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
定价:29.80元
作者:樊昌信,樊昌信,任光亮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151982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1.名师编写:本教材的作者为全国“通信原理”教材的鼻祖、知名教授----樊昌信老师编写。
2.通俗,浅显:本书是针对大专院校中“通信原理”课程安排时数较少的通信专业学生。阐述中着重分析推理和讲述物理概念,尽可能缩减繁琐的数学推导。各章末皆附有思考题和习题。思考题协助读者复习本章内容,而习题则可以促使读者深入领会本章内容,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章末还附有少量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有关结论的出处。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清晰地介绍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以及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性能指标要求、确知信号和*信号的分析、信道的基本特性和对信号传输的影响、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差错控制原理、同步原理和信道复用原理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考研参考书。
目录
章 概论
1.1 通信的发展
1.2 信息及其度量
1.2.1 消息和信息
1.2.2 信号
1.2.3 信息量
1.3 通信系统
1.3.1 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1.3.2 通信方式
1.3.3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4 模拟通信系统
1.3.5 数字通信系统
1.4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4.1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4.2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信号分析
2.1 确知信号
2.1.1 什么是确知信号
2.1.2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
2.1.3 确知信号的性质
2.2 信号
2.2.1 信号与过程
2.2.2 过程的数字特征
2.2.3 几种重要的概率分布
2.2.4 高斯过程
2.2.5 窄带高斯过程
2.2.6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3.1 确知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3.2 平稳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思考题
习题
第3章 信道
3.1 无线信道
3.1.1 地波
3.1.2 天波
3.1.3 视距传播
3.1.4 散射传播
3.2 有线信道
3.3 信道的数学模型
3.3.1 信道的定义
3.3.2 调制信道的数学模型
3.3.3 编码信道的数学模型
3.4 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1 恒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4.2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5 信道中的噪声
3.6 信道容量
思考题
习题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4.1 线性调制
4.1.1 常规调幅
4.1.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4.1.3 单边带调制
4.1.4 残留边带调制
4.1.5 线性调制器原理模型
4.2 非线性调制
4.2.1 基本原理
4.2.2 已调信号的频谱和带宽
4.2.3 角度调制信号的接收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数字基带信号
5.1.1 数字基带信号的波形
5.1.2 数字基带信号的模型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5.2 码型变换
5.2.1 线路码的选择原则
5.2.2 常用线路码
5.3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与码间干扰
5.3.1 带限基带信道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
5.3.2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模型与码间干扰
5.3.3 消除码间干扰的条件
5.3.4 几种典型的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4 间干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特性
5.5 眼图
5.6 时域均衡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第8章 差错控制
第9章 同步
0章 信道复用
附录1 误差函数值表
附录2 三角函数公式
作者介绍
樊昌信 博士生导师:外通信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被推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并被英国萨瑞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聘为荣誉客座教授(1 999—2002),陕西省科协曾授予“陕西科技精英”称号
文摘
序言
这部小说真叫一个绝了!作者的笔力简直如同鬼斧神工,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栩栩如生,仿佛我这个人直接被拉进了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书中人物的塑造更是入木三分,特别是那个亦正亦邪的主角,他的内心挣扎、他的每一次抉择,都让人看得又爱又恨,忍不住替他捏一把汗。更别提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了,简直是环环相扣,你以为猜到了结局,结果下一秒作者就给你抛出一个更大的震撼。我连着熬了两个通宵才把它读完,放下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又刺激的冒险,久久不能平静。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很多其他书籍都无法给予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深度阅读和复杂叙事的读者,保证你读完之后会有一段时间对现实生活都感到意犹未尽,总想着回到书中的那个世界继续探寻。这本书的价值,绝对不止于纸张和油墨本身。
评分我很少给一本书打满分,但这本绝对是例外。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独特,它混合了古典的庄重和现代的戏谑,形成了一种非常抓人耳朵的“混合体”。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听一曲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它似乎不太在意读者是否能立刻明白所有的隐喻,而是鼓励你去感受文字本身带来的张力。很多段落,我甚至会反复朗读几遍,仅仅是为了品味那些词语排列组合时产生的微妙张力。这本书的哲学探讨是内敛的,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通过人物的困境和选择,让你自己去得出结论。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直白的、结论先行的小说,那你可能会觉得它有点“晦涩”。但对我来说,这种需要动脑、需要沉浸其中去挖掘的阅读体验,才是阅读的最高享受。
评分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微观宇宙”。很多科幻或者奇幻作品,在设定的细节上总会露出马脚,但这本书里的每一个设定,无论多么匪夷所思,都有其内部的合理依据,并且这些依据在故事推进中被巧妙地揭示出来。我甚至忍不住去查阅了一些现实中相关的理论知识,想要验证作者构建的这个世界的“可能性”,结果发现作者在基础科学和文化符号的运用上,功课做得极其扎实。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从“虚构的享受”上升到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爆米花文学,而是会让你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时不时地想起书中的某个设定或者某句深刻的对白,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对照和思考。这本书,是值得珍藏和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对于我这种追求纯粹叙事快感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久旱逢甘霖。节奏感把握得太精准了,该紧张的地方让你手心冒汗,该抒情的地方又让你眼眶湿润。最让我称赞的是,作者在描绘宏大背景的同时,从未忽略小人物的命运。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被描绘得细腻而真实,让人感同身受。我记得其中有一个配角的牺牲情节,虽然篇幅不长,却让我整整哭了半个小时,那种情感的冲击力是爆发性的。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有巧思,大量的对比和呼应,使得前后情节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读到最后,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堂关于人性复杂性和历史必然性的生动课程。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吸引的,那种略带复古的色调和神秘的图案,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翻开书页后,我发现里面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韵律感,读起来非常流畅,根本不需要费力去理解那些复杂的修辞。它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寻找失落的文明”的故事,但作者的处理方式却非常新颖。他没有采取那种大张旗鼓的史诗叙事,而是通过碎片化的日记、信件和民间传说,一点点地拼凑出真相的全貌。这种“拼图式”的阅读体验非常考验读者的耐心和观察力,但也因此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每当解读出一个新的线索,我都感觉自己像个真正的考古学家,兴奋不已。这本书的意境深远,探讨了时间、记忆和存在的本质,读完后,我不得不停下来,盯着窗外发呆了好久,思考着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究竟有多少我们尚未察觉的真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