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
定价:120.00元
作者:吴孔明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01
ISBN:9787511607003
字数:1300000
页码:8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3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自2001年起,已先后在成都、扬州、北京、苏州、杭州、昆明、桂林、重庆、武汉和河南鹤壁连续举办了l0届,今年是1届学术年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盛大科技聚会,在推动植保科技创新、增强生物灾害防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将于11月6~9日在苏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江苏省昆虫学会承办,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协办。大会主题为:加强植保科技创新,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本届学术年会将突出提高学术活动质量,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农作物病虫害研究与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原生性有害生物频繁暴发,次要病虫上升为生产上的主要问题,突发检疫事件不断增多。各级农业植保部门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抓手,切实加强重大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重点区域植物疫情监管阻截,加大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力度、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病虫害防治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不仅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又是提高病虫防控效果和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关键措施。农业部提出,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要达到以下三个提升目标:一是重大病虫的防控能力要有明显提升,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二是病虫害防控水平要有明显提升,切实提高防治效果、效益和效率;三是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要有明显提升,切实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当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把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对生物灾害的防控水平,为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技术支撑,植物保护领域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指导下,紧紧围绕植保领域的重大生物灾害问题,通过协作攻关研究,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防治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研究进展,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大大提升了我国生物灾害的防御能力。本届学术年会将围绕大会主题开展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以进一步推动专业化防控技术的发展。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各分支机构以及广大会员和植保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下,本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将在会前正式出版。由于时间紧、论文数量多、编辑工作量大,在2011年8月31日征文截止日期以后提交的部分论文,未曾录用,敬请谅解。对论文内容,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一般未做修改。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研究论文
外来生物入侵及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除害处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我国进境原木携带检疫性病虫害概述
浙江省种子种苗检疫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植物检疫
入侵外来生物马铃薯甲虫寄主产卵选择性研究
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监测与研究
外来人侵植物薇甘菊的生物防治
天津市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发生及防治对策
植物病害
气候变化对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基因芯片在植物病害诊断的应用展望
生物热激蛋白及真菌HSP70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省稻瘟病生理小种的分布及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病现状
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2011年四川省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监控措施
河南省小麦品种成株期抗条锈病性鉴定与评价
玉米抗粗缩病遗传分析
河北省玉米主推品种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
玉米粗缩病人工单苗指形管接种法与网箱集团接种法的比较
玉米小斑病菌AFLP反应体系的优化
大豆花叶病毒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中和活性分析
豌豆白粉病研究进展
病毒病及毒源植物种类研究分析
……
研究简报及摘要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这本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其“科技创新”的部分。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耕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这本书正好切中了这个痛点。书中提到的那些前沿的生物技术,例如基因编辑在抗病育种方面的应用,还有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技术,都让我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无限可能。我还对书中关于“专业化”的理解非常好奇,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比如说,专业的植保服务公司,他们能够提供从病虫害诊断到精准施药的一整套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防治效率,还能降低农民的投入成本。这本书是否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前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和发展这类专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尤其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专业化水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当初选择这本《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植保领域的新兴技术充满了好奇。尤其是一些关于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控的介绍,我非常想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书中是否提到了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或者利用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这些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另外,书中对于“专业化”的解读,我理解可能是在病虫害的监测、诊断、预警以及防治措施的制定上,都需要更深入、更精细化的研究和实践。这本书是否就此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比如说,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精准诊断,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最适合的防治方案?我希望它能为我们一线农技人员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能够落地的技术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病虫害挑战。
评分这本《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我当初是抱着非常大的期望去购买的,毕竟吴孔明老师在农业科研领域的大名如雷贯耳,又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我关注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近些年我们家乡的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防治方法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新型的病害更是防不胜防,让农民们焦头烂额。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沿的科技信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新出现的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且探索一些更高效、更环保的防治策略。尤其是一些关于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的介绍,我特别感兴趣。我还想知道,这本书在“专业化”这个层面,是如何解读的?是不是意味着在病虫害的监测、诊断、预警以及具体防治措施的制定上,会有更细致、更系统性的指导?毕竟,农田管理日益精细化,单一的、粗放式的防控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需求。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能够落地的技术指导,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能起到积极作用,让我们的农业生产更加稳健,提高产量和品质。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学术风格和丰富的案例所吸引。虽然我不是专业科研人员,但书中对植保科技发展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都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比如,书中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病虫害监测和预警中的应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想象一下,未来能够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实时监测农田的微气候变化、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给出精准的防治建议,这简直是革命性的。而且,书中对病虫害发生区域性、季节性特征的分析,以及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方案,也让我看到了精细化农业管理的未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专业化”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专业,更是服务体系的专业化,比如农技推广服务、植保服务队的构建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长期的建设,而这本书似乎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些思考和蓝图,这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所探讨的“科技创新”和“专业化”这两个维度,这对于我理解当前农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书中对植保科技创新方面的阐述,比如,是否有关于新型农药研发、生物防治技术、基因工程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的介绍?这些都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书中“专业化”的提法也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否在探讨如何将病虫害的防控从传统的经验型模式转向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例如,如何构建专业的病虫害监测、预警和诊断体系,如何推广精准施药技术,以及如何发展专业的植保服务队伍?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路和实践指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当前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推动农业生产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