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探险家的足迹 江河溯源(全彩)
定价:49.00元
作者:周长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1212972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你知道吗?在过去的140年里,关于三江源的13次探寻均告失败。
2.各种资料上记载的关于三江源的说法有十几种,以不同源头为起点的澜沧江估测长度,也从4000千米到4880千米不等。这个国际地理学界的难题,究竟是如何被我国科学确定下来的?
3.本书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探索神秘的“三江源”——“中亚细亚高原上地势*和人类足迹*难达到的地区”。这里不仅有对人类生命禁区的探索,还有青藏高原的故事传说,更有数不清的遇险和化险为夷。你可以看到青藏高原的朝圣人,隆宝滩上的守鹤人,还可以和作者一起与狼共舞,夜宿高原,穿行峡谷。你能体会真正的野外科学考察,和科学家的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友好共处的重要性。
内容提要
在青藏高原腹地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同时发源了三条世界的大河——长江、黄河和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这就是被誉为“江河摇篮”的三江源地区。作者先后多次深入这里,忍受着高寒缺氧,在海拔4500~6000米的雪域高原上风餐露宿。为了探索这片未知的土地,跨高山,越急流,勇敢地踏上了漫漫寻源之路,真实地记录下自己在三江源头考察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以及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深入思考。
目录
澜沧江溯源
引子 2
“东方多瑙河”一江连六国 4
众说纷纭的源头 8
确定正源 12
巧遇英国探险家米歇尔佩塞尔 16
勇闯滚石路 20
在崇山峻岭和峡谷中穿行 25
远涉千里上高原 32
与高原反应抗争 36
翻越巴颜喀拉山口 40
征途多艰险44
骑马赶牛找源头48
夜宿高原睡帐篷54
揭开澜沧江正源的面纱58
搜救失散的队友64
遭遇藏獒70
雪山脚下立丰碑76
风尘仆仆回程路82
与狼共舞待何时86
探险长江源
引子98
奔赴三江源100
长江源头的忧思104
文成公主与三江源108
篆刻玛尼石的老阿爸114
漂流长江的英雄118
隆宝滩上守鹤人121
藏羚羊在呼救126
长江源头吃水难131
“老爷车”遇险曲麻河134
到达可可西里144
探险各拉丹冬152
青藏高原的朝圣人162
三江源的明天更美好166
作者介绍
周长进
1950年出生于山东省成武县,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75年至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水资源研究室工作;2000年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长期从事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研究工作。先后参加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横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中国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及室内研究工作。参加过中、日联合澜沧江科学探险考察;中、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1999年德祥澜沧江源头科学探险考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科学探险考察;北极科学考察等。
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和科普文章。主要作品有《三江源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三江源地区主要河流的水资源特征》、《澜沧江(湄公河)正源问题》、《澜沧江正源问题及上、中游水化学》、《澜沧江(湄公河)正源及其源头的再确定》、《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在哪里》、《考察长江源》、《长江源头见闻》、《三江源科考记》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书页触感也很好,翻阅起来有种沉浸式的体验,感觉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注入了很深的感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那些古老文明如何依靠自然恩赐生存和发展的描述,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智慧的伟大与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书中对古代埃及尼罗河畔文明的描绘,不仅仅是讲述了河流如何滋养了这片土地,更是深入剖析了当地居民如何巧妙地利用河流的季节性泛滥来耕种、灌溉,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如何塑造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甚至艺术风格。读到这些部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老的金字塔在阳光下闪耀,听到古埃及人在河边劳作的歌谣。书中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细致刻画也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对不同河流中特有的鱼类、植物以及它们之间微妙关系的描述,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多样。这种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是枯燥的信息堆砌,而是一场充满发现和启迪的智力冒险。我经常在阅读时停下来,想象自己就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着微风拂过水面,听着远处传来的鸟鸣,这种沉浸感是很多书难以给予的。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致力于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科学家们充满敬意,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只是一本介绍科学发现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勇气、毅力和探索精神的赞歌。我尤其被书中那些为了解开自然之谜而跋涉千山万水的探险家们的故事所打动。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位探险家,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失落之城”,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穿梭,与野兽搏斗,忍受着疾病和孤独,最终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那个隐藏了千年的文明遗址。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真正的科学探索不仅仅是坐在实验室里推导公式,更需要亲身去实践,去验证,去承受失败的痛苦,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书中对探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科学难题以及探险家们如何运用当时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它们的过程的描写,也让我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能感受到他们在面对未知时内心的挣扎与兴奋,那种对真理的极度渴望,真的非常鼓舞人心。
评分这本书的图文并茂的设计,确实为阅读体验增添了不少乐趣,特别是那些详细的地图和精美的插画,让抽象的地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张图片而停下来,仔细研究上面标注的地形地貌,或者对比书中文字描述的地理特征。例如,书中对某条河流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地带的描绘,不仅仅用文字解释了其成因,还配了一张详细的地形图,上面清晰地标注了河流的流向、沉积物的分布以及各种生态系统,比如湿地、红树林等。这让我这个对地理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很快地理解了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重要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家的肖像和他们工作场景的描绘,这些细节都让人物更加鲜活,故事更加可信。有时候,我甚至会把书中的插画当作艺术品来欣赏,它们不仅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也充满了艺术的美感。这种视觉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也更容易被记住。
评分我一直觉得,了解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那些大自然的奇观,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些地理奇观的好奇心。它不只是介绍河流的形成和演变,更深入地探讨了河流如何塑造地貌,如何孕育生命,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地下河”的章节印象深刻,它描绘了在地表之下,那些隐藏的河流如何蜿蜒流淌,形成壮观的地下溶洞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书中还引用了一些最新的地质探测技术,展示了科学家们如何利用这些技术去绘制地下河的网络,以及这些地下河流对当地水资源的供给有多么重要。读到这部分,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感受到大自然在时间长河中雕琢出的鬼斧神工。书中对不同类型河流的比较,比如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流、火山活动影响形成的河流,以及它们各自独特的特征和生态系统,也让我对地球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起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地理探险。它不仅仅是关于河流本身的科学知识,更多的是通过河流的视角,去解读地球的演变,去理解生命的顽强,去感受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河流的记忆”的描述,它探讨了河流如何在地质构造、气候变化、生物迁徙等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及科学家们如何通过研究河流的沉积物、化石等,来“阅读”这些历史信息。例如,书中提到,通过分析古老河流三角洲的沉积岩层,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出远古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甚至可以了解某个区域在古代是否曾经是海洋或者湖泊。这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启发。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河流的神话传说和文化故事,这些人文元素与科学知识相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更加丰富多彩,也让我对河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地理现象,更是承载了人类文明和情感的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