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
定价:30.00元
作者:王秉钧,王少毅,韩敏著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118045048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5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扼要地讲述了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性能和具体应用。全书共分9章,包括绪论、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学传输、数学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信道编码、通信系统举例等。各章均有习题,并附有部分习题答案。
本书着重物理概念的阐述,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吸收新的技术成果,简化了部分烦琐的数学推导,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对象的需要。本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自学。
本书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自动化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高职生、函授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2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1.1.3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1.2 信息及其度量
1.3 信道
1.3.1 信道的分类
1.3.2 信道模型
1.3.3 恒参信道与变参信道特征
1.4 信道容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5.1 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1.5.2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习题
第2章 模拟调制系统
2.1 调制的作用和分类
2.1.1 调制的目的和作用
2.1.2 调制的分类
2.2 标准调幅(AM)
2.2.1 标准调幅的波形及其频道
2.2.2 调幅波的功率分布和效率
2.2.3 AM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
2.3.1 DSB的波形及其频谱
2.3.2 DSB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 单边带调幅(SSB)
2.4.1 滤波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2 相移法产生单边带信号
2.4.3 单边带信号的解调
2.5 残留边带调幅(VSB)
2.5.1 VSB调制原理
2.5.2 VSB信号的解调
2.6 调幅应用举例
2.6.1 调幅广播
2.6.2 立体声广播
2.6.3 广播电视
2.6.4 单边带通信
2.7 角度调制
2.7.1 角度调制的一般概念
2.7.2 频率调制(FM)
2.7.3 宽带调频波的产生
2.7.4 调频信号的解调
2.8 调频应用举例
2.8.1 调频广播
2.8.2 广播电视伴音
习题
附录A2
A2-1 傅里叶变换
A2-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A2-3 常用傅里叶变换对
A2-4 贝塞尔函数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3.1 抽样定理
3.1.1 低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3.1.2 带通信号的抽样定理
3.2 模拟脉冲调制
……
第4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第5章 数字信号的载波传输
第6章 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附录A6
第7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
第8章 信道编码
第9章 通信系统举例
附录B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我读完了,怎么说呢,这本书的题目叫做《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出版社是国防工业出版社,书号是9787118045048。总体来说,它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公式,光是目录就让人感觉内容非常丰富。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通信领域其实了解不算特别深入,只是知道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信号、噪声之类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学习和梳理。它从最基础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讲起,然后深入到各种调制解调技术,比如ASK、FSK、PSK、QAM,这些缩写听起来就很专业。书中对这些技术的原理、优缺点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配有一些图示,比如星座图,虽然一开始看有点晕,但多看几遍,结合后面的章节,慢慢就能理解了。
评分这本书的学习曲线确实有点陡峭,特别是对于我这种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但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我觉得每一次的理解都充满了成就感。书中的内容,从最基本的信号表示、频谱分析,到各种复杂的调制解调方式,再到多用户接入和抗干扰技术,逻辑性非常强,层层递进。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这些理论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比如在手机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领域。书中关于噪声和失真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信号处理和编码来克服这些问题,让我对通信系统的鲁棒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些地方的数学推导还需要反复琢磨,但总体而言,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为我打开了通信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买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想夯实自己在通信工程方面的理论基础,毕竟这个领域发展太快了,不学习就容易落伍。这本书的内容确实很扎实,覆盖了通信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还结合了很多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信息论的部分,虽然有点抽象,但它解释了为什么通信效率有极限,以及如何通过编码来纠错和提高可靠性,这让我对通信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章节之间的衔接也很流畅,从基础的信号处理,到信道编码,再到多址技术,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图景。而且,这本书的例子都很贴切,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通信技术,比如手机通信、Wi-Fi等,这让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也更容易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通信领域的初学者,我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印象深刻。它涉及的数学公式很多,像傅里叶变换、卷积等,对于我来说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的。好在书中提供了不少推导过程,虽然有时候会看得云里雾里,但总能从中找到一些线索。我比较喜欢的是,它在介绍完一个复杂的理论后,会用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来佐证,比如在讲到纠错码的时候,会提到实际的通信系统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及这些编码对提升通信质量有多大作用。虽然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章节有点偏理论,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通信系统概览,让我知道通信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全面”。它不仅仅讲解了通信的基本原理,还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各种具体的通信场景中。从模拟时代的 AM/FM 调制,到数字时代的 PCM 编码、ASK/FSK/PSK/QAM 等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再到信道编码、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CDMA),几乎涵盖了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要素。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信道容量和香农定理的讨论,它揭示了通信效率的理论极限,这对于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不断优化通信算法和技术非常有启发。而且,书中还涉及了现代通信的一些前沿技术,比如OFDM、MIMO等,虽然这些内容讲解得比较简略,但足以让我们窥见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