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岁孩子 3岁父母(3~4岁)
定价:35.00元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
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06503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3~4岁年龄为纵,以儿童发展、父母教养、家庭教育、社会性培养等为横来呈现全书内容,帮助家长和教师学会智慧地面对、解读和解决孩子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生理、行为、人际关系、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目录
作者介绍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是以心理学、教育学、家庭社会学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理论为指导,以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相关政策及实际问题为指向,致力于中国本土化的家庭教育研究,服务于家教体系完善、家教实践指导及家教政策倡导的专业研究团队。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市面上有很多针对低龄宝宝的育儿指南,但专门聚焦于三岁这个“大孩子”门槛的,相对少见。三岁,是一个孩子从“纯粹依赖”向“初步自主”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养策略需要非常微妙的平衡。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探讨“界限感”的培养,这比单纯的规矩更复杂,涉及到孩子对自己身体和意愿的认知。例如,关于“不要随便碰我的东西”这类敏感话题,如何既保护孩子的隐私权,又不让他们显得过于自我中心,这其中的分寸拿捏至关重要。此外,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岁育儿实例对比,那就更好了,这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意识到“标准”的相对性,从而减轻过度追求“完美育儿”的焦虑感。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预期是,它将是一本陪伴我们度过这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过渡期的重要参考书,提供清晰的视角和坚定的支持。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翻阅了目录,我对它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感到惊喜。看起来它不仅仅停留在“哄睡”、“喂饭”这些基础技能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情感建立的关键时期。比如,我看到目录中提到了“情绪的命名与接纳”,这正是我最近非常头疼的问题,孩子开始有复杂的情绪但无法准确表达,导致摔东西或哭闹。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法,教我们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而不是简单地压制他们的感受。另外,关于“规则的建立与坚持”这一块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三岁的孩子通常在测试规则的底线,我希望能学习到一些既能维护权威又不至于破坏亲子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这本书的结构看起来很清晰,像是为家长设计的一份详尽的“三岁成长地图”,让人感到踏实,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而不是在育儿的迷雾中摸索。
评分从文字排版和整体风格来看,这本书走的是一种非常亲切、没有距离感的路线。它不像一些育儿书籍那样充满了晦涩的心理学术语,而是采用了大量生活化的语言和案例,读起来非常流畅。我试着快速浏览了一些关于“社交启蒙”的内容,发现它非常注重情景模拟,比如如何处理分享玩具的冲突,如何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对我这个在小区里观察孩子互动比较多的家长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它强调的不是让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而是成为“更适应”的,这种理念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三岁孩子那种既渴望独立又极度依赖父母的矛盾心理,并且给出的建议都非常中肯,没有强迫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细语,分享他的成功和失败经验,让人在阅读时会心一笑,感觉被理解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都体现出一种对目标读者——疲惫但充满爱心的父母——的尊重。它不是那种薄薄的小册子,而是有一定的分量,内容想必是经过精心打磨和沉淀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可能采用的“问题导向”模式。在育儿的实践中,我们往往是带着一个具体的问题去找答案的,比如“为什么孩子开始撒谎了?”或“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如果这本书的结构能让我们快速定位到自己当下最困扰的那个“为什么”,那它的实用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即学即用”的工具包,比如一些可以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的小提示卡片,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小实验清单。这样的设计能将抽象的育儿理论,巧妙地转化为每日可操作的亲子活动,让学习和成长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色彩柔和,一看就知道是为年幼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准备的。我特别留意了包装上的那些小插图,它们描绘了许多日常的家庭场景,比如一起阅读、在公园玩耍,感觉非常贴近生活,让人立刻就能想象到书里可能会探讨的那些关于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刻。这本书的定位是针对三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好奇心旺盛,也开始展现出强烈的个性,所以家长们在这个时期面临的挑战和困惑肯定不少。光是看到这个书名,我就开始期待里面会不会有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如何应对他们开始出现的“我”的意识和一些小小的反抗行为。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既科学又操作性强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章节,毕竟,理解“为什么”比单纯地“怎么做”更重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且充满关怀的,希望能真正解决我们在育儿路上的实际痛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