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DWDM技术原理与应用
定价:19.00元
作者:金明晔,张智江,陆斌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505393981
字数:200000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由第0~12章和附录组成。其中第0章简要介绍了全球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以及发展的趋势和前景;章介绍了DWDM特点和基本原理、DWDM网络概念和分类,并对WDM和DWDM两个概念在技术上的区别进行了说明;第2章介绍了广播和选择性DWDM网络的网络结构、特点和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第3章介绍了波长寻径DWDM网络的结构、路由与波长分配问题、结点波长转换问题、多光纤网络设计问题等;第4章介绍了DWDM网络虚拓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第5章介绍了波长寻径DWDM网络的试验网情况;第6章介绍了DWDM网络的生存性和保护问题;第7章介绍了DWDM网络的控制和管理问题;第8章介绍了光网络的QoS问题和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技术概况;第9章介绍了IP over DWDM网络的概念、体系结构和路由算法;0章对光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1章简要介绍了DWDM的标准发展情况和产品的情况;2章介绍了DWDM技术的应用情况;附录对阅读本书需要具备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了简单介绍。
内容提要
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是一种可以利用现有光纤资源解决带宽危机的有效方法。本书以DWDM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从网络的角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DWDM网络技术、应用和商用情况,同时也对DWDM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书中还包含了近年来有关DWDM技术研究的*成果。 本书可供从事光通信研究和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用做教材或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前沿技术模块的介绍上,明显体现了作者们紧跟行业脉搏的洞察力。当很多教材还在着重讲解经典技术时,这里已经开始探讨下一代光网络架构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例如,关于相干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在补偿色散和偏振模色散中的关键作用,还对未来空分复用(SDM)技术的潜力进行了审慎的评估。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走在技术前沿的研究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解决今天的问题,更启发我们去思考明天需要攻克的难关,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专业书籍所应具备的特质。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比较表层的理解上,很多核心机制总是感觉隔着一层纱。然而,这本书在阐述光纤通信中的核心传输原理时,简直像是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将复杂的物理现象和工程实现环节层层剥开。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实际应用场景分析。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到了不同调制格式的性能对比,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数学模型的推导上,而是立刻跳转到实际网络部署中会遇到的带宽、噪声容限以及成本效益的权衡,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论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操作性和说服力。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整个系统性能瓶颈的判断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多位行业专家的深度对话。作者们的叙述风格非常沉稳老练,没有丝毫的浮夸或故作高深。他们擅长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复杂的技术要点,同时在关键概念上又会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铺垫,确保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跟上节奏。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不同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分析非常客观和公允,没有明显的偏袒性。这种平衡的立场,使得读者在学习时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被动接受单一的观点。这种高质量的学术探讨氛围,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学习如何进行严谨的工程决策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采用了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简洁的银色字体,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专业和严谨。那种低调却不失质感的视觉呈现,让我对内页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也暗示了其中蕴含的知识密度。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排版上的处理,字号和行距的拿捏恰到好处,即使是面对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初翻阅时,便注意到章节之间的逻辑衔接非常顺畅,从基础概念的引入到深入技术的剖析,每一步都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循循善诱,引导读者逐步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框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无疑为长时间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愿意沉下心来,一点点啃食其中的知识点。
评分我个人对书中穿插的那些小型的“技术快讯”或者“案例回顾”特别感兴趣。这些部分往往聚焦于某个特定技术在真实世界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以及最终的解决思路,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理论知识的“血肉”。比如,在讨论网络运维和故障诊断的部分,作者没有给出僵硬的标准流程,而是描述了几个典型的“疑难杂症”,展示了工程师们如何运用书中介绍的原理去定位和修复那些难以捉摸的网络中断。这些生动的案例,有效地将冰冷的参数和波长转换成了活生生的工程实践经验。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殿堂与一线工程实践之间那座坚实的桥梁,让知识不再是束之高阁的象牙塔里的学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