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
定价:40.00元
作者:万红、徐湮、郑巍、金雪、李渊渊、金雯俐、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46753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批热爱科普事业的展教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和心血取得的研究成果。他们将实践经验总结,整理成文,与全国的科普同行交流分享,是积极贯彻“科技三会精神的有意义之举。本书来源于实践,凝练精华,又将回归指导实践,不断螺旋上升,对我国科普工作的具体展开大有裨益。
内容提要
本书从当代国际科学教育和公众科学学习的视角,系统阐述了科普讲解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国际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方面的*理论,又有语言表达、讲解技巧、形象礼仪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并结合上海科技馆在科学表演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了科普表演的创作与表演经验,拓展了科普讲解的内涵与外延。本书还收录了部分的科普讲解稿案例,包括在全国科普讲解员大赛获奖的参赛讲解稿以及在上海科技馆实际应用的展览讲解稿,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目录
见图片
作者介绍
万红,上海科技馆展示教育处处长、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助理(展示工程建设)、高级工程师、硕士,曾任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助理。徐湮,上海科技馆展教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硕士,“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郑巍,上海科技馆展教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硕士。金雪,上海科技馆展教部副主任、馆员、硕士,全程讲解员。李渊渊,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双语全程讲解员。金雯俐,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全国十佳科普使者”、 “上海市十佳科普使者”。俞炯,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馆员、硕士,双语全程讲解员。江山,上海科技馆科普辅导员、助理馆员、硕士。主创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科普展示、科普讲解、博物馆学等。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科学传播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深感科普讲解的艺术性与挑战性。市面上关于科普理论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触及“实践”层面,并深入剖析其“理论”基础的,却着实难得。《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个书名,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因为我知道,再精妙的理论,若脱离了实际运用,终究只是空中楼阁。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对于恐龙化石的讲解,如何将其庞大的身躯、生存的年代、灭绝的原因等信息,巧妙地融入到一段引人入胜的讲解词中?或者,在讲解关于宇宙星系的奥秘时,讲解员又是如何将抽象的距离、巨大的尺度,用观众能够理解的比喻和想象来呈现的?我非常想知道,成功的科普讲解,是否有一种通用的“公式”或者“模型”,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科学主题和受众群体?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如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甚至如何鼓励他们提出更多问题的“技巧”?因为在我看来,科普讲解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点燃人们对未知的好奇,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这本书,如果能做到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可操作性兼具,无疑将是我在科学传播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指引。
评分在我的认知里,科普讲解绝非简单的知识搬运,它更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深厚功底和巧妙构思的艺术。《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名,立刻让我联想到其中可能蕴含的关于“讲故事”的学问。科学本身就充满了故事,从宇宙的诞生到生命的演化,从微观粒子的奇妙舞蹈到宏观宇宙的壮丽图景,无一不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篇章。我渴望了解,如何才能将这些科学“故事”以最吸引人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叙事结构”的指导?比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运用对比,如何适时地抛出问题,引导观众跟随讲解员的思路去探索答案?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在讲解一些相对抽象或复杂的科学概念时,讲解员是如何运用类比、比喻、甚至是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帮助观众建立起直观的理解?我希望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反思性”的实践经验,例如,讲解员是如何在一次讲解结束后,评估自己的表现,并从中学习和改进的?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团队协作”的指导,因为我知道,一场成功的展览背后,往往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讲解员与策展人、科学家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脉络,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名博物馆的普通参观者,每次带孩子去博物馆,都希望能让他们有所收获,不仅仅是记住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而博物馆的科普讲解,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时,我的好奇心被瞬间点燃。我一直觉得,那些能够把枯燥的科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中闪烁着求知欲的讲解员,简直是“魔法师”。这本书,是否能揭示他们是如何施展“魔法”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与儿童沟通”的讲解技巧,毕竟,孩子们的世界是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如何将科学融入他们的视角,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解释,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场景化”讲解的案例?比如,在参观关于古代生物的展厅时,讲解员如何能让孩子们“穿越”回那个时代,感受当时的生态环境?又或者,在讲解关于地质构造的展品时,讲解员如何能让孩子们理解地球亿万年的变迁?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让讲解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法,让科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充满趣味和惊喜的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科学。
评分我一直认为,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公民。而科普讲解,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绝不应止于知识的普及。《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在这一深度上的可能性。我非常希望书中能够探讨,如何通过科普讲解,引导观众去辨别科学信息,理解科学方法的严谨性,甚至培养对科学伦理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关于转基因技术或者人工智能的展品时,讲解员是否能客观地呈现其科学原理,同时也能引发观众对潜在的社会影响进行思考?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有关于“提问与互动”的深入论述。因为我认为,一场真正有价值的科普讲解,不应是单向的输出,而应是双向的交流,是知识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迪。讲解员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导观众的讨论,如何处理不同意见,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科普讲解的教育深度。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长期教育效应”的案例,例如,一次精心设计的科普讲解,是如何在观众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并在日后持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促使他们选择与科学相关的职业道路的。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感受到科普讲解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社会责任,那将是我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评分《自然科学博物馆科普讲解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拿到手时就觉得分量十足,装帧也很精美,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我一直对自然科学博物馆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里不仅仅是陈列着各种奇特的标本和模型,更是知识的宝库,隐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每次参观,我都特别留意那些讲解员,他们是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人们的好奇心,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点出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它似乎在试图揭示科普讲解背后的“秘籍”,让我有机会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去深入了解这个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讲解内容、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调、如何与观众互动、甚至是如何处理突发情况的系统性指导。我想知道,一位优秀的科普讲解员,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他们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将科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的?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科学的严谨与趣味性的结合,是如何在一个个生动的讲解中实现的?我尤其好奇,在面对不同背景和知识水平的观众时,讲解员是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渴望进一步探索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科普讲解的书,更是连接我与科学世界、博物馆文化之间的一座桥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