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我也是魯迅的遺物:硃安傳
定價:48.00元
作者:喬麗華,領讀文化 齣品
齣版社:九州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085411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楊絳先生讀之哀嘆,感動推薦!硃正、陳漱渝、陳丹青、楊光祖等盛贊推薦之作。
★披露魯迅婚姻與生活中諸多鮮為人知的生動細節。
★嘔心瀝血,曆時11載,平實、客觀,鈎沉硃安不為人知的69個春鞦。
★寥寥數語,多少雲煙往事,多少喜樂悲歡,令人體味不盡。
★生前孤獨,身後寂寥。風雲激蕩的曆史交匯處,一代知識分子背後傳統女性的命運寫真。
★書中多幅作者實地拍攝的照片和手繪布局圖,給讀者更直觀的體驗和更強的代入感。
★本書刊用的硃安的書信及照片,絕大部分珍藏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其中有些從未發錶過。
★一部不僅需要知識、智慧,更需要勇氣和擔當之作。
★附“硃安傢世簡錶”“1923-1926年魯迅傢用賬”“《世界日報》等媒體對救助魯迅遺族與藏書的報道”等珍貴史料。
內容提要
“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作為魯迅的舊式太太,一個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硃安留下的話語不多,但句句都令人震撼,耐人尋味。她淒風苦雨的一生給世人留下許多迴味。
《我也是魯迅的遺物:硃安傳》是魯迅原配夫人硃安的完整傳記,作者喬麗華通過走訪硃氏後人,實地勘查采訪,鈎沉相關史料,搜集各方麵人士的迴憶,運用報刊資料、迴憶錄、文物、生活等資料,追溯瞭硃安69年的人生軌跡,探討瞭她對魯迅的影響,更難得的是,讓我們依稀聽見瞭這樣一位女性的無聲之聲。
目錄
推薦序 寂寞的世界,寂寞的人文/陳漱渝
再版前言
序章:“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紮的聲音”
母親的禮物
傢世——丁傢弄硃宅
婚約——1899年前後
洞房——母親的禮物
獨守——婚後的處境
惜彆——舉傢遷居北京
落地的蝸牛
死寂——名存實亡的傢
深淵——落地的蝸牛
傢用賬——真實的重擔
書信——與上海的距離
悲傷——魯迅去世
苦境——西三條的女主人
尾聲——祥林嫂的夢
附錄一 硃安傢世簡錶
附錄二 魯迅傢用賬(自公曆1923年8月2日至1926年2月11日)
附錄三 抗戰後北平《世界日報》“明珠”版有關硃安的報道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介紹
喬麗華,女,上海人。200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魯迅紀念館研究室研究館員。多年來從事魯迅研究及現代作傢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美聯”與左翼美術運動》(2016年)、《藏傢魯迅》(2004年)等。
文摘
序言
我最近總是在思考,像魯迅這樣一位文學巨匠,他的身邊人,特彆是他的原配夫人,在後世的評價中常常被簡化為一個符號,甚至是被淹沒在他那光芒萬丈的成就之下。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將敘事的焦點從“魯迅的妻子”轉移到“硃安這個人本身”,那它就具有瞭非凡的價值。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筆下那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她不是依附於男性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掙紮求存的方式。我尤其關注那些未被史書詳細記載的日常生活片段,那些瑣碎卻能摺射齣時代側影的細節。比如,她是如何度過那些漫長的、丈夫在外奔走的日子的?她的內心世界在麵對外界的審視和丈夫情感的疏離時,是如何自我調適的?好的傳記不應隻是事件的羅列,更應該是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尤其對於這種“被曆史定格”的人物,更需要有人用今天的視角,去重新審視和理解他們的睏境與堅韌。
評分最近讀瞭不少關於中國現代史的著作,深感那個時期的知識分子傢庭內部的復雜性遠超我們的想象。權力結構、性彆關係、傳統與現代的碰撞,都在小小的傢庭單元裏得到瞭最直接的體現。這本書的齣品方和齣版社在選擇這類題材上一直很有眼光,這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抱有極高的期望。我希望作者在講述硃安的生平時,能夠巧妙地穿插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而不是孤立地談論一個人。比如,封建禮教對她的束縛,新文化運動對她生活産生的衝擊,以及她與魯迅之間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是如何受到大環境影響的。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命運的結閤,往往能産生最震撼人心的閱讀體驗。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傳記,更是一部映照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風貌的切片。
評分我發現,市麵上很多關於名人傢眷的傳記,往往會落入“獵奇”或者“過度美化/醜化”的陷阱,要麼把人物塑造成完美典範,要麼就是為瞭迎閤現代讀者口味而進行過度解讀。我更欣賞那種剋製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寫作手法。我期待作者喬麗華能保持一種近乎冷靜的客觀性,去梳理史實,同時又能在關鍵時刻,以細膩的筆觸觸及人物最脆弱的內心世界。比如,麵對魯迅的疏離,她是如何消化這種情感上的缺失的?她對新思潮的態度究竟是排斥還是暗自嚮往?這種內在的矛盾和掙紮,纔是人物立體感的來源。如果作者能夠提供足夠多的側麵佐證,比如從同時代人的迴憶錄中提取信息,來還原一個多維度的硃安,那這本書的史學價值和可讀性都會大大提升。我希望讀完後,能對這位女性産生一種深切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簡單的同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太抓人瞭,那種帶著點復古和神秘感的色調,一下子就讓我好奇起來。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那些風雲人物抱有十二分的興趣,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光環背後,卻又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女性。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張力,“我也是魯迅的遺物”,這句錶述太有味道瞭,它不僅僅是在說一個人的身份,更像是在為那個時代,那些被時代定義和束縛的女性發齣瞭一聲低沉的嘆息。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抽絲剝繭地勾勒齣這位女性的真實麵貌的。我期待的不是那種臉譜化的曆史解讀,而是深入到骨髓裏的情感挖掘,想要看看在那個波詭雲譎的年代,她是如何在巨大的陰影下保持自我,或者說,是如何被這巨大的陰影徹底塑造的。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個人命運的渺小感交織在一起,光是想象,就覺得能從中讀齣無數的滋味。這種對曆史細節的尊重和對人物命運的共情,是真正的好曆史傳記所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很期待它能帶給我的震撼。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似乎也透露著一種嚴肅對待曆史的態度,沒有用花裏鬍哨的裝飾來掩蓋內容的單薄。我非常注重閱讀的儀式感,精良的裝幀本身就是對作者心血的一種尊重。從書名到齣品方,都指嚮瞭一個共同的目標:嚴肅地對待這段曆史,認真地對待這位被時間塵封的人物。我常常想,硃安的一生,是舊時代女性悲劇命運的一個縮影,但她的個體經曆又絕非可以簡單概括的。我期待作者能帶我們走進那個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的精神世界,去理解她如何在巨大的時代變遷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或者,是如何在這種尋找中耗盡瞭自己的一生。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全新的、不被既有框架所限製的視角來看待這段關係和這段人生,那它無疑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