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系统概论
定价:27.00元
作者:郭瞻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31105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有8章,章通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分类、质量指标,以及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了数字交换网络的结构和控制,分析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中的应用。第3章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介绍了微波的传输特性和SDH传输技术,讨论了系统组成和工作方式。第4章短波通信系统,讨论了短波传播特性、自适应通信技术和扩频通信技术,后介绍了短波软件无线电和短波通信网。第5章卫星通信系统,简要地阐述了卫星通信、通信卫星以及卫星通信体制的基本内容,着重讨论了卫星通信的多址技术和卫星链路传输,并介绍了VSAT系统和常用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第6章移动通信系统,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状态,讨论了调制、编码、多址、分集接收等基本技术和电波传播特性,还介绍了GSM、CDMA系统和蓝牙技术,以及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第7章光纤通信系统,主要论述光纤通信的特点、传输特性以及系统的关键部件,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SDH光纤系统和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有关内容。第8章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同时介绍了网络互联技术和网络安全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对这种“概论”性质的书籍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会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然而,这本书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在保证了广度的前提下,对于核心理论的剖析深度也相当到位。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分析时,作者展示了扎实的功底,无论是信噪比的推导还是误码率的计算,都给出了详尽的步骤和清晰的数学推导过程,绝非简单的公式堆砌。更令人欣赏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对不同通信体制历史演进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宏观探讨,这让读者在掌握具体技术细节的同时,也能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整个通信领域。这种理论深度与行业视野的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份有价值的行业参考手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白色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雅致。摸上去材质有一种细微的纹理感,初次翻开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干燥气息,瞬间将我带入了一种专注学习的氛围。内页的排版也做得非常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大量的图表和示意图,线条清晰、逻辑分明,将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在解释某一复杂信号处理流程时,那个流程图简直就是点睛之笔,让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一下子变得清晰可辨。对于理工科的学习资料来说,阅读体验往往被忽视,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这无疑为深入理解后续章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作者和出版社的专业态度深感敬佩。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遵循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科学构建方式。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复杂数学公式,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本的通信原理概念入手,比如信息源、信道、调制解调这些基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仿佛是在和一位初学者对话。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紧接着提供一个清晰的实际应用场景作为佐证,使得理论的学习不再是空中楼阁。我特别喜欢它在关键转折点设置的“小结”或“思考题”,这些小设计巧妙地迫使读者停下来,回顾和消化刚刚学到的知识点,而不是囫囵吞枣地翻过去。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面对庞大知识体系时的畏惧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连贯和有成就感,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平衡感,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和精确性,又避免了过度学术化带来的枯燥和疏离。作者的笔触流畅自然,行文间偶尔流露出一种对所研究领域的由衷热爱,这种情感的渗透,让原本冰冷的技术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举个例子,在介绍早期模拟通信的局限性时,作者的描述带着一丝对历史局限的同情,使得读者更能体会到数字通信带来的革命性意义。这种带有温度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耐心地为你解惑,偶尔还会用一些恰到好处的比喻来化解复杂的难题,让人读起来毫不费力,也更容易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本教材,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才是检验其价值的硬标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巧妙地融入了许多贴近现代工程实践的案例和思考方向。例如,在讲解信道编码时,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香农理论,而是扩展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卷积码和译码算法的简介,这对于未来想从事具体研发工作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敲门砖”。此外,书后附带的参考资料和进一步阅读建议也十分丰富和具有指导性,指向了更前沿的研究领域。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更要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做”以及“接下来是什么”,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