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兴淡水特种水产品实用养殖技术
定价:16.00元
作者:陈焕根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3-01
ISBN:9787109107472
字数:
页码:24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的内容,选择了近年兴起、养殖经济效益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几个主要品种:斑点叉尾鲴、黄鳝、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翘嘴红鮊、长吻鮠、泥鳅、鳜鱼等。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养殖对象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病害防治、捕捞运输等。书中介绍的养殖技术,一方面,反映了新养殖技术水平,突出了实用性;另一方面,不少内容是发表。本书可作为水产技术人员、水产学校、职业中学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渔业技术员岗位培训的教材,更是农村水产养殖专业户致富的必读之物。
目录
作者介绍
陈焕根,男,1989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现任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产新技术、新成果与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省、部级科研、推广项目20余项,曾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和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各一项;江苏省水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发表科技论文15篇。
文摘
序言
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在一个水产养殖的论坛上,看到有人强烈推荐,说里面关于“观赏性淡水螺”的章节写得非常专业,而且很多养殖户都从中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对观赏螺一直很有兴趣但又不得其法的业余爱好者,自然是被勾起了好奇心。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对不同种类的观赏螺,比如黄金螺、蓝宝石螺、斑马螺等等,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不仅仅是外观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繁殖习性、适宜的水温、pH值、硬度,以及最关键的——如何提供营养均衡的饵料,避免它们出现“软壳病”或者“食欲不振”等问题。书里甚至还提到了如何通过模拟自然环境来促进螺的繁殖,比如提供特定的底砂和水草。我一直苦于不知道如何才能让我的螺宝宝们健康长大,看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很多细节之前都被我忽略了。书中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养殖案例,让我觉得这些技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通过努力和学习完全可以掌握的。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的,当时我正为自家池塘里养的那些“小东西”犯愁,想找点靠谱的经验借鉴一下。拿到手翻开一看,里面的内容顿时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对各种新兴淡水特种水产品的介绍,简直就像在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以前只知道养鱼养虾,但这本书里提到的很多名字,我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怎么养了。比如,书中对某种名为“胭脂鱼”的品种,从苗种的来源、培育,到成鱼的生长习性、饵料需求,再到不同生长阶段的病害防治,都讲得无比细致。我尤其喜欢它提到的一些“独门绝技”,比如如何通过优化水质来促进胭脂鱼的生长速度,还有一些针对性很强的病虫害食疗法,这些在一般的养殖手册里是很难看到的。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而是结合了实际的案例和操作经验,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启发性。我尝试着按照书里的方法去调整我的养殖模式,效果真的比之前好太多了。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用“包罗万象”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我一直对淡水甲壳类动物的养殖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这本书里关于“中华锦绣龙虾”的养殖技术,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从龙虾苗种的引进和培育,到不同密度下的混养方式,再到如何根据龙虾的生长阶段调整饲料配比,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非常到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防逃逸”和“疾病防控”的部分。龙虾的攀爬能力众所周知,书中提供的一些物理隔离和网具设置的建议,非常实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损失。而且,它对龙虾常见的几种疾病,比如弧菌病、烂鳃病等,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甚至连一些民间偏方都被一一列举并分析了其科学性。我之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棘手问题,看了这本书之后,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参考书。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新兴淡水特种水产品”的认知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原本以为这些“特种”产品养殖起来会非常复杂,门槛很高。但这本书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详细介绍了“鳜鱼”和“加州鲈”等品种的养殖技术。我特别喜欢它在“病害防治”章节中提供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以及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水、培菌来增强鱼体自身抵抗力,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依赖。对于一些常见的病害,比如“烂尾病”和“竖鳞病”,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鉴别方法和治疗方案,甚至连用药的剂量和时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之前养殖过程中,经常因为对病情的判断不准确而耽误治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查阅的“疾病诊疗手册”,让我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养殖挑战。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高附加值淡水鱼类”的深入剖析。我本身从事水产养殖多年,一直想寻求一些新的突破,提高养殖效益。书中关于“胭脂鱼”和“中华鳖”等品种的养殖技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中华鳖”的部分,它不仅仅介绍了传统的养殖方法,还重点讲解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提高中华鳖的生长速度和产品质量。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季节对中华鳖食性、活动规律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科学的投喂计划。我最看重的是它关于“人工繁殖”的技术,很多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比如亲本的选择、催产的 Dosage,以及受精卵的管理等等。这些技术以前对我来说是比较神秘的,但通过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掌握了开启新盈利模式的钥匙。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但技术含量却非常高,让我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