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编的艺术

纸编的艺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纸艺
  • 手工
  • 编织
  • 艺术
  • 创意
  • DIY
  • 装饰
  • 礼物
  • 兴趣
  • 手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悦读时代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9081
商品编码:29580193773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纸编的艺术

定价:88.00元

作者:[英]安娜·舍贝尔,[英]琳恩·舍贝尔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80390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收录7种基本技法,60款作品,配色精美,造型精致可爱,制作方法并不难。

内容提要


《纸编的艺术》介绍了纸编这种丹麦传统手工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纸,像编竹篮一样互相穿插编织。作品有平面的,例如彩旗、爱心挂饰,也有立体的,如花篮、热气球、开屏的孔雀等。本书收录7种基本技法,60款作品,配色精美,造型精致可爱,制作方法并不难。

目录


基础技法 8材料及辅料 12基础心形 18基础星形 24基础球体 32友爱主题 40同心圆心形 46甜心圆锥 50玫瑰花篮 54简单心形串旗 58旋风心形串旗 62圆锥帽 66梦幻马戏团 70圆孔五角星 74圆孔心形 78星星鼓 82趣伏里公园 88小丑锥 92灯罩 96奇异的宫殿 100洋葱圆顶 107球形容器 114高端的设计 120福禄贝尔圆锥 124三维圆锥 128漂亮的提手 132图纸 135本书作品参考说明 157索引 158

作者介绍


安娜·舍贝尔和琳恩·舍贝尔是母女,母亲自由喜爱纸编技艺,2010年开设专门的手工艺网站以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网站和设计制作纸编作品的工作中。女儿是一名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工作之余与母亲一起维护改网站,并帮助母亲一同进行作品设计和制作。

文摘






序言



纸上乾坤:卷轴艺术的千年流变与现代回响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究世界范围内卷轴艺术发展脉络、技艺精髓与文化意蕴的综合性著作。 它不涉及任何关于“纸编”的议题,而是聚焦于纸张作为载体,被卷起、展开、并承载了人类文明核心信息与审美追求的独特形式——卷轴。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从最早的泥板书卷,到埃及的莎草纸卷,再到中华文明的恢弘画卷和西方世界的手抄本卷轴,系统梳理卷轴艺术从诞生之初到其形态演变的全过程。 --- 第一部分:源起与奠基——文明的初始形态 第一章:卷轴的远古回响 本章追溯文字与图像记录的早期形态,探讨在纸张普及之前,不同文明如何利用现有材料(如泥板、羊皮、莎草)实现信息的线性存储和线性阅读。重点分析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泥板的编排逻辑与古埃及莎草纸卷(Scroll)的标准化制作流程。莎草纸卷的结构——抄写、黏合、配以木轴(Umbilicus)——如何奠定了后世卷轴的基本物理框架,并讨论这种“展开式阅读”对早期思维模式的影响。 第二章:东方的长轴:从简牍到绢帛 聚焦于中国古代的载体变革。本书详述了秦汉时期竹简、木牍的“编联”方式,探讨其在物理形态上与卷轴概念的近似与区别。随后,重点分析绢帛和后来的纸张普及后,卷轴(特别是“轴子”)如何成为官方文书、经书和艺术品的主要载体。考察汉代、魏晋时期卷轴书画的装裱技术,特别是“裱糊”艺术的初步形成,为后续的装裱黄金时代埋下伏笔。 ---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技艺的巅峰与审美的确立 第三章:中华卷轴的视觉盛宴:书画长卷的演进 本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详细剖析了中国书画卷轴艺术的成熟过程,特别聚焦于唐宋元明清时期。 书法的线性叙事: 研究手卷(Handscroll)如何被书法家用来构建宏大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千里江山图》式的山水画卷,如何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引导观者的视线在数米甚至数十米的画幅上流动,实现沉浸式的体验。 装裱的科学与艺术: 深入探讨“裱背”技术。分析绫、绢、纸的种类选择,砑光(压光)工艺对画面质感的提升,以及不同“裱边”(如锦绫、茶色绫)的象征意义。详细介绍卷轴的各个部件:天头、地头、轴头(轴杆材质的选择与雕刻)以及“绫包角”的制作工艺。 题跋的文化承载: 论述历代名人的题跋如何成为卷轴本身的一部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艺术作品的再阐释。 第四章:西方手抄本卷轴的衰落与转型 对比东方,本书分析了欧洲中世纪晚期,尽管羊皮纸卷轴(Pergamena)在早期教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受限于成本和阅读的便利性,逐渐被“对开本”(Codex,即现代书籍形态)取代的过程。仍需关注一些特殊的宗教或法律文书仍以卷轴形式保存的案例,以及卷轴在欧洲特定仪式中的残留象征意义。 --- 第三部分:材质的革新与哲学的渗透 第五章:砑光与拓印:卷轴制作的工艺细节 本章深入探讨了支撑卷轴艺术的物质基础。详细描述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张(如宣纸、皮纸)的制作过程,如何决定了墨色在卷轴上的洇化效果。特别关注“砑光”技术——即通过物理压力使纸面平整光滑,以适应精细的线条勾勒和色彩渲染,这对长卷的整体视觉统一性至关重要。此外,还探讨了拓印技术在复制重要文献卷轴中的应用及其对原作的模拟程度。 第六章:空间、时间与轴线:卷轴的哲学意涵 本书从美学和符号学角度解读卷轴的本质。卷轴的阅读是一种“时间线性展开”的行为,它强制要求观者慢下来,与作品的节奏同步。这种阅读方式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展开时是横向无限的风景,卷起时是时空压缩的容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分析卷轴如何成为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的“时间胶囊”。 --- 第四部分:现代回响与当代探索 第七章:从博物馆到艺术空间:卷轴的当代处境 探讨20世纪以来,卷轴艺术在博物馆和收藏界的保护与展示挑战。如何平衡保护脆弱的纸张与满足现代观众的观看需求。分析现代艺术家如何借鉴传统卷轴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将其融入现代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多媒体创作中,探索其在新的媒介语境下的生命力。 第八章:卷轴的结构语汇在设计中的应用 本书最后总结了卷轴的结构语汇——“线性展开”、“收束”、“层叠”——在现代平面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以及动态图形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探讨这种古老的形式如何为当代叙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空间感。 结语:永恒的线性叙事 总结卷轴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技术和艺术形式,它所代表的人类对连续记录和审美体验的永恒追求。 ---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跨学科的整合性,它既是艺术史的梳理,也是工艺学的细致入微的考察,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展开”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哲学史诗。 读者将通过此书,彻底理解卷轴并非仅仅是一种装订方式,而是一种深刻的、与文明进程紧密相连的视觉与思维模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术情有独钟。总觉得,当一个人能够将最普通、最容易被忽略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变成令人惊叹的艺术品时,那是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所以,《纸编的艺术》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手工指南,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即便手中只有一张普通的纸,只要有心,有创意,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美。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秘籍,解锁我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它会不会教我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的手法?我甚至能想象到,当我在书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一件纸编作品时,那种成就感一定会油然而生。我期待这本书能在我感到疲惫或者迷茫的时候,成为一个精神的避风港,让我通过手指的触碰和色彩的组合,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

我对于“工艺”这个词,总是抱有一种敬畏感。《纸编的艺术》这本书,在我眼中,更像是一本关于“时间”和“耐心”的沉淀。我好奇书里会如何呈现“编”这个动作,它是否像织布一样,有着错综复杂的经纬?又或者像编织麻花辫,有着简单的重复但却能组合出无限的纹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纸张的“韧性”与“脆弱”并存的美感,以及通过指尖的温度,如何让一张扁平的纸张拥有立体的生命。这本书会不会引领我去思考,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静下心来,用双手去打磨一件作品?我期待它能让我体会到,手工制作并非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与材料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我完成一件作品后,让我感觉到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一种对自身创造能力的肯定。

评分

拿到《纸编的艺术》这本书,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但又有点小小的忐忑。说实话,我对“纸编”这个词一直带着一丝神秘感。它听起来好像很古老,又好像很精巧,不知道这本书会带领我走进一个怎样的世界。我是个动手能力不算特别强的人,总担心自己学不会那些复杂的技巧,害怕书里充斥着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或者那些精美的成品图片只是遥不可及的展示,而我连最基础的折叠都搞不定。但我又对那些用最普通的纸张,通过精妙的技艺,就能幻化出栩栩如生的花朵、精巧的动物,甚至是华丽的装饰,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这本书会不会让我觉得“原来纸张还能这样玩?”或者“这简直是魔法!”我期待着它能颠覆我对纸张的认知,让我发现原来指尖也能创造出如此多变的美丽。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一些技法,更能传递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创造力的鼓励,让我觉得即使是小小的纸张,也能承载大大的梦想。

评分

我一直相信,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藏着一个孩子,一个渴望探索、渴望创造的孩子。《纸编的艺术》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能够唤醒那个孩子的钥匙。我猜想,书中的内容一定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也许会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解如何用纸张“画”出情绪,另一个章节则是如何用纸张“雕塑”出生命的律动。我特别期待看到那些色彩搭配的建议,或者不同纸张质感所能带来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差异。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个奇妙的万花筒,让我看到纸张的无限可能?我甚至脑海中已经闪过一些场景:也许我可以尝试用它来制作独特的节日贺卡,或者为家里的装饰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沉浸在纸张的世界里,体验那种纯粹的快乐和专注。

评分

说实话,最初吸引我的是这本书封面上那种低饱和度的复古色调,以及那若隐若现的、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纸张纹理。它散发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气质,不像那些色彩斑斓的儿童手工书, nor 像那些强调实用性的DIY教程。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安静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我手捧着这本书,指尖轻轻拂过纸张,感受着那些细微的凹凸。这本书似乎不急于展示它的“成果”,而是更注重“过程”的体验。我好奇它会如何描绘出“艺术”这两个字?是通过讲解复杂的几何原理,还是通过引导我感受纸张的韧性与延展性?我脑海中甚至已经勾勒出一些画面:也许书里会有一段关于纸张起源的小故事,又或者会介绍几位默默耕耘的纸编艺术家,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为冰冷的技法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我期待这本书能像一位温和的老师,用诗意的语言,引导我去发现纸张的诗意,去理解“编”这个动作背后蕴含的耐心与专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