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幾年時間裏走遍瞭北京及周邊的山山水水,本書正是他們與自然接觸時*直接的觀察和記錄。本書按不同的路綫介紹瞭北京及周邊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的地點和比較有**的物種。同時,本書也展示瞭北京地區部分野生植物資源,是一本北京地區觀花指南。 本書不是在簡單地傳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識,而是作者多年來觀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對自然及發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講述。希望能激發讀者去認識北京及周邊的植物與生態環境,瞭解我們周圍的自然世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幾年時間裏走遍瞭北京及周邊的山山水水,本書正是他們與自然接觸時*直接的觀察和記錄。本書按不同的路綫介紹瞭北京及周邊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的地點和比較有**的物種。同時,本書也展示瞭北京地區部分野生植物資源,是一本北京地區觀花指南。 本書不是在簡單地傳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識,而是作者多年來觀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對自然及發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講述。希望能激發讀者去認識北京及周邊的植物與生態環境,瞭解我們周圍的自然世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幾年時間裏走遍瞭北京及周邊的山山水水,本書正是他們與自然接觸時*直接的觀察和記錄。本書按不同的路綫介紹瞭北京及周邊地區植物資源豐富的地點和比較有**的物種。同時,本書也展示瞭北京地區部分野生植物資源,是一本北京地區觀花指南。 本書不是在簡單地傳播一般性的植物知識,而是作者多年來觀察自然的真情流露,以及對自然及發生在植物身上的故事的講述。希望能激發讀者去認識北京及周邊的植物與生態環境,瞭解我們周圍的自然世界。
序
前言
西北綫1
走,找款鼕去 // 2
田宋營的意外收獲 // 7
神奇的大自然——鬆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葉忍鼕 // 20
探訪延慶金牛湖 // 24
西北綫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進野鴨湖 // 38
官廳邊上的植物們 // 46
西北綫3
城裏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 // 52
探訪藥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沒有愛錯的獨角蓮 // 64
九月的翠湖濕地公園 // 67
西綫
花開小龍門 // 76
百花之巔百花山的蘭花們 // 84
東靈山不得不看的幾種植物 // 88
集美麗與藥性於一身的草麻黃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綫
翻山越嶺來尋你——側金盞花 // 104
懷柔杏樹颱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黃山——雲濛山 // 114
尋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東北綫
霧靈山的花草精靈 // 122
瓜果莊園——黃傢山 // 132
坡頭林場——收獲的季節到瞭 // 140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的密雲雲岫榖 // 144
走進漢石橋濕地公園 // 148
西南綫
韆靈山,意外收獲多物種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窪 // 172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周邊
探訪天津的匙薺花海 // 198
美麗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與小五颱山的美麗約會 // 208
崇禮—沽源—木蘭圍場的一路采集 // 220
後記
植物名稱對照錶
認識並欣賞城市邊周邊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讓人立即想到故宮、長城、鳥巢,但是對於我們喜歡野地的人來說,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終不及自然物。穩妥點說,或許兩者相映襯*符閤審美的主客體互動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鞦風、瓊島春陰、金颱夕照、薊門煙樹(或薊門飛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幾乎都是人造物與自然物的**結閤。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關長城,蜿蜒的雉堞與雪中開放的薔薇科山桃彼此呼應,人為與天然混成美景。剛過去的鼕天裏,北京人一直盼著天降大雪,卻隻見到零星幾個雪花。我讀大學本科那時候,北京是經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瞭方知雪的可愛。滑雪場的造雪機當然能造雪,但兩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寬,樓越蓋越高,似乎越來越人工化,人的意誌和貪欲被無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勝天、人工賽自然,但是城市的長遠生存和發展,終究離不開基底,即包圍、充填、供養城市的土地、山脈、河流、空氣、植被、動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綠化、引進外來種,背離瞭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長期以來,城市規劃者們還未充分意識到本土物種的重要性,沒有為市民認識、欣賞、保護本土植物提供足夠的便利,相關齣版物極為少見。北京三麵環山,從城裏乘車半小時就能夠上山,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極難得的。而山上擁有溫帶極為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植被生態類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葉鐵綫蓮、小葉白蠟樹、胭脂花、花錨、北京忍鼕、蔭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華北耬鬥菜長什麼模樣、有多美嗎?園藝序
前言
西北綫1
走,找款鼕去 // 2
田宋營的意外收獲 // 7
神奇的大自然——鬆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葉忍鼕 // 20
探訪延慶金牛湖 // 24
西北綫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進野鴨湖 // 38
官廳邊上的植物們 // 46
西北綫3
城裏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 // 52
探訪藥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沒有愛錯的獨角蓮 // 64
九月的翠湖濕地公園 // 67
西綫
花開小龍門 // 76
百花之巔百花山的蘭花們 // 84
東靈山不得不看的幾種植物 // 88
集美麗與藥性於一身的草麻黃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綫
翻山越嶺來尋你——側金盞花 // 104
懷柔杏樹颱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黃山——雲濛山 // 114
尋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東北綫
霧靈山的花草精靈 // 122
瓜果莊園——黃傢山 // 132
坡頭林場——收獲的季節到瞭 // 140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的密雲雲岫榖 // 144
走進漢石橋濕地公園 // 148
西南綫
韆靈山,意外收獲多物種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窪 // 172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周邊
探訪天津的匙薺花海 // 198
美麗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與小五颱山的美麗約會 // 208
崇禮—沽源—木蘭圍場的一路采集 // 220
後記
植物名稱對照錶
認識並欣賞城市邊周邊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讓人立即想到故宮、長城、鳥巢,但是對於我們喜歡野地的人來說,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終不及自然物。穩妥點說,或許兩者相映襯*符閤審美的主客體互動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鞦風、瓊島春陰、金颱夕照、薊門煙樹(或薊門飛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幾乎都是人造物與自然物的**結閤。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關長城,蜿蜒的雉堞與雪中開放的薔薇科山桃彼此呼應,人為與天然混成美景。剛過去的鼕天裏,北京人一直盼著天降大雪,卻隻見到零星幾個雪花。我讀大學本科那時候,北京是經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瞭方知雪的可愛。滑雪場的造雪機當然能造雪,但兩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寬,樓越蓋越高,似乎越來越人工化,人的意誌和貪欲被無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勝天、人工賽自然,但是城市的長遠生存和發展,終究離不開基底,即包圍、充填、供養城市的土地、山脈、河流、空氣、植被、動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綠化、引進外來種,背離瞭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長期以來,城市規劃者們還未充分意識到本土物種的重要性,沒有為市民認識、欣賞、保護本土植物提供足夠的便利,相關齣版物極為少見。北京三麵環山,從城裏乘車半小時就能夠上山,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極難得的。而山上擁有溫帶極為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植被生態類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葉鐵綫蓮、小葉白蠟樹、胭脂花、花錨、北京忍鼕、蔭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華北耬鬥菜長什麼模樣、有多美嗎?園藝序
前言
西北綫1
走,找款鼕去 // 2
田宋營的意外收獲 // 7
神奇的大自然——鬆山之旅 // 10
特有植物丁香葉忍鼕 // 20
探訪延慶金牛湖 // 24
西北綫2
可遇而不可求的紫花杯冠藤 // 34
走進野鴨湖 // 38
官廳邊上的植物們 // 46
西北綫3
城裏的植物殿堂——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園 // 52
探訪藥用植物研究所 // 55
沒有愛錯的獨角蓮 // 64
九月的翠湖濕地公園 // 67
西綫
花開小龍門 // 76
百花之巔百花山的蘭花們 // 84
東靈山不得不看的幾種植物 // 88
集美麗與藥性於一身的草麻黃 // 92
寄生灌木北桑寄生 // 98
北綫
翻山越嶺來尋你——側金盞花 // 104
懷柔杏樹颱村看泡囊草 // 108
北京的小黃山——雲濛山 // 114
尋找入侵植物——印加孔雀草 // 118
東北綫
霧靈山的花草精靈 // 122
瓜果莊園——黃傢山 // 132
坡頭林場——收獲的季節到瞭 // 140
湖光山色盡收眼底的密雲雲岫榖 // 144
走進漢石橋濕地公園 // 148
西南綫
韆靈山,意外收獲多物種 // 158
北京的小西藏——房山蒲窪 // 172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十渡植物等你來 // 178
周邊
探訪天津的匙薺花海 // 198
美麗俏佳人天女花 // 204
六月,與小五颱山的美麗約會 // 208
崇禮—沽源—木蘭圍場的一路采集 // 220
後記
植物名稱對照錶
認識並欣賞城市邊周邊的植物
首都北京之美,讓人立即想到故宮、長城、鳥巢,但是對於我們喜歡野地的人來說,人造不如天成,人工物終不及自然物。穩妥點說,或許兩者相映襯*符閤審美的主客體互動本性。“燕京八景”的太液鞦風、瓊島春陰、金颱夕照、薊門煙樹(或薊門飛雨)、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幾乎都是人造物與自然物的**結閤。2017年3月24日北京突降大雪,在居庸關長城,蜿蜒的雉堞與雪中開放的薔薇科山桃彼此呼應,人為與天然混成美景。剛過去的鼕天裏,北京人一直盼著天降大雪,卻隻見到零星幾個雪花。我讀大學本科那時候,北京是經常下大雪的,如今失去瞭方知雪的可愛。滑雪場的造雪機當然能造雪,但兩者**不可相比。
**北京,路越修越寬,樓越蓋越高,似乎越來越人工化,人的意誌和貪欲被無止境地放大。有人相信人定勝天、人工賽自然,但是城市的長遠生存和發展,終究離不開基底,即包圍、充填、供養城市的土地、山脈、河流、空氣、植被、動物。其中野生植物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靠人工綠化、引進外來種,背離瞭根本,不可能真正美化城市。長期以來,城市規劃者們還未充分意識到本土物種的重要性,沒有為市民認識、欣賞、保護本土植物提供足夠的便利,相關齣版物極為少見。北京三麵環山,從城裏乘車半小時就能夠上山,這在世界大都市中都是極難得的。而山上擁有溫帶極為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植被生態類型,可是北京市民知道槭葉鐵綫蓮、小葉白蠟樹、胭脂花、花錨、北京忍鼕、蔭生鼠尾草、北京水毛茛、華北耬鬥菜長什麼模樣、有多美嗎?園藝工作者和苗木公司瞭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寶貝,纔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與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樣存在不足:對本土植物重視不夠,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馴化本地**植物,依然習慣於引進南方、準南方的苗木。為何熱衷於引進彆地的東西?除瞭經濟利益的考慮,原因無外乎它們看起來很美。其實,外來種通常不適閤本地,也不能彰顯本地的自然特徵,再美也是人傢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樹和溫室栽種,極為雷同,似乎與貪戀彆人傢好東西的心理有關。
北京是古都,風水不錯,這裏居住的北京人本來是瞭解周圍的大自然的。**,我們開始邁入小康社會,北京也在倡導建設綠色北京,*有條件和理由瞭解周圍的自然世界。植物學界本來是有條件撰寫、齣版各種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冊、觀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們太辛苦,被課題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也有一部分人壓根瞧不上百姓那點可憐的需求。結果,他們並沒有翻譯齣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無心大量創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這種局麵近些年也在發生變化。
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筆記》是描寫北京和北京周邊植物的,有助於北京人瞭解自己的傢鄉或者第二故鄉。本書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據我瞭解,*具體一點,文字主要齣於大美女肖翠,圖片主要齣自分類纔子林秦文。
兩位作者本科都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肖翠老傢陝西寶雞眉縣(太白山腳下),本科專業為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碩士專業為生態學。林秦文則來自福建安溪(茶的故鄉),他是京城齣瞭名的植物分類專傢。小林讀本科時我就認識他,數起來快有二十年瞭。多年來小林對我個人幫助甚多:我們一起去過小龍門和鳳凰嶺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誌》也是小林當年幫我復印的;延慶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訴我的(第二天我就開車去瞧瞭);嚮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風中奇緣》主題歌;有一年我在雲南拍到一種植物怎麼也查不齣名字,請教小林後迅速解決問題。林秦文與肖翠2005年戀愛,當時他們在調查北京密雲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帶隊大二的肖翠,跑遍密雲大小山脈,2012年兩人結為伉儷,後來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這部書主要寫地方野生植物(偶爾涉及栽培植物和動物),相當於北京地區觀花指南。近幾年有著“在地關懷”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開始呈現,安歌的《植物記》、譚慶祿的《東鄉草木記》、莫訓強的《南開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筆記》、張海華的《雲中的風鈴:寜波野鳥傳奇》就是其中的代錶。但願這些作品也能**!許多人喜歡“非定域性”的動植物描寫,而我則恰好相反。因為我個人覺得,“在哪裏何時看到什麼”是至關重要的信息,能提供這類信息的圖書就比較實在。
作者在書中提到,寫作受到瞭《檀島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記》的啓發,我自然**高興。因為我以那種形式寫夏威夷植物,的確齣於一種“在地關懷”,我把訪學的夏威夷當成瞭第三故鄉,我也真的希望啓發一些人親自動手,以**人稱進行在地自然寫作。傳播知識還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齣版社一套博物學文化叢書總序*末所講,主要想通過實例“**”一部分人積極參與到博物學當中來!不過,肖翠比我寫工作者和苗木公司瞭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寶貝,纔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與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樣存在不足:對本土植物重視不夠,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馴化本地**植物,依然習慣於引進南方、準南方的苗木。為何熱衷於引進彆地的東西?除瞭經濟利益的考慮,原因無外乎它們看起來很美。其實,外來種通常不適閤本地,也不能彰顯本地的自然特徵,再美也是人傢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樹和溫室栽種,極為雷同,似乎與貪戀彆人傢好東西的心理有關。
北京是古都,風水不錯,這裏居住的北京人本來是瞭解周圍的大自然的。**,我們開始邁入小康社會,北京也在倡導建設綠色北京,*有條件和理由瞭解周圍的自然世界。植物學界本來是有條件撰寫、齣版各種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冊、觀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們太辛苦,被課題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也有一部分人壓根瞧不上百姓那點可憐的需求。結果,他們並沒有翻譯齣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無心大量創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這種局麵近些年也在發生變化。
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筆記》是描寫北京和北京周邊植物的,有助於北京人瞭解自己的傢鄉或者第二故鄉。本書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據我瞭解,*具體一點,文字主要齣於大美女肖翠,圖片主要齣自分類纔子林秦文。
兩位作者本科都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肖翠老傢陝西寶雞眉縣(太白山腳下),本科專業為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碩士專業為生態學。林秦文則來自福建安溪(茶的故鄉),他是京城齣瞭名的植物分類專傢。小林讀本科時我就認識他,數起來快有二十年瞭。多年來小林對我個人幫助甚多:我們一起去過小龍門和鳳凰嶺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誌》也是小林當年幫我復印的;延慶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訴我的(第二天我就開車去瞧瞭);嚮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風中奇緣》主題歌;有一年我在雲南拍到一種植物怎麼也查不齣名字,請教小林後迅速解決問題。林秦文與肖翠2005年戀愛,當時他們在調查北京密雲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帶隊大二的肖翠,跑遍密雲大小山脈,2012年兩人結為伉儷,後來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這部書主要寫地方野生植物(偶爾涉及栽培植物和動物),相當於北京地區觀花指南。近幾年有著“在地關懷”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開始呈現,安歌的《植物記》、譚慶祿的《東鄉草木記》、莫訓強的《南開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筆記》、張海華的《雲中的風鈴:寜波野鳥傳奇》就是其中的代錶。但願這些作品也能**!許多人喜歡“非定域性”的動植物描寫,而我則恰好相反。因為我個人覺得,“在哪裏何時看到什麼”是至關重要的信息,能提供這類信息的圖書就比較實在。
作者在書中提到,寫作受到瞭《檀島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記》的啓發,我自然**高興。因為我以那種形式寫夏威夷植物,的確齣於一種“在地關懷”,我把訪學的夏威夷當成瞭第三故鄉,我也真的希望啓發一些人親自動手,以**人稱進行在地自然寫作。傳播知識還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齣版社一套博物學文化叢書總序*末所講,主要想通過實例“**”一部分人積極參與到博物學當中來!不過,肖翠比我寫工作者和苗木公司瞭解北京自己的野生植物寶貝,纔有可能在城市美化中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而目前北京與其他北方大城市一樣存在不足:對本土植物重視不夠,沒有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研究和馴化本地**植物,依然習慣於引進南方、準南方的苗木。為何熱衷於引進彆地的東西?除瞭經濟利益的考慮,原因無外乎它們看起來很美。其實,外來種通常不適閤本地,也不能彰顯本地的自然特徵,再美也是人傢的美。目前各地城市的行道樹和溫室栽種,極為雷同,似乎與貪戀彆人傢好東西的心理有關。
北京是古都,風水不錯,這裏居住的北京人本來是瞭解周圍的大自然的。**,我們開始邁入小康社會,北京也在倡導建設綠色北京,*有條件和理由瞭解周圍的自然世界。植物學界本來是有條件撰寫、齣版各種百姓博物急需的植物手冊、觀花指南作品的,但是他們太辛苦,被課題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也有一部分人壓根瞧不上百姓那點可憐的需求。結果,他們並沒有翻譯齣大量的一般性作品,也無心大量創作本土作品。可喜的是,這種局麵近些年也在發生變化。
這部精美的《北京自然筆記》是描寫北京和北京周邊植物的,有助於北京人瞭解自己的傢鄉或者第二故鄉。本書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對年輕夫婦。據我瞭解,*具體一點,文字主要齣於大美女肖翠,圖片主要齣自分類纔子林秦文。
兩位作者本科都畢業於北京林業大學。肖翠老傢陝西寶雞眉縣(太白山腳下),本科專業為森林資源保護與遊憩,碩士專業為生態學。林秦文則來自福建安溪(茶的故鄉),他是京城齣瞭名的植物分類專傢。小林讀本科時我就認識他,數起來快有二十年瞭。多年來小林對我個人幫助甚多:我們一起去過小龍門和鳳凰嶺看植物;我一直在用的《北京植物誌》也是小林當年幫我復印的;延慶有睡菜的消息*早是小林告訴我的(第二天我就開車去瞧瞭);嚮我**威廉斯(Vanessa Williams)演唱的《風中奇緣》主題歌;有一年我在雲南拍到一種植物怎麼也查不齣名字,請教小林後迅速解決問題。林秦文與肖翠2005年戀愛,當時他們在調查北京密雲的植被,博一的林秦文帶隊大二的肖翠,跑遍密雲大小山脈,2012年兩人結為伉儷,後來先後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這部書主要寫地方野生植物(偶爾涉及栽培植物和動物),相當於北京地區觀花指南。近幾年有著“在地關懷”的本土自然、博物作品,開始呈現,安歌的《植物記》、譚慶祿的《東鄉草木記》、莫訓強的《南開花事》、年高的《四季啊,慢慢走:北京自然筆記》、張海華的《雲中的風鈴:寜波野鳥傳奇》就是其中的代錶。但願這些作品也能**!許多人喜歡“非定域性”的動植物描寫,而我則恰好相反。因為我個人覺得,“在哪裏何時看到什麼”是至關重要的信息,能提供這類信息的圖書就比較實在。
作者在書中提到,寫作受到瞭《檀島花事:夏威夷植物日記》的啓發,我自然**高興。因為我以那種形式寫夏威夷植物,的確齣於一種“在地關懷”,我把訪學的夏威夷當成瞭第三故鄉,我也真的希望啓發一些人親自動手,以**人稱進行在地自然寫作。傳播知識還是次要的,如我在上海交大齣版社一套博物學文化叢書總序*末所講,主要想通過實例“**”一部分人積極參與到博物學當中來!不過,肖翠比我寫得好!《北京自然筆記》與《檀島花事》性質相似,但*係統*實用,不似我寫得那麼散漫。
本書內容簡明,卻不是簡單地傳播一般性植物知識,跟隨作者“行走”書中每一條路綫,能學到許多東西。其中描寫瞭北桑寄生、獨角蓮、溫桲、鬆下蘭、山西玄參、紅花鹿蹄草,它們比較少見。有些我在野外也沒有碰到過,在書中讀到它們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獲。
本書也很關注入侵種,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屬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來種不算少,豚草、三裂葉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傢落戶,以後會越來越多,專傢有義務清晰地描述這些有害植物,讓老百姓認識它們。用知識武裝起來的百姓纔有可能監督它們、控製它們。讓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來的植物,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這事又繞不過去。不瞭解,怎麼可能真正關注北京的生態環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熱愛首都?
本書也展示瞭一般圖書中不大可能收錄的圖片,如濛椴小苗、百蕊草的根係、火焰草的基生葉、匙薺的果實等。這些都有助於人們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和演化策略。
總之,我認為這部**植物作品立足於本地,紮實、實用,我願意**給大傢。它適閤於所有熱愛植物、關心北京發展的人閱讀。
劉華傑
北京大學教授,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2018年3月2日得好!《北京自然筆記》與《檀島花事》性質相似,但*係統*實用,不似我寫得那麼散漫。
本書內容簡明,卻不是簡單地傳播一般性植物知識,跟隨作者“行走”書中每一條路綫,能學到許多東西。其中描寫瞭北桑寄生、獨角蓮、溫桲、鬆下蘭、山西玄參、紅花鹿蹄草,它們比較少見。有些我在野外也沒有碰到過,在書中讀到它們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獲。
本書也很關注入侵種,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屬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來種不算少,豚草、三裂葉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傢落戶,以後會越來越多,專傢有義務清晰地描述這些有害植物,讓老百姓認識它們。用知識武裝起來的百姓纔有可能監督它們、控製它們。讓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來的植物,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這事又繞不過去。不瞭解,怎麼可能真正關注北京的生態環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熱愛首都?
本書也展示瞭一般圖書中不大可能收錄的圖片,如濛椴小苗、百蕊草的根係、火焰草的基生葉、匙薺的果實等。這些都有助於人們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和演化策略。
總之,我認為這部**植物作品立足於本地,紮實、實用,我願意**給大傢。它適閤於所有熱愛植物、關心北京發展的人閱讀。
劉華傑
北京大學教授,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2018年3月2日得好!《北京自然筆記》與《檀島花事》性質相似,但*係統*實用,不似我寫得那麼散漫。
本書內容簡明,卻不是簡單地傳播一般性植物知識,跟隨作者“行走”書中每一條路綫,能學到許多東西。其中描寫瞭北桑寄生、獨角蓮、溫桲、鬆下蘭、山西玄參、紅花鹿蹄草,它們比較少見。有些我在野外也沒有碰到過,在書中讀到它們也令我耳目一新,很有收獲。
本書也很關注入侵種,如禾本科的蒺藜草屬植物、菊科的印加孔雀草等。目前北京有害的外來種不算少,豚草、三裂葉豚草、刺果瓜(Sicyos angulatus)都已安傢落戶,以後會越來越多,專傢有義務清晰地描述這些有害植物,讓老百姓認識它們。用知識武裝起來的百姓纔有可能監督它們、控製它們。讓百姓知道哪些是固有的、哪些是外來的植物,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這事又繞不過去。不瞭解,怎麼可能真正關注北京的生態環境,又如何可能真的熱愛首都?
本書也展示瞭一般圖書中不大可能收錄的圖片,如濛椴小苗、百蕊草的根係、火焰草的基生葉、匙薺的果實等。這些都有助於人們認識植物的多樣性和演化策略。
總之,我認為這部**植物作品立足於本地,紮實、實用,我願意**給大傢。它適閤於所有熱愛植物、關心北京發展的人閱讀。
劉華傑
北京大學教授,博物學文化倡導者
2018年3月2日
當我翻開《北京自然筆記(精)》時,我以為自己會看到一本枯燥的自然科普讀物,但事實證明,我完全錯瞭。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場心靈的旅行,一次與北京自然深度的對話。作者的觀察是如此細膩,他能捕捉到城市中那些最微小的生命跡象,並用最生動的語言將它們展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的季節變化的描繪,以及作者如何將這些自然景象與他對生活的感悟聯係起來。比如,春天,當第一批燕子從南方飛來,在屋簷下築巢,作者便從中看到瞭希望和生命的延續。夏天,當池塘裏的荷花盛開,他便從中感受到瞭生命的蓬勃與美好。鞦天,當落葉鋪滿小徑,他便從中體悟到瞭生命的輪迴與哲學。鼕天,當寒風凜冽,雪花飄落,他便從中看到瞭生命的堅韌與頑強。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自然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身邊,它以各種形式存在,並以其獨特的方式,給予我們啓示和力量。
評分初讀《北京自然筆記(精)》,我被它獨特的視角所吸引。作者並沒有從宏大的視角去描繪北京的自然風光,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被人們常常忽略的微小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鬍同裏那些不起眼的小野草的描寫。它們在磚縫中、在牆角下,悄悄地生長,默默地綻放。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它們在風雨中的搖曳,在陽光下的挺拔,以及它們如何與周圍的環境和諧共處。這種對微小生命的尊重和熱愛,讓我深受感動。書中還記錄瞭北京城裏各種各樣的小昆蟲,它們在草叢中穿梭,在花朵上停留,雖然渺小,卻構成瞭城市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用一種近乎童真的好奇心,去探索這些小生命的世界,並將其轉化為充滿智慧和哲理的文字。讀這本書,我仿佛變成瞭一個孩子,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發現原來在最平凡的地方,也隱藏著如此動人的奇跡。
評分《北京自然筆記(精)》這本書,在我看來,遠不止是一本關於北京自然風光的記錄。它更像是一部作者的心靈史,一部他與這座城市,與生命對話的史詩。我尤其被書中對北京不同季節的細緻描摹所打動。春天的第一縷嫩芽,夏天的滂沱大雨,鞦天的落葉滿地,鼕天的銀裝素裹,每一個場景都被作者賦予瞭生命和情感。他不僅僅是在記錄這些自然現象,更是在記錄他身處其中的感受。例如,書中對春天北京城裏空氣中彌漫的花粉味道的描繪,那種略帶辛辣又充滿希望的氣息,讓我仿佛能聞到那份初春的氣息,感受到萬物復蘇的喜悅。又比如,在描寫北京夏日的傍晚,蚊蟲開始嗡嗡作響,人們搖著蒲扇坐在院子裏納涼的場景,那種市井的煙火氣和自然的和諧交融,讓我倍感親切。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他用最樸實的語言,勾勒齣最動人的風景。讀這本書,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進行一場沉浸式的體驗。我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過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著這座城市獨特的自然韻味,也感受著作者那份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評分《北京自然筆記(精)》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久違的寜靜與感動。作者的文字,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也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情和思考。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北京不同時期的天氣變化的描繪。比如,春天,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泥土氣息,偶爾飄落的柳絮,如夢似幻,勾勒齣北京春日特有的浪漫。夏天,驟雨來臨前,天空會變得異常沉悶,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硫磺味,而雨水落下後,整個城市仿佛被洗滌瞭一般,清新而充滿活力。鞦天,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微風吹過,落葉在空中盤鏇,發齣沙沙的聲音,仿佛在低語著生命的輪迴。鼕天,天空湛藍,空氣清冽,偶爾飄落的雪花,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披上瞭潔白的紗衣,顯得莊重而寜靜。作者不僅僅是記錄這些天氣現象,更是將它們與人的情感、人的生活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讓每一個描寫都充滿瞭生命力。
評分作為一個從小在城市裏長大的人,我對自然界的瞭解可以說是一知半解,很多時候,我甚至連身邊常見的花草樹木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所以,當朋友推薦《北京自然筆記(精)》給我時,我其實是抱著一種試探的心態去翻看的。沒想到,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自然筆記”的刻闆印象。它的內容是如此豐富,視角又是如此獨特。作者並沒有用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方式來講解,而是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將他與北京自然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我驚嘆於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他能注意到花朵在不同光綫下的色彩變化,能分辨齣不同鳥兒的叫聲,甚至能感受到不同季節的風的溫度和濕度。書中對北京四閤院裏那些爬山虎的描寫,讓我仿佛看到瞭它們在夏日裏層層疊疊地攀附在牆壁上,為古老的建築增添瞭幾分生機。還有那些在春節期間,人們在門前掛起的紅燈籠旁,偶爾飛過的麻雀,它們不畏人聲喧囂,自在地穿梭於城市之中,構成瞭另一番獨特的風景。這本書讓我明白,原來自然就在我們身邊,它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融入瞭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鮮活、更加多姿多彩的北京。
評分拿到《北京自然筆記(精)》的時候,我正值一段有些迷茫的時期,生活節奏太快,感覺自己像是被捲入瞭一個巨大的漩渦,失去瞭方嚮。然而,這本書的到來,卻像是一股清流,滌蕩瞭我內心的浮躁。作者的筆觸是如此溫柔而有力,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勾勒齣北京這座城市豐富的自然畫捲。我讀到書中對鞦天落葉的描繪,那些金黃、火紅、褐色的葉片,在風中盤鏇、飛舞,最終鋪滿大地,形成一道絢麗的地毯。這讓我聯想到人生的起伏,有繁盛,也有凋零,但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和意義。書中還記錄瞭北京鼕天肅殺的景象,但即使在最嚴寒的時節,作者也能從中發現生命的痕跡,比如那些在枝頭堅持到最後的紅果,或者是在雪地裏小心翼翼覓食的鳥兒。這種在睏境中尋找希望的能力,深深地打動瞭我。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不僅僅是觀察自然,他更是將自然融入瞭他的生活,他的思考,他的情感。書中的每一段文字,都仿佛是他用心靈去感受、去體悟的結晶,充滿瞭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讀完這本書,我仿佛完成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也找迴瞭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評分我一直對城市中的自然景觀情有獨鍾,總覺得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裏,那些頑強生長的綠色,有一種彆樣的生命力。《北京自然筆記(精)》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的讀者量身定做的。作者的觀察是如此敏銳,他能捕捉到最細微的自然變化,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其描繪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北京公園裏那些老樹的描寫,它們經曆瞭歲月的洗禮,枝乾遒勁,形態各異,仿佛一位位飽經滄桑的長者,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作者沒有簡單地介紹它們的品種,而是通過講述它們的故事,講述它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來展現它們的生命力。比如,書中對香山紅葉的描繪,不是那種簡單的色彩堆砌,而是從紅葉的形成,到它們在風中飄落的過程,再到它們最終融入泥土,化作養分,這一係列的過程都被作者賦予瞭生命哲學的思考。這種對生命循環的深刻理解,讓我對自然有瞭更深的敬畏。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即使在都市中,我們依然可以與自然建立聯係,去感受它的美好,去學習它的智慧。
評分《北京自然筆記(精)》這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對北京這座城市自然生態的深情告白。他的文字,充滿瞭詩意與哲思,將那些普通的自然景象,描繪得如詩如畫,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不同區域的自然特點的描繪。比如,他對城市中心公園裏那些參天古樹的描繪,它們根深葉茂,仿佛承載著這座城市的曆史與記憶。他對郊野濕地裏那些隨風搖曳的蘆葦的描繪,它們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充滿瞭野性的生命力。他對山巒疊翠的描寫,那些蜿蜒的山路,那些隱藏在綠意中的鳥鳴,都讓人心馳神往。作者不僅僅是在記錄這些自然景觀,更是在講述它們的故事,講述它們與這座城市,與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之間的聯係。讀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北京的自然之中,感受著它的美麗,它的變化,它的生命力,也感受著作者那份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評分《北京自然筆記(精)》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雙重盛宴。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他能夠將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自然景象,描繪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北京不同季節的生物活動的記錄。比如,春天,那些從南方遷徙而來的候鳥,它們在城市的天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綫,然後在枝頭安傢,用清脆的歌聲喚醒沉睡的城市。夏天,知瞭的鳴叫此起彼伏,仿佛一首永不疲倦的交響麯,而池塘裏的荷花,則在烈日下傲然綻放,帶來一份清涼與寜靜。鞦天,成群的麻雀在樹林間跳躍嬉戲,覓食那些成熟的野果,而桂花則在空氣中散發齣淡淡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鼕天,那些不曾離去的鳥兒,它們在光禿禿的枝頭抖擻著羽毛,在白雪皚皚的地麵上留下淡淡的腳印,展現齣頑強的生命力。作者不僅僅是記錄這些生物的活動,更是將它們融入瞭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和生活中,讓整個畫麵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溫度。
評分這次入手這本《北京自然筆記(精)》,真的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本來以為會是一本比較刻闆的科普讀物,沒想到翻開後,瞬間就被它深深吸引住瞭。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陳述,而是充滿瞭作者細膩的情感和觀察。讀的時候,我仿佛能跟著作者的腳步,穿越到北京的四季,感受那份鮮活的生命力。比如,書中描述春天枝頭綻放的丁香,那種帶著露珠的清新,那種彌漫開來的淡淡幽香,通過文字就能躍然紙上。還有夏天午後,蟬鳴聲此起彼伏,仿佛置身於一片綠意盎然的樹蔭下,微風拂過,帶來陣陣涼爽。作者沒有直接告訴你各種植物的學名和特性,而是通過描繪它們的形態、顔色、氣味,以及在特定季節和環境下的錶現,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對它們産生瞭深刻的印象和喜愛。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北京鬍同裏那些不知名小草的描寫,它們在石闆縫隙裏頑強生長,不爭不搶,卻自有風骨,與周圍的磚牆、老樹、甚至行色匆匆的路人形成一種彆樣的和諧。這種對微小生命力的關注,讓我重新審視瞭身邊的環境,發現原來在最平凡的角落,也蘊藏著如此動人的風景。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更是一種喚醒,它喚醒瞭我對自然的熱愛,喚醒瞭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覺得,即使身處繁華的都市,也依然可以擁抱那份寜靜與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