来”等栏目,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并增加编写了案例分析单元,为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与支持。本书配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从.cipedu..下载使用。本书可作为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五年制高职、成人教育等作物生产类及种植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农村青年的科普读物,还可供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1

通用模块6

单元昆虫基本知识6

节昆虫的外部形态6

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7

二、昆虫的胸部及附器9

三、昆虫的腹部及附器12

四、昆虫的体壁12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及习性14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14

二、昆虫的14

三、昆虫个体发育及各阶段的特点15

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17

五、昆虫的主要习性及其在测报和防治中的应用18

第三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20

一、昆虫分类及命名20

二、农业昆虫主要目科21

第四节昆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34

一、昆虫与农业生态系34

二、气象因子35

三、土壤因子39

四、生物因子40

五、农业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41

单元检测42

第二单元植物病害基本知识43

节植物病害的概念与类型43

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43

二、植物病害的类型44

三、植物病害的症状45

第二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生物47

一、植物病原真菌47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58

三、植物病原病毒60

四、植物病原线虫62

五、寄生性种子植物64

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66

一、病原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66

二、寄主植物的抗病性67

三、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过程68

单元检测74

第三单元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76

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含义76

第二节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原则77

一、生态原则77

二、效益原则77

三、综合原则77

四、安全原则78

第三节怎样进行综合治理78

一、综合治理的基本条件78

二、综合治理方案的三个层次78

第四节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主要技术80

一、植物检疫80

二、农业防治法80

三、物理防治法82

四、生物防治法82

五、化学防治法84

单元检测102

选用模块104

第四单元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104

节地老虎104

一、形态识别105

二、发生规律105

三、防治方法106

第二节蛴螬107

一、形态识别107

二、发生规律108

三、防治方法109

第三节蝼蛄109

一、形态识别109

二、发生规律110

三、防治方法110

第四节金针虫类111

一、形态识别111

二、发生规律111

三、防治方法112

第五节根蛆112

一、形态识别112

二、发生规律112

三、防治方法113

单元检测113

第五单元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114

节水稻害虫114

一、水稻主要害虫114

二、水稻其他害虫124

第二节水稻病害127

一、水稻主要病害127

二、水稻其他病害134

第三节水稻病虫害的综合治理138

单元检测141

第六单元麦类病虫害防治技术142

节麦类害虫142

一、麦类主要害虫142

二、麦类其他害虫148

第二节麦类病害150

一、麦类主要病害150

二、麦类其他病害158

第三节麦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159

单元检测161

第七单元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162

节棉花害虫162

一、棉花主要害虫162

二、棉花其他害虫164

第二节棉花病害170

一、棉花主要病害170

二、棉花其他病害173

第三节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178

单元检测179

第八单元油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81

节油料作物害虫181

一、油料作物主要害虫181

二、油料作物其他害虫182

第二节油料作物病害188

一、油料作物主要病害188

二、油料作物其他病害190

第三节油料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192

单元检测194

第九单元杂粮病虫害防治技术195

节杂粮作物害虫195

一、杂粮作物主要害虫195

二、杂粮作物其他害虫205

第二节杂粮作物病害208

一、玉米叶斑病208

二、其他杂粮病害210

第三节杂粮作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214

一、加强植物检疫214

二、重视农业防治214

三、扩大生物防治214

四、发展物理防治215

五、合理进行化学防治215

单元检测215

第十单元薯类、及糖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217

节薯类、及糖料作物害虫217

一、马铃薯瓢虫217

二、烟蚜218

三、烟青虫219

四、甘蔗螟虫219

第二节薯类、及糖料作物病害221

一、马铃薯晚疫病221

二、甘薯黑斑病223

三、黑胫病224

四、病毒病225

五、甘蔗凤梨病226

单元检测227

第十一单元储粮害虫综合防治技术228

节主要储粮害虫228

一、玉米象228

二、麦蛾229

三、豌豆象230

四、赤拟谷盗230

第二节储粮害虫的综合治理231

一、加强储粮库管理,确保储粮安全231

二、植物检疫231

三、物理防治231

四、机械防治231

五、药剂防治231

单元检测232

第十二单元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33

节设施农业病虫害发生特点233

一、设施农业为土传病害提供了合适的发病条件233

二、设施内的高湿环境条件容易滋生病害233

三、细菌性病害有加重的趋势233

四、设施内虫害发生严重234

五、生理性病害有所发展234

第二节设施农业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234

第三节设施农业病虫害的综合治理238

单元检测242

第十三单元农田草害防除243

节农田草害的概述243

一、农田杂草的概念243

二、农田杂草防除的意义243

三、农田杂草的组成244

四、主要农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245

第二节农田杂草的综合防除246

一、加强植物检疫247

二、农业防治247

三、物理措施247

四、生物措施248

五、化学除草248

第三节除草剂248

一、除草剂的分类248

二、除草剂的吸收、传导和作用机理249

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50

单元检测251

第十四单元农区鼠害防治252

节主要农田害鼠的生物学特性252

一、农田鼠类概述252

二、农田害鼠的生物学特性253

三、鼠害的发生255

第二节农田鼠害的综合防治256

一、农业措施256

二、物理灭鼠法256

三、生物措施257

四、化学防治258

单元检测260

第十五单元案例分析261

案例1安徽省长丰县玉丰植保专业合作社的探讨261

案例2无人机低空施药技术前景展望262

案例3辽宁昌图玉米病虫害综合治理263

案例4重庆万州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264

案例5四川南溪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266

案例6江西省的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相得益彰267

实践性教学模块269

实验实训指导269

实验实训1昆虫外部形态与重要内部器官观察269

实验实训2昆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270

实验实训3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代表科特征观察271

实验实训4鞘翅目、鳞翅目代表科特征观察271

实验实训5膜翅目、双翅目、脉翅目、缨翅目代表科观察,蜘蛛和螨类观察272

实验实训6植物病害主要症状类型的观察272

实验实训7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所属代表菌及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4

实验实训8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所属代表菌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5

实验实训9半知菌亚门所属代表菌所致典型病害标本的观察277

实验实训10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原核生物、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观察278

实验实训11当地主要天敌昆虫种类和其他食虫动物的识别280

实验实训12农药剂型观察及质量检测281

实验实训13地下害虫的识别281

实验实训14水稻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2

实验实训15小麦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3

实验实训16棉花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5

实验实训17油料作物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6

实验实训18杂粮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7

实验实训19薯类、及糖料作物病虫害识别及症状特点与为害状观察287

实验实训20储粮害虫的识别288

实验实训21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89

实验实训22当地农田鼠害的调查及防治290

实验实训23当地主要农田杂草的田间调查及防除290

综合实训指导291

综合实训1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291

综合实训2常见重要农业害虫识别295

综合实训3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296

综合实训4常见重要作物病害识别299

综合实训5天敌种类识别和田间调查300

综合实训6作物病虫害田间调查与统计303

综合实训7主要作物病害田间诊断技术306

综合实训8主要作物病害测报技术308

综合实训9主要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309

综合实训10农药的配制和施用技术310

综合实训11农药田间药效试验312

综合实训12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的制订313

参考文献31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物病虫害防治(吴郁魂)(第二版) 概述 《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是由著名农学专家吴郁魂教授主编,集结了一批在作物保护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人员与一线实践工作者共同编撰完成的权威著作。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更新与拓展。本书不仅涵盖了我国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蔬菜、果树、茶叶等)常见病害和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危害特征、诊断方法,更重点阐述了当前国际国内领先的、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本书图文并茂,数据详实,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技术推广人员、涉农院校师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前沿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南。 内容详述 第一部分:作物病虫害基础理论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为全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指明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第一章:作物病虫害的生态学基础 深入剖析了影响作物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生态因子,包括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降雨)、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 阐述了病原菌(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和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地下害虫、飞翔性害虫等)的生命周期、传播途径、侵染方式以及种群动态规律。 重点分析了作物健康与病虫害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病虫害发生中的作用。 介绍了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机制,包括遗传抗性、生理抗性以及诱导抗性等。 第二章: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技术 详细介绍了病虫害监测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包括田间普查、定点调查、诱集器监测(如性诱剂、光诱、色板诱集等)、遥感技术监测、GIS空间分析等。 系统阐述了病虫害病原菌和害虫的检测技术,包括显微镜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等。 重点讲解了病虫害预警系统的构建原理和应用,如何利用气象数据、种群动态模型、病原菌监测结果等信息,科学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强度和流行趋势。 介绍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与理念 系统阐述了绿色防控的定义、核心理念和发展历程,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介绍了绿色防控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以及“治前防,治中控,治后清”的策略。 详细解读了绿色防控的四大主要技术模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探讨了绿色防控在不同作物生产体系中的应用模式,以及其对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按照作物类别,详细介绍了各类作物的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第四章:水稻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稻瘟病(叶瘟、穗瘟、苗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细菌性不育病等。 详细描述各类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 重点介绍农业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合理灌溉施肥、轮作、清除病残体)、生物防治(天敌利用、生物农药)、物理防治(如灯光诱杀稻纵卷叶螟)以及化学防治(推荐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施药时期和方法)。 主要害虫: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螟虫、稻瘿螨、稻蓟马等。 详细描述各类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方式、发生世代、传播蔓延。 重点介绍农业防治(灭茬、清沟、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捕食螨、瓢虫、蜘蛛等)、物理防治(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以及化学防治(选择性药剂、精准施药)。 第五章:小麦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锈病(叶锈病、秆锈病、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 介绍各类病害的发生特点、侵染循环,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强调农业防治(抗病品种、调整播期、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和化学防治(适时、对症、高效药剂)。 主要害虫: 麦蚜、麦穗蝇、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黏虫、麦蜘蛛等。 分析各类害虫的为害规律及防治关键时期。 介绍农业防治(轮作、深耕、灭茬)、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化学防治(注意药剂的选择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玉米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灰斑病、褐斑病、锈病、玉米矮花叶病、南方锈病、大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等。 重点介绍抗病品种的选择、种子处理、农业措施(合理施肥、排水防涝、轮作)以及化学防治(苗期、大田期)。 主要害虫: 玉米螟(二代、三代)、粘虫、蚜虫、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棉铃虫(在南方部分地区)、玉米叶蝉等。 详细介绍各类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以及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赤眼蜂)和化学防治(注重防治适期和方法)。 第七章:大豆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锈病、白粉病、根腐病、炭疽病、褐斑病、病毒病等。 强调农业防治(抗病品种、轮作、耕作措施)和化学防治(种子处理、苗期、大田期)。 主要害虫: 豆荚螟、斜纹夜蛾、棉铃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等。 介绍各类害虫的发生特点,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和化学防治(关键时期)。 第八章:棉花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炭疽病、棉花细菌性萎叶病、棉花病毒病等。 重点介绍抗病品种、轮作、土壤消毒、种子处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化学防治。 主要害虫: 棉铃虫(一代、二代、三代)、蚜虫、红蜘蛛、盲蝽、棉铃象甲等。 详细讲解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监测方法,生物防治(天敌保护,如赤眼蜂、瓢虫),物理防治(黑光灯、性诱剂)以及化学防治(高效、低毒、选择性药剂,科学用药)。 第九章:蔬菜病虫害防治 本书特别关注了多种常见蔬菜的病虫害问题,例如: 叶菜类(如白菜、菠菜): 蚜虫、菜青虫、菜螟、霜霉病、软腐病等。 瓜类(如黄瓜、番茄、茄子): 瓜啶、烟青虫、白粉虱、蚜虫、炭疽病、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 根茎类(如萝卜、土豆): 菜青虫、小菜蛾、蚜虫、地下害虫、黑星病、疮痂病等。 针对各类蔬菜,详细阐述了其特有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并提供了综合性的防治方案,包括选用抗病品种、优化栽培管理(如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整枝打杈、覆盖栽培)、生物防治(如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寄生性真菌)、物理防治(如防虫网、诱捕器)以及化学防治(选择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影响最小的药剂)。 第十章:果树病虫害防治 主要果树(如苹果、梨、桃、葡萄、柑橘): 常见病害: 早期落叶病、黑星病、褐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溃疡病、炭疽病、黄龙病等。 常见害虫: 蚜虫、红蜘蛛、介壳虫、卷叶蛾、食心虫、蚧壳虫、果蝇、蓟马等。 本书重点介绍了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强调了修剪整形、清园、加强肥水管理、病虫果清除等农业防治措施。 在生物防治方面,介绍了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以及应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生物农药。 在化学防治方面,重点介绍了果树关键时期的用药技术,如萌芽期、花期、幼果期、果实成熟期等,强调了针对性、选择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章:茶叶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 茶树炭疽病、白星病、霜霉病、藻斑病、菌核病、煤污病等。 主要害虫: 茶小绿叶蝉、茶蚜、茶毛虫、刺足瘿螨、茶橙瘿螨、二斑叶螨等。 重点阐述了茶叶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合理修剪、科学施肥、清洁茶园,以及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 第三部分: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本部分进一步深化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 第十二章:农业防治技术 详细阐述了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品种、杂交品种)、耕作栽培措施(轮作、倒茬、深耕、灭茬、增施有机肥、优化种植密度、适时灌溉与排水)、田间卫生(清除病残体、杂草、虫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 第十三章: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详细介绍了各类重要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捕食螨、蜘蛛、寄生性线虫等)的识别、生活史、发生规律及其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微生物防治: 重点介绍了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NPV)、真菌性杀虫剂(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微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产品类型、作用机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性诱剂和食诱剂的应用: 介绍了性诱剂诱杀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二化螟)的原理、设备、布设方法,以及食诱剂(如糖醋液、发酵诱剂)在防治某些害虫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物理防治技术 光诱技术: 介绍了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原理、适用范围、布设密度和时间。 色诱技术: 介绍了黄板、蓝板等色板对蚜虫、粉虱、飞虱等害虫的诱杀作用。 防虫网/膜覆盖技术: 介绍了其在防止害虫迁飞、传播病害方面的作用。 机械防治: 如人工摘除虫叶、捕杀等。 高温/低温处理: 如种子、土壤的消毒处理。 第十五章: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农药的分类、作用机理与选择性: 介绍了内吸性、触杀性、胃毒性、熏蒸性农药,以及选择性农药(对天敌和环境伤害小)。 化学防治的适期与方法: 强调了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期、用药量和施药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效和最小的副作用。 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的应用: 推荐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新型化学农药。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环境风险评估: 强调了农药的正确配制、施药安全防护,以及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倡导联用、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 第十六章:病虫害抗性管理与综合防治体系的构建 抗性产生的原因与机制: 深入分析了病原菌和害虫产生抗性的生物学基础。 抗性管理的策略: 提出了轮换用药、间隔用药、混合用药、复配用药以及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来延缓和降低抗性的产生。 综合防治体系(IPM)的构建: 强调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形成系统、高效、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区域化、作物化、生产季节化IPM的应用: 探讨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阶段的IPM实施要点。 第四部分:附录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图谱: 提供大量高清图片,直观展示各类病虫害的症状和害虫形态,便于识别。 常用农药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列举了市场上常用且推荐使用的农药种类,并说明其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引用了国家有关农药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术语解释: 对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 特点与价值 《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二版)》在继承第一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内容新颖前沿: 紧跟国际国内作物病虫害防治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特别是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方面的内容得到了大力充实。 体系全面系统: 从基础理论到具体技术,从常见病虫害到综合防治体系,内容覆盖广泛,逻辑严谨。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大量清晰的图片和图表,生动直观地展示病虫害特征和防治技术,方便读者学习和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考虑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的防治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权威性与专业性: 由知名专家主编,汇聚了国内该领域的顶尖科研和实践力量,内容严谨可靠。 本书的出版,对于提高我国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将是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朋友、涉农院校师生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农业世界。我一直认为,农业不仅仅是耕种,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而病虫害的防治,更是这种智慧的集中体现。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层面,而是能探讨“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病虫害?它们在生态系统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我们的防治,又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在书中融入更多科学研究的视角,比如基因改良、生物防治等前沿技术,让我了解到现代农业在与病虫害斗争中所取得的突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也渴望书中能有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现农民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智慧和科学,克服病虫害的挑战,最终获得丰收的喜悦。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对农业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土地和生命的敬畏感。我一直觉得,农民的工作是充满挑战的,他们不仅要面对风雨,还要与各种看不见的敌人——病虫害——搏斗。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份艰辛。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像是一部关于人与自然博弈的史诗。我从中看到了那些在田间辛勤耕耘的先辈们,他们是如何凭借经验和智慧,一点点摸索出对抗病虫害的规律。我也看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它如何帮助我们更科学、更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人了解农业生产的不易,理解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它也激励着我,如果将来有机会接触农业,能够带着这份敬畏之心,去学习、去实践,为守护我们的粮食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材,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信息量给震撼了。它真的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病虫害百科全书”,里面涵盖了几乎所有我能想到或者想不到的农作物病虫害。从叶片上的斑点,到根部的腐烂,再到害虫的种类和危害,都描述得细致入微。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一种病虫害时,都会附带详细的图片,这对于我们这种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用再对着模糊的文字去想象,而是可以直接对照图片,快速识别出我遇到的问题。而且,这本书在介绍防治方法时,不仅仅是给出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了多种选择,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到化学防治,让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感觉这本书就像是随身携带的“农业医生”,无论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宝库里寻宝。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作物病虫害的知识,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宝贝”。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深入的探讨。它不会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比如,它会分析土壤的酸碱度、气候条件、种植密度等因素如何影响病虫害的发生,这让我明白了防治不仅仅是针对病虫本身,更要关注整个种植环境的优化。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它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更“聪明”的农民,而不是一个只会“照搬”的工人。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第一眼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略显陈旧的排版吸引住了,虽然现代感不强,但这种沉甸甸的实在感反而让人觉得它内容一定很扎实。我一直对农业和自然界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影响整个收成的病虫害。每次在新闻里看到关于农作物减产的消息,心里都替农民伯伯们捏一把汗。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本老中医的秘籍一样,条理清晰地介绍各种常见的病虫害,从它们的“病症”到“病因”,再到“治疗方法”。我希望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一些图例,让我这个外行人也能快速理解。比如,我想知道那些让人头疼的蚜虫、白粉病,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又有哪些最经济、最环保的防治手段?我希望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能引导我思考,教会我如何观察、如何判断,最终学会如何“对症下药”,做一个能够守护庄稼的“医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