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越中名士文化论
定价:37.00元
作者:陈望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100891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对越地名士文化现象做了详细的考察,论述了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陆游的诗情、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作者从理论上将其概括为: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也即越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也即越地名士的学术传统,并试图寻找出越地名士辈出的社会和文化机制。
内容提要
*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地自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士,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绚丽的景观。本书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有深度的考察。
这是辉煌的名士巡礼: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_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朱熹的气象、陈亮的耿介、陆游的诗情、阳明的睿智、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一一扑面而来。
这是精辟的理论概括: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越中名士的学术传统。
这是深入的规律探寻: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时势造英雄,中外人才学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古越有它特殊的体现。本书纵论古今,阐述越地如何灵,根如何深,时势如何际会风云。本书深入探讨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社会因缘、时代因缘,试图寻找出越中名士辈出的机制。
名士文化,实质是人才文化,而人才永远是国运之系。本书虽然阐释的是越中名士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远超出论题本身的。
目录
作者介绍
陈望衡,1944年10月生,籍贯湖南,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现象学美学杂志编委、湖北美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风景名胜》顾问、张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起初翻阅《越中名士文化论》时,我有些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斥着晦涩难懂的理论和术语,但实际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作者的笔触是那么的细腻而富有感染力,将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一种温暖而又不失严谨的方式展现在我面前。我曾以为“名士”不过是历史的过客,是文坛上的璀璨星辰,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他们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爱恨情仇,他们的理想与彷徨。书中那些生动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看到了他们挥毫泼墨时的意气风发,也看到了他们失意落魄时的孤独身影。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名士文化”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它不仅仅是个人才华的闪耀,更是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的反映。我开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是否还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否还在珍视那些超越物质的价值?这本书无疑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评分读完《越中名士文化论》后,我的脑海里充满了对那个时代士人的种种想象。书中不仅列举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生活背后的文化土壤。我曾以为“名士”不过是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这些名士们并非只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诗人,他们的精神世界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书中对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细致描绘,让我理解了名士们选择何种人生道路的复杂性。他们可能面临着仕途的诱惑,也可能承受着政治斗争的压力。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会如何选择?我会像他们一样,在乱世中寻找一席之地,还是选择隐逸,远离尘嚣?这本书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名士”不仅在于其才情,更在于其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立精神和人文关怀。我开始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如何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评分《越中名士文化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门,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古老而迷人的世界。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局限于作品本身,而忽略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越中名士文化论》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将越中地区的文人墨客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他们的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书中对不同名士群体的分类和比较,让我对他们的差异和共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隐逸派名士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而对入世派名士的分析,则让我看到了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挣扎与追求。这种多角度的解读,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更加丰满和立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关于他们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甚至是一些轶闻趣事,都为我勾勒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让我仿佛能够触碰到他们的温度,听到他们的呼吸。
评分《越中名士文化论》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触动。我并非历史专业的学生,但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它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并非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着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名士们之间复杂关系的描绘,那些亦敌亦友的羁绊,那些惺惺相惜的默契,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名士进行的比较分析,也让我对“名士文化”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明白了,名士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的内容,试图将古人的智慧与当今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虽然时代变迁,但许多普世的价值,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命题。我庆幸能够读到这样一本有深度、有温度的书,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第一次翻开《越中名士文化论》纯属偶然,当时我正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浏览,这本书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我并非对“越中名士”这个群体有着深入了解,但“名士文化”四个字,隐约勾勒出一种历史悠久、文脉绵延的意象,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并非历史研究的专业人士,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对中国古代文人生活、精神世界的好奇心来阅读。这本书并非那种艰涩难懂的学术著作,它以一种相对平实的语言,带领我进入了那个曾经风云际会的时代。我被书中描绘的名士们各自鲜活的形象所打动,他们有的才华横溢,诗文传世;有的行为乖张,不拘礼法;有的隐居山林,寄情山水;有的则投身仕途,叱咤风云。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一种精神的缩影。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剖析,那些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对友情的珍视,对生死的感悟,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年代,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着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让我对“名士”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