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開發智力資本:企業內部智力資本的奧秘
定價:18.00元
作者:(美)埃思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3-04-01
ISBN:9787111119951
字數:160韆
頁碼:18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本書是一部十分大膽又極具鼓動性的著作。埃恩士拓展瞭我們的思路,並展示瞭如何將我們固有的遺傳傾嚮轉變成競爭優勢。這本書給讀者提供瞭能在21世紀的競爭中取勝的武器……
內容提要
本書綜閤瞭多門自然和社會學科的*科研成果,分析人類天性與組織管理間的關係,提示瞭營造共享型管理氛圍的根本原因和時代必要性。這對當前我國的公司,尤其是那些靠員工“腦力”進行生産和服務的公司,提高員工積極性和經營效率來說極具指導意義。這本書不但教會讀者“知其然”,更闡明瞭“其所以然”。堪稱管理專著中難得之佳作。
目錄
《新華信管理叢書》總序
《總裁成功係列》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緻謝
緒論:非管理時代的到來
章競爭優勢
第2章重要因素
第3章我們韆變萬化的思想
第4章選擇生存策略
第5章培育支持性的社會環境
第6章行動起來
第7章創造、捕捉和利用智力資本
第8章打破自己建造的桎梏
詞匯錶
譯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密集的企業文化“基因測序”。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院派腔調,而是充滿瞭實戰的煙火氣。作者對“組織記憶的衰減”這一現象的分析入木三分,特彆是對於那些資深員工離職後帶來的係統性知識斷層,提齣瞭遠超傳統“交接文檔”層麵的應對策略。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智力資産池的維護與再投資”的章節,它強調瞭智力資本並非一次性投入就能高枕無憂,它需要持續的、有策略的維護,比如通過設立跨部門的“知識孵化小組”或者定期的“失敗案例復盤會”來主動對抗遺忘和僵化。這種將“維護”提升到與“創造”同等重要的地位的做法,在我此前的管理經驗中是缺失的。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人”的智慧轉化為企業可依賴、可迭代的係統性能力,而不是僅僅依賴少數超級明星的個人英雄主義。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銳利和直接,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開瞭企業管理中的許多“安慰劑”做法。它很少使用模糊的形容詞,而是傾嚮於用清晰的模型和流程來描述復雜的現象。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智力資本的‘外溢效應’與‘內化陷阱’”之間的微妙平衡的探討。很多企業熱衷於發錶白皮書、參與行業論壇,追求智力資本的外顯,但卻常常忽略瞭這種外顯帶來的“內化陷阱”——即為瞭保持外部形象而犧牲瞭內部核心技術的深度打磨。作者提供的評估工具,幫助我清晰地界定瞭何時應該分享,何時必須深藏不露,這種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護意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教你如何“做大蛋糕”,更教你如何保護那些獨一無二的“秘方”。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不僅僅是一本理論探討,更像是一張深入企業“大腦”內部運作的詳細地圖。作者沒有停留在空泛地談論知識管理或人纔培養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而是真正去剖析瞭那些隱藏在日常運營流程、員工互動模式以及技術架構深處的“隱形資産”是如何纍積、轉化和釋放價值的。我尤其欣賞其中關於“智力資本流動性”的論述,它顛覆瞭我過去對資本的靜態理解,揭示瞭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一個組織如果不能有效促進其內部知識的快速遷移和融閤,即便擁有頂尖人纔,也可能陷入效率的泥潭。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實用的診斷框架,讓我能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我們公司當前的項目協作模式——原來,我們過去認為的“溝通不暢”,本質上是智力資本流通受阻的錶象。這種將宏大概念落地到具體管理實踐的努力,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強迫管理者跳齣KPI的數字迷宮,去關注那些難以量化卻決定瞭企業長期生命力的底層邏輯。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具邏輯性,像一個逐步升級的挑戰係統。開篇就提齣瞭令人不安的論斷,然後層層遞進,揭示瞭隱藏在組織結構和激勵機製背後的智力障礙。對我這個習慣於自上而下思考的管理者來說,書中關於“自下而上智力湧現”的機製設計,提供瞭一種重要的平衡視角。它闡述瞭如何通過精妙的激勵(這種激勵不一定是金錢,更多是關於“被看見”和“被采納”的權力)來激活那些在傳統層級中容易被壓製的邊緣創新。最讓我感到振奮的是,它把智力資本的積纍過程描繪成一個“非綫性增長”的過程,這意味著隻要策略得當,突破點一旦齣現,企業的飛躍將是爆發性的。這本書不是提供瞭簡單的“操作指南”,而是提供瞭一套深刻理解“事物如何從復雜中誕生有序”的哲學思維工具。
評分從一個更偏嚮於戰略規劃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書,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維度來審視競爭優勢的來源。過去我們總盯著財務報錶和市場占有率,但這本書提醒我們,真正的護城河是那些無法輕易被模仿的“企業獨有算法”——也就是智力資本的獨特組閤。作者對“分布式智力網絡”的描述非常具有前瞻性,尤其是在遠程和混閤辦公日益成為常態的背景下,如何確保分散的團隊成員的“微小洞察”能夠被及時捕捉並整閤到整體決策中,成為瞭一個關鍵挑戰。書中提齣的“低延遲反饋迴路”設計,我立刻就能聯想到如何優化我們産品迭代的流程。這本書不是一本教你如何管理員工的“HR手冊”,而是一本指導CEO如何設計一個能夠持續自我優化的“智慧引擎”的藍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