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天工开物 古活中的科技
定价:26.00元
作者:刘胜华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439626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从传真机、打字机的发明到温度计、显微镜的出现;从香甜记忆的冰激凌到肥皂的故事;从热气球、飞艇的问世到改变人类生活的机器,生活中的发明无处不在,是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发明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刘胜华编著的《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以古活中的科学知识为资源,内涵丰富,表现生动。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文化品位都有积极意义。
内容提要
从古床、独木舟到网的世界;从卉钟、景泰蓝到 书架的故事;从针灸铜人、木牛流马到奥妙无穷的黑 白世界:古代器物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技术充满了智 慧,看似微不足道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 。刘胜华编著的《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是 中央电视台近几年天工开物栏目精彩内容的汇编, 既有科技知识的介绍,也有古代器物中所包含的科学 知识。
目录
1.传真机的发明2.打印机的发明3.擒住“踏着轮子的混世魔王”4.走上T型台的汽车5.改变世界的机器6.开启便捷生活的拉链7.篮球的发明8.建材变奏曲——水泥的发明9.人类想要的玻璃10.肥皂的故事11.香甜记忆的冰激凌12.吉尼斯原来是啤酒13.外科手术的福音——麻醉剂14.发明只为婴儿出恭——纸尿裤15.冷暖魔棒——温度计16.视觉——显微镜17.视觉——望远镜18.牙刷19.风筝与滑翔机20.热气球21.飞艇与气球22.红绿灯23.打字机24.旱冰鞋25.特殊的眼睛26.有轨电车27.胶底运动鞋的发明我真喜欢《天工开物》回想《天工开物》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代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穿越时空的宝藏!我拿到《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的时候,完全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散发出的历史气息所吸引。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而生动的笔触所折服。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将那些曾经鲜活的古代技艺,用一种极其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仿佛我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工坊,看着工匠们挥洒汗水,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器物。书中对于冶炼、纺织、造纸、印刷等一系列工艺的描述,细致入微,从原材料的选择、处理,到每一个细小的操作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对古代科技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会忍不住跟着书中的描述,在脑海中模拟整个过程。尤其是关于陶瓷烧制的章节,作者详尽地介绍了不同窑炉的结构,火候的掌握,以及釉料的配比,让我对“景德镇瓷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背后隐藏着如此精妙绝伦的智慧和反复的实践。读完之后,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也更加明白了“工匠精神”并非现代的舶来品,而是早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天工开物”这个词的真正分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创造力的极致赞美。
评分当我翻开《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着太大的期待,只是觉得或许能了解到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技术的零散知识。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作者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将那些曾经辉煌的古代技艺,娓娓道来。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航海技术的描述所吸引,从船只的设计、建造,到罗盘、星象的应用,无不展现出古代中国在航海领域的卓越成就。我读到关于古代造纸和印刷术的章节时,更是感到由衷的自豪,这些伟大的发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更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做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梳理清晰,考证严谨,但同时又能将复杂的知识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文字,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收获满满的知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用“沉浸式”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作者在《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中,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技术细节,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还原出来。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古代建筑的部分,作者不仅描述了材料的选择、加工,更深入剖析了那些宏伟建筑的结构力学原理,以及古代工匠是如何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对自然的理解,建造出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宫殿、寺庙和桥梁。我读到关于榫卯结构的介绍时,简直惊为天人!那些精巧的连接方式,不需要一丁点钉子,却能让木结构稳固异常,而且在地震等灾害面前,还能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这简直是古代智慧的结晶。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的描写,让那些冷冰冰的技术数据变得有温度,也让我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古代工匠们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创造力。
评分《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总觉得古代人的生活比较简陋,科技水平肯定远远不如现代。但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错了。作者用极其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惊叹的科技成就。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纺织技术的描写,那些复杂的织机,精美的丝绸,以及各种染料的制作方法,都让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精湛技艺肃然起敬。我还被书中关于古代造船技术的介绍所震撼,那些巨型的海船,先进的帆船设计,以及可靠的导航技术,充分证明了古代中国在海洋探索领域的领先地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科技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一代代人的积累和创新,那些看似古老的技艺,蕴含着的是永恒的智慧。
评分《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作者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将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古代科技,重新赋予了生命。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古代食品加工和储存技术的描述,那些发酵、腌制、风干等方法,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我读到关于酿酒、制茶的部分,更是觉得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酒坊和茶馆,感受着那些传统工艺的魅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趣味,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许多美食和饮品,其根源都可以在古代找到。
评分《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作者在书中对古代科技的呈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古代冶金技术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金属的提炼过程,从矿石的开采,到炉火的温度控制,再到金属的合金配比,都解释得绘声绘色。我读到关于青铜器和铁器制造的部分,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们在烈火中淬炼金属,用汗水和智慧铸造出坚固耐用的器具,为人类文明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古代医学和天文历法的知识,这些看似与“工”不直接相关的领域,实际上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与人类的生活、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连。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将那些曾经鲜活的古代技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在我面前。作者不仅对技术本身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还巧妙地将它们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中进行解读。我读到关于古代兵器制造的章节时,被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冶金技术和精巧的设计所震撼,那些刀剑、弓箭,不仅威力巨大,而且造型精美,堪称艺术品。书中还提到了古代的度量衡、货币等方面的科技,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却是支撑整个社会运转的重要基石。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并非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和数据,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甚至审美息息相关的。
评分拿到《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可能会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对每一个技术的讲解都通俗易懂,即使是对相关领域完全不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农耕技术的描写,那些精巧的农具,比如改良的犁、播种机,以及科学的灌溉方法,都让我对古代农业生产的效率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不仅描述了工具本身,还解释了它们为什么能够提高效率,以及它们是如何适应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读到关于粮食储存和加工的部分,我更是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他们能够利用各种天然材料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许多便利,都离不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和智慧贡献。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令人惊喜的一本书!《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介绍,更像是一次穿越历史的奇妙旅程。作者用他精湛的文字功底,将那些曾经辉煌的古代技艺,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古代采矿和炼丹术的章节,虽然炼丹术在今天看来有些神秘,但作者将其中的化学原理和操作方法解释得十分清晰,让我对古代方士们的探索精神充满了敬意。这本书的叙事结构也非常巧妙,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介绍,又有微观的技艺细节描绘,让我能够全面地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脉络。它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激励着我对未知保持好奇,对传统文化怀有敬畏。
评分我本来对历史类的书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觉得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但是,《天工开物·古活中的科技》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技术的书,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将那些曾经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以一种鲜活、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书中对于各种古代工具和机械的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描述得极其到位。比如,它详细介绍了古代水车的种类、结构和工作原理,让我这个现代人也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自然力来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的。我还特别喜欢关于天文仪器的部分,那些精密的日晷、浑天仪,不只是冰冷的仪器,而是古代科学家们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有力证明。读到这些内容,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代的先贤们,在皓月当空下,聚精会神地观测天象,用细致的计算和严谨的逻辑,描绘出宇宙的宏大图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雅致,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技术,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古代,那些看似古老的技术,蕴含着的是跨越时空的智慧火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