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2016-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安全蓝皮书-2017版
定价:79.00元
售价:61.6元
作者:肖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20104029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本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总报告、分报告和专题报告。总报告围绕2015-2016年度新媒体产业内部“互联网 ”和生态产业链成为产业安全的新保障,展开新媒体产业安全态势的总体考察,报告展示2015-2016年度新媒体产业安全呈现出新媒体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民众认知程度提升影响力增强、新媒体产业领域扩展,规模扩大,新媒体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等态势。分报告主要围绕新媒体产业内容安全、新媒体产业信息安全和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国际借鉴三方面展开阐述。专题报告主要围绕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网络视频媒体产业安全和移动社交媒体产业安全三方面展开阐述。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个部分,注重评估形势、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总报告”重点围绕2015~2016年新媒体产业内部“互联网 ”和生态产业链成为产业安全的新保障展开考察;“分报告”分别就新媒体产业内容安全、信息安全和国际经验借鉴展开研究;“专题报告”侧重对网络新媒体产业安全、网络视频产业安全和移动社交媒体产业安全展开分析。
目录
作者介绍
肖丽,女,博士,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院长助理。韩丽雯,山东莱阳人,汉族,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讲师。
文摘
序言
每次看到“蓝皮书”这三个字,总会让人联想到深度、严谨和权威。这本书的标题——“BF:2015-2016-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安全蓝皮书-2017版”,更是直接点明了其核心主题。2015-2016年,是中国新媒体产业经历剧烈变革和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新兴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时也伴随着信息安全、内容监管、平台责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产业安全”这个概念,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数据保护,更包含了意识形态安全、国家信息主权、社会稳定等更宏大的议题。这本书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对那个时期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深度剖析。作者肖丽,加上“社会科”的标识,让我预期这本书会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深入探讨新媒体的社会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与“产业安全”紧密关联。我尤其好奇,这本书是如何界定“新媒体产业安全”的内涵,它是否会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揭示出那个时期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风险,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所提出的策略和建议。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来理解中国新媒体产业的演变轨迹及其背后的复杂逻辑。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光看书名,我就被一种“权威感”和“专业性”所吸引。“BF:2015-2016-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安全蓝皮书-2017版”——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关于中国新媒体产业在某个关键时期(2015-2016年)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的深度研究报告。我一直觉得,新媒体的发展,其影响远不止于信息传播本身,它触及到社会稳定、文化安全、经济发展乃至国家主权等多个维度。“产业安全”这个词,就暗示了这本书不会止步于表面的市场份额和用户增长,而是会去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技术滥用、信息对抗、内容审核的尺度、平台的责任边界等等。2015-2016年,正是移动互联网浪潮汹涌,各种新平台、新业态层出不穷的时期,这段时间的产业安全状况,无疑是中国新媒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肖丽和“社会科”的组合,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具体的想象:它很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会结合社会学、传播学等理论,去分析新媒体发展对社会结构、公众心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影响,并从中提炼出与“安全”相关的关键议题。我迫不及待想看看,这本书是如何界定“新媒体产业安全”的,以及它在这个时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怎样的产业图景。
评分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绕不开对其媒体生态的解读,尤其是当新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2015-2016年,正是国内互联网企业飞速扩张,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顶峰,各种新兴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在这个浪潮之下,所谓的“产业安全”究竟涵盖了哪些层面?是技术层面的数据安全、信息防篡改?还是内容层面的意识形态风险、信息茧房效应?亦或是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知识产权的保护?“蓝皮书”的 title 让我对它内容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充满期待,希望能看到基于大量数据和案例的深入剖析。肖丽这个名字,加上“社会科”的定位,我猜这本书不会是那种纯粹的技术手册,更可能是一种宏观的、多维度的观察,它会去探讨新媒体产业发展背后所牵扯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策层面的问题,甚至可能触及到国家竞争力、意识形态安全等更深层次的话题。我对书中对于“安全”概念的界定方式,以及它提出的具体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非常感兴趣。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科技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新媒体产业的演变轨迹充满好奇。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2015-2016-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产业安全蓝皮书-2017版”,让我觉得它非常有份量。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新媒体产业正经历着爆炸式的增长,从社交媒体到短视频,从内容付费到直播带货,各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然而,伴随这些繁荣景象的,必然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这本书的“产业安全”主题,让我预感到它会深入探讨这些风险,比如信息爆炸带来的内容监管难题,算法推荐可能引发的社会极化,用户数据隐私的保护问题,以及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中国新媒体产业如何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肖丽这个作者名,以及“社会科”的标签,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或商业层面,很可能还会从社会学、传播学、甚至国家安全学的角度,去解读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脉络及其潜在的安全隐患,提供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揭示出一些不为人熟知的行业内幕和深层逻辑,帮助我构建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框架。
评分这本书,听名字就感觉很厚重,而且是“蓝皮书”,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是经过深度研究和严谨分析的。我是一名对中国社会发展和科技前沿都挺关注的读者,所以对这类报告非常感兴趣。2015-2016年的时间跨度,正好是中国新媒体产业蓬勃发展,也伴随着各种挑战和变革的关键时期。报告名称里的“产业安全”更是点睛之笔,它不仅仅是关注产业的增长,更看重的是潜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现在的新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影响社会舆论、文化传播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不确定因素?技术上的突破带来了哪些新的安全隐患?内容监管和平台责任如何界定?假新闻、网络谣言、数据泄露等问题,在那个时期又是如何被观察和分析的?肖丽这个作者名字,我不太熟悉,但“社会科”的背景暗示了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探讨,还会深入到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等多个维度,去理解新媒体产业的复杂生态。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深度、有见地的观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快速变化的领域,以及它对我们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