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手机芯片资料手册(下册)
定价:69.00元
作者:林在添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1210564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2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手机维修为出发点,兼顾手机开发的需要,全面、系统地介绍了GSM、CDMA、WCDMA手机所使用芯片的功能、应用及引脚作用等,主要内容包括基带信号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电源管理器和复合信号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和弦铃声、FM收音机、MP3音频处理、照相/MP4视频处理等集成电路。
本书除收录了2002年以后专业手机提供商的手机芯片资料外,还收录了一些专业射频芯片供应商的手机专用芯片资料,为手机维修和设计人员提供翔实的宝贵资料,特别适合手机维修和设计人员、电子爱好者及有关技术人员查阅。
目录
章 数字基带(DBB)处理器(一)
1.1 Broad(博通)
1.1.1 ML2011
1.1.2 BCM2121
1.1.3 BCM2132
1.2 Ericsson(爱立信)
1.2.1 MARTHA(3024/2C)
1.2.2 MARITA(D751668)
1.3 Freescale(飞思卡尔)/Motorola(摩托罗拉)
1.3.1 DSP56621/ Neptune(SC2930x)
1.3.2 DSP56622/Neptune LTS(SC29332VG)
1.3.3 Neptune LTE(SC29332VKP)
1.3.4 Neptune LTE2(PC29342)
1.4 MTK(台湾联发电子)
1.4.1 MT6205
1.4.2 MT6217
1.4.3 MT6218B
1.4.4 MT6219
1.4.5 MT6226
1.4.6 MT6227
1.4.7 MT6228
第2章 数字基带(DBB)处理器(二)
2.1 PHILIPS(飞利浦)
2.1.1 OM6354
2.1.2 OM6357
2.1.3 OM6359
2.1.4 PCF5212/PCF5213
2.1.5 PNX5230
2.1.6 VP40575
2.1.7 VP40578/VP40581
2.2 TI(德州仪器)
2.2.1 ULYSSE(F741529)
2.2.2 CALYPSO(F741979/D751992等)
2.2.3 CALYPSO LITE(D751749等)
2.2.4 CALYPSO-PLUS(D751685等)
2.2.5 Locosto(F761553等)
2.2.6 OMAP73x
2.2.7 OMAP850
2.2.8 NEPTUNE(OMAPV1030)
第3章 电源/模拟基带(ABB)
3.1 Ericsson(爱立信)
3.1.1 HERTA(AB1011xxx/1011120xx等)
3.1.2 Victoria 2 (3014/2C)
3.1.3 VINCENNE(TWL93004)
3.2 Freescale(飞思卡尔)/Motorola(摩托罗拉)
3.2.1 Atlas(50M32/50M36/50M40)
3.2.2 PCAP(50M06)
3.2.3 PCAP 2(TWL93010/50M18/41F02等)
3.2.4 MC13713
3.2.5 MC13717
3.2.6 MC13718
3.3 MTK(台湾联发电子)的MT6305
3.4 PHILIPS(飞利浦)
3.4.1 PCF50601
3.4.2 PCF50603
3.4.3 PCF50604
3.4.4 PCF50611
3.5 TI(德州仪器)
3.5.1 OMEGA(TWL3011/TWL3012)
3.5.2 IOTA A12(TWL3014)
3.5.3 SYREN(TWL3016)
3.5.4 GARIBALDI(TWL3024GZA)
3.5.5 IOTA A07(TWL3025)
3.5.6 TRITON(TWL3029)
3.5.7 Triton-Lite(TWL3031)
第4章 射频信号处理器
4.1 Ericsson(爱立信)
4.1.1 INGELA(OM5952)
4.1.2 WOPY(OM5954)
4.1.3 WIVI(OM5955)
4.2 Freescale(飞思卡尔)/Motorola(摩托罗拉)
4.2.1 MAGIC DM(79E50等)
4.2.2 MC13712
4.2.3 MC13716
4.2.4 MC13777
4.3 MTK(台湾联发电子)
4.3.1 MT6119
4.3.2 MT612X
4.4 PHILIPS(飞利浦)
4.4.1 OM5178HN
4.4.2 UAA3536
4.4.3 UAA3537
4.4.4 UAA3587
4.5 RFMD
4.5.1 RF2722
4.5.2 RF6003
4.5.3 RF6025/RF6026/RF6027
4.6 Silicon
4.6.1 Si4133
4.6.2 Aero(Si4133T/ Si4200/ Si4201)
4.6.3 Aero (Si4134T/ Si4200/ Si4201)
4.6.4 Aero I(Si4205)
4.6.5 Aero I (Si4206)
4.6.6 Si4209
4.6.7 Aero II(Si4210)
4.6.8 Aero IIe(Si4212)
4.6.9 Aero IIe(Si4220)
4.7 TI(德州仪器)
4.7.1 TRF2253
4.7.2 TRF6053
4.7.3 TRF6150
4.7.4 TRF6151
第5章 功率放大器
5.1 ANADIGICS
5.1.1 AWT6108
5.1.2 AWT6146
5.1.3 AWT6166R
5.1.4 AWT6167R
5.1.5 AWT6168R
5.1.6 AWT6202
5.2 Freescale(飞思卡尔)/Motorola(摩托罗拉)
5.2.1 MMM5062/MMM5063
5.2.2 MMM6022
5.3 PHILIPS(飞利浦)
5.3.1 BGY280
5.3.2 BGY282
5.3.3 BGY288
5.4 RFMD
5.4.1 RF3108
5.4.2 RF3110
5.4.3 RF3133
5.4.4 RF3140
5.4.5 RF3145
5.4.6 RF3146
5.4.7 RF3147
5.4.8 RF3158
5.4.9 RF3163
5.4.10 RF3166
5.4.11 RF3178
5.4.12 RF5146
5.4.13 RF5188
5.4.14 RF5198
5.4.15 RF6000-2
5.4.16 RF6100-1
5.4.17 RF7115
5.4.18 RF9340
5.5 TriQuint
5.5.1 TQM6M4002
5.5.2 TQM7M4006
5.5.3 TQM 7M4014
5.5.4 TQM7M4022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冲着作者的名头去的,毕竟林在添在业界的名声颇大。拿到实物后,首先被它的装帧质量折服,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使是那些密密麻麻的寄存器地址和时序图,看起来也毫无压力。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新”技术的紧跟速度上。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LPDDR5X内存控制器与SoC的协同工作机制的分析,那部分内容结合最新的JEDEC标准,清晰地解释了如何通过优化时序参数来榨干内存带宽的最后一点潜力。这种对细节的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背景。不过,作为一个偏软件方向的开发者,阅读体验中有一些地方略显超纲。比如,对晶圆制造工艺(如EUV光刻的挑战)的描述,虽然精彩,但与我日常接触的软件栈关联性稍弱,略微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整体而言,对于需要深入了解芯片硬件架构与软件接口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是一个痴迷于性能调优的硬件工程师,选择《新手机芯片资料手册(下册)》完全是冲着它对“极限性能”的探讨。书中关于图形渲染管线中异步计算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硬件流水线优化来减少延迟的案例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特别是关于功耗墙下的频率-电压曲线优化,书中给出的几个经验公式和实测数据对比,让我立刻想到了我们正在调试的一个项目中的瓶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冷静和客观的,没有多余的修饰词,每一个句子都像是在陈述一个经过反复验证的事实。这种风格非常适合需要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师。如果非要挑刺,或许是书中大量的缩写和行业黑话,没有一个详尽的术语表,对于刚踏入这个领域的新人来说,阅读门槛确实高得有些吓人,需要不断地在搜索引擎和本书之间来回切换,才能确保理解的准确性。
评分这本《新手机芯片资料手册(下册)》真是让我这个电子爱好者又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深入剖析了当前最前沿的移动SoC架构,从底层指令集到上层的系统级优化,几乎涵盖了从零到一的全套知识体系。比如,它对异构计算单元的调度机制讲解得尤为透彻,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彻底理解其中复杂的缓存一致性协议。书中图表的绘制非常专业,那种三维结构示意图,配合密集的参数表格,让人仿佛能亲手触摸到硅片上的逻辑门。然而,恨就恨在它的深度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劝退指南”。我自认为在数字电路和嵌入式系统方面有一定基础,但面对其中关于高级电源管理单元(PMIC)的复杂算法描述时,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感觉作者林在添先生是直接把十年的行业经验压缩进了这几百页里,信息密度高到需要反复研读,甚至需要对照其他资料才能勉强跟上思路。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需要沉下心来、带着工具链去啃的硬核著作,绝对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读物。
评分这本书,与其称之为“手册”,不如称之为一本“行业内参”。它并没有花费篇幅去解释什么是CPU或GPU,而是直接跳入了讨论多核调度器如何应对热点负载和空闲状态的切换策略。我花了很大力气去研究书中关于安全域(TrustZone)与虚拟化技术的整合方案,作者提供的那个跨域数据隔离模型,我之前在其他资料中从未见过如此完善的描述。这种“独家”的视角,让这本书的含金量飙升。阅读它,就像是拿到了一份竞争对手的内部技术文档。唯一让我感到略微遗憾的是,由于篇幅限制(毕竟是下册),一些在理论上非常吸引人的部分,例如量子计算在未来移动芯片中的潜在应用,只是一笔带过,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却少了实实在在的落地方案。但瑕不掩 স্থাপত্য,它依然是技术深度和广度兼备的杰作。
评分翻开这本厚重的《新手机芯片资料手册(下册)》,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所震撼。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直接切入了手机芯片设计的核心战场。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AI加速器(NPU)的部分,作者对张量运算和低精度模型的优化策略描述得极为精妙,尤其是在功耗预算极度紧张的移动平台上如何平衡性能与能耗,提供了很多业界尚未公开的实战思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匠心,从底层硬件接口到上层驱动框架,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流水线。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电脑上的仿真环境进行推演。这种实践导向的写作风格,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的读者,更像是一个正在参与项目攻关的工程师。尽管某些章节涉及的FPGA实现细节略显晦涩,但正是这种极致的细节,才成就了它作为一本“手册”的价值,它几乎可以作为一份标准的技术规范来使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