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 |
| 作者 | 范富,孙德智,萨如拉 |
| 定价 | 46.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11624277 |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
| 页码 | 162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阐述了盐碱地形成理论及各种治理措施的修复机理,并概述了盐碱地的研究方法。 本书适用于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类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通辽市盐碱地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节 通辽市盐碱地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第二节 通辽市盐碱地分布的地理背景 一、苏打盐渍土分布规律 二、盐碱地分布的地理背景 第二章 通辽市盐碱地成土过程 节 盐碱土形成过程的特点 一、苏打盐(碱)化草甸土 二、苏打盐碱化栗钙土 三、苏打盐碱化灰色草甸土 四、草甸碱土 五、“坨间”苏打盐碱化灰色草甸土 第二节 盐碱化过程成因理论 一、物理化学理论 二、碱化土壤形成的生物学说 三、土壤的次生碱化 第三章 盐碱地的研究方法 节 调查与采样 第二节 碱化土壤的化学分析 一、pH值的测定 二、可溶性盐分的测定 三、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测定 四、碱化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 第四章 通辽市盐碱地类型及特征 节 土壤碱化分级 一、碱土分类研究发展史 二、碱土分类指标 三、瓦碱分级初步研究 四、作物组成 第二节 通辽市盐碱地特征 一、盐碱地的地面景观与剖面形态 二、碱化土壤的化学特性 三、碱化土壤的物理性质 四、碱化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第五章 通辽市盐碱地修复及开发利用 节 盐碱地修复方法 一、物理修复方法 二、化学修复方法 三、生物修复方法 四、特殊农业措施 第二节 盐碱地修复机理 一、物理修复机理 二、化学修复机理 三、生物修复机理 第三节 通辽市盐碱地开发利用情况 一、库伦旗盐碱地造良田 二、科左中旗盐碱地改造设施农业园区 三、奈曼旗盐碱地综合开发 四、科左后旗改良盐碱地 五、扎鲁特旗盐碱地概况及其改良 六、开鲁县一盐碱地改良 七、西辽河地区盐碱地改良 参考文献 附录 盐碱地图片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朴实,透着一股子研究的严谨劲儿,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是一本扎扎实实讲内容的学术著作。当翻开目录,看到“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这个标题,立刻就勾起了我对内蒙古这片土地的好奇心。我一直对那些看似贫瘠的土地如何孕育生命,如何被改造、被利用的故事充满兴趣。尤其是盐碱地,总感觉它代表着一种挑战,一种顽强抵抗的精神。作者们的名字——范富、孙德智、萨如拉,让我联想到他们一定是深耕这片土地多年的专家,对那里的土壤、气候、植被有着非同寻常的了解。9787511624277这个书号,也让我在搜索和购买时更加方便,找到了一个可靠的来源。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标题和作者信息,就足以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通辽地区盐碱地的形成机制,以及科学家们为改善这片土地所付出的努力。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提到那些具体的修复技术,比如物理改良、化学改良,还是更侧重于生物改良,比如种植耐盐碱的植物?而且,开发利用方面,又是如何将这些盐碱地变得有价值的?是发展特色农业,还是探索其他可能性?这些疑问都驱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这本《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种沉甸甸的科学探索感。标题本身就点明了研究的三个核心维度:成因、改造和应用,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闭环,非常系统。当我看到作者是范富、孙德智、萨如拉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他们身处荒漠戈壁,手持仪器,一丝不苟地采集土壤样本,分析数据的情景。这是一种对土地怀有敬畏之心,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家形象。9787511624277这个ISBN,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张通往知识宝库的门票,我期待它能解锁关于通辽盐碱地的一切奥秘。我非常好奇,作者们是如何界定“盐碱地形成”的,是单纯的地质构造原因,还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书中是否会提供详细的形成模型或者图表?而“修复”部分,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想了解,他们究竟采用了哪些创新性的技术和方法来对抗盐碱化的侵蚀?例如,是否会涉及水文调控、土壤改良剂的应用,亦或是微生物的介入?至于“开发利用”,这部分则充满了想象空间。书中会讲述如何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让这些曾经的“不毛之地”焕发生机,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吗?比如,是否会介绍适合在改良盐碱地种植的经济作物,或是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评分这书名,一听就感觉特别接地气,直指中国北方地区一个普遍存在且棘手的环境问题——盐碱地。范富、孙德智、萨如拉这几位作者的名字,总让我联想到他们一定是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感情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9787511624277这个书号,也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有了初步的判断。读这本书,我期待能了解到通辽地区盐碱地形成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地质或水文条件造成的?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对不同的盐碱地类型进行分类,并且分析它们各自的形成机制?然后,关于“修复”的部分,我特别想知道作者们有没有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修复技术。比如,有没有介绍一些新型的生物修复方法,或者是一些经济实惠的工程措施?再者,这本书的“开发利用”部分,更是让我充满了期待。在我看来,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种植,将盐碱地转化为有价值的土地。比如,是否会介绍一些耐盐碱的农作物,或者是一些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知识和启发,让我对盐碱地的治理和利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这书名,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内蒙古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当我看到范富、孙德智、萨如拉这几位作者的名字时,我的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了几位埋头研究、与土地为伴的学者形象。9787511624277这个书号,让我觉得这本书一定经过了正规的出版流程,内容会比较严谨。我一直对盐碱地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总觉得它代表着一种生态修复的挑战,也是一种区域发展的潜力。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细致地阐述通辽地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有没有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土壤盐分监测的数据、地下水位变化曲线图等。接着,“修复”部分,更是让我充满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前沿的修复技术,例如利用微生物菌群来改良土壤,或者通过物理方法来降低土壤盐度?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一些具体操作层面的方法,甚至是可以借鉴到其他地区的经验。而“开发利用”这一块,则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一幅蓝图,说明如何将这些盐碱地变得“有用”起来。比如,是否会介绍一些耐盐碱的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或者如何发展特色畜牧业,甚至是通过生态旅游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土地再生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指南。
评分这本《通辽市盐碱地形成、修复及开发利用》的书名,就足够吸引我这个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研究颇感兴趣的读者了。范富、孙德智、孙德智、萨如拉这几位作者的名字,虽然我可能不熟悉,但结合书名,我能推断出他们必定是长期研究通辽地区盐碱地问题的专家学者。9787511624277这个ISBN,也让我觉得这是一本有据可循、正规出版的学术著作。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通辽地区盐碱地成因的分析,是否会深入到土壤学、水文学、甚至地质学的层面?例如,是否会分析当地的地貌特征、降水模式、蒸发量,以及可能的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灌溉)对盐碱化过程的影响?“修复”部分,更是我期待的重点。我想了解,作者们是否会介绍一系列综合性的修复策略,比如工程措施(如排水、淋洗)、化学改良(如施用石膏、酸性物质),以及生物改良(如种植耐盐碱植物、利用微生物)。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这些修复技术在通辽地区的实际应用效果和挑战。最后,“开发利用”这一章节,则展现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期待能够了解到,在修复盐碱地后,如何将其转化为有经济效益的土地资源。例如,是否会探讨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适合盐碱地的经济作物,或者是发展生态畜牧业,以及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土地开发?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通辽地区盐碱地问题的绝佳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