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 |
| 作者 | [美]帕特麗夏巴尼斯-斯瓦尼 [美]托馬斯 |
| 定價 | 38.00元 |
| 齣版社 |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43972360 |
| 齣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美國科學問答》叢書采用通俗易懂的問答形式,通過有趣的事實和精彩的花絮來解答人們感興趣的各種問題,自齣版以來多次修訂重印,深受美國讀者的喜愛,是美國傢庭的圖書。 地質不僅僅是令人驚奇的自然景觀。它是岩石、礦物、化石、過程、周期、物理特性和令人驚嘆的地球的特徵。我們被地質所包圍,它存在於每個人傢的後院,也存在於每個人的腳下。地質是描述環境是如何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及地球與其上萬物曆史發展過程的學科。針對這個吸引人的科學領域,《地球的年齡有多大》從我們的後院到外太空,解答瞭數百個地質學科的基礎問題。 |
| 作者簡介 | |
| 托馬斯E.斯瓦尼:撰寫瞭範圍廣泛的有關自然界的作品,包括古生物學方麵的《機敏問答:恐龍》、海洋學的《機敏問答:海洋》,還有氣象領域的《天空之怒:環繞地球的怪異天氣》、自然災害領域的《冒險者的極限生存指南》及文獻參考方麵的《自然史奧瑞剋斯指南》等。 帕特麗夏巴尼斯-斯瓦尼:擁有地質學的學士學位與地質學中地貌學方嚮的碩士學位,曾經以地貌學者與海洋學者的身份工作多年。巴恩斯·斯瓦尼在各種雜誌與期刊上發錶瞭350餘篇文章,並以作者與閤作作者身份齣版瞭近30本書籍,其中包括獲奬的《紐約圖書館科學案頭參考》和《流星:地球的破壞者還是開拓者》等一些在全世界暢銷的兒童讀物。 帕特麗夏巴尼斯-斯瓦尼:擁有地質學的學士學位與地質學中地貌學方嚮的碩士學位,曾經以地貌學者與海洋學者的身份工作多年。巴恩斯·斯瓦尼在各種雜誌與期刊上發錶瞭350餘篇文章,並以作者與閤作作者身份齣版瞭近30本書籍,其中包括獲奬的《紐約圖書館科學案頭參考》和《流星:地球的破壞者還是開拓者》等一些在全世界暢銷的兒童讀物。 托馬斯E.斯瓦尼:撰寫瞭範圍廣泛的有關自然界的作品,包括古生物學方麵的《機敏問答:恐龍》、海洋學的《機敏問答:海洋》,還有氣象領域的《天空之怒:環繞地球的怪異天氣》、自然災害領域的《冒險者的極限生存指南》及文獻參考方麵的《自然史奧瑞剋斯指南》等。 |
| 目錄 | |
|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 前言 001 一 地質詳解001 研究地球001 曆史與地質學003 的地質學傢5 二 測量地球014 有關地球的觀點014 有關地球的數字017 記錄時間027 野外工作034 三 宇宙中的地球038 地球與宇宙038 太陽係的形成040 地球的早期地殼042 地球與太陽044 地球母親,月球女兒050 地球與小空間碎片056 生命適宜之地060 四 地球的分層結構066 地球內部的故事066 地殼、地幔與地核070 地震學與地震076 大陸漂移與闆塊構造說079 五 礦物全情091 礦物形式091 結晶學詳情104 細觀常見礦物109 豐富的寶石114 六 岩石傢族124 岩石分類124 熟悉的岩石135 礦産采掘143 七 岩石中的化石155 化石的曆史155 化石的形成159 測定化石年代169 恐龍,人類和其他化石173 八 化石燃料180 石油生産183 天然氣勘探192 挖煤196 當前的問題,受限的未來200 九 磨損地球204 物質坡移212 風成沙與沙漠220 土壤223 十 造山運動226 山脈的形成226 山的曆史231 山的進化236 的山脈與山峰238 詞匯錶241 譯者感言244 |
| 編輯推薦 | |
| 《地球的年齡有多大》是一本關於地質學的問答型科普圖書,從後院到外太空,解答瞭近數百個基礎問題。它解答的問題,從微小的鈦的結晶過程到長達億萬年的島嶼、山脈、大洲、以及地球的形成過程。你將會被帶到過去去揭示*的秘密,然後跳躍迴來感受科學發展的*前沿,你將知曉人工寶石是如何閤成的、冰川學傢為什麼擔憂全球變暖對於全球巨大冰架産生影響。 |
| 文摘 | |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標題《地球的年齡有多大》,簡潔而有力,仿佛一個巨大的問號,懸在我的腦海中。我並非地質學或天文學的專業人士,但這個標題所蘊含的宏大敘事,卻深深地吸引瞭我。我設想,這本書並非枯燥的教科書,而更像是一場激動人心的科學探險,帶領讀者潛入時間的洪流,去追溯地球的起源。我期待它能用一種充滿故事性的方式,講述科學傢們是如何一步步揭開地球年齡的神秘麵紗。那些通過分析隕石、岩石樣本,甚至是月球岩石而得齣的結論,對我而言充滿著神秘感。我希望書中能夠描繪齣那些艱苦卓絕的科學探索過程,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最終獲得準確的答案。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理解,為什麼知道地球的年齡如此重要。它不僅關係到我們對宇宙的認知,更關係到我們對生命起源、演化以及未來發展的理解。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一次關於時間、關於我們存在根基的深刻思考,它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視我們共同的傢園。
評分《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個書名,帶著一種宏大敘事的氣息,瞬間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宇宙奧秘的探求欲望。我預感,這本書不會是枯燥乏味的科學報告,而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妙旅程,帶領我潛入地球數十億年的曆史長河。我期待它能用引人入勝的筆觸,為我描繪齣地球誕生之初那混沌而壯觀的景象,熔岩四溢,星辰碰撞,生命萌發的微弱曙光。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解釋那些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精密的儀器和復雜的計算,一步步揭開地球年齡的神秘麵紗,比如那些關於放射性定年法的原理,以及它們如何為我們提供瞭可靠的時間尺度。同時,我也期望這本書能讓我瞭解到,地球的年齡是如何與生命演化的進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那些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多樣的動植物的漫長演變,都是在地球這個古老舞颱上上演的壯麗篇章。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滿足我對地球根源的強烈好奇,讓我不僅僅是記住一個數字,更能深刻理解這個數字背後所蘊含的無數故事和宇宙的深邃魅力。
評分拿到《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本書,我首先被它的名字所吸引。它不像許多科普書籍那樣有冗長或復雜的標題,而是直截瞭當,拋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我立刻聯想到,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是在探討地球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演變成今天的模樣。我設想,書中會包含大量科學的證據和推論,例如,科學傢是如何通過分析隕石的成分來推斷太陽係的年齡,又是如何通過研究地球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來測定地球的年齡。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我領略到地球生命演化的壯麗史詩,從最原始的微生物到如今繁盛的生態係統,這中間經曆瞭多少奇跡與挑戰。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關於一個數字,更是關於一個星球的生命故事,一個關於時間、空間和生命的宏大敘事。我希望它能激發我對科學的興趣,並讓我對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産生更深的敬畏之情。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初看之下,似乎是個直白而宏大的科學問題,讓人不禁好奇。我拿到它的時候,內心湧動著一種探索未知的好奇感。畢竟,“地球的年齡”這個概念,雖然聽上去熟悉,但真正去深究起來,卻又顯得那麼遙遠和神秘。它不像一本小說,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像一本曆史書,有具體的人物和事件可以描摹。它更多的是一種對宇宙尺度、時間概念的思考,一種對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深層奧秘的探尋。我預想著,這本書會帶領我穿越億萬年的時空,去看地球如何從一片混沌中孕育生命,如何經曆地質變遷,如何塑造齣如今的山川湖海。我期待它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晦澀的科學理論,那些需要精密儀器和復雜計算纔能得齣的結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能夠理解並為之驚嘆。我希望它不隻是羅列冰冷的數字和事實,更能勾勒齣時間長河中那波瀾壯闊的畫麵,讓我感受到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渺小與偉大,以及我們作為這個星球居民的責任與敬畏。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哲學意味,它讓我們不僅僅是思考“多少年”,更是思考“在這段時間裏發生瞭什麼”,以及“我們又將走嚮何方”。這是一種對根源的追問,對存在意義的探尋,而這本書,正是我尋找答案的起點。
評分《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個書名,給我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我一直對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的過去充滿瞭好奇,總想知道它是如何形成,又經曆瞭怎樣的變遷纔成為瞭今天的樣子。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地拿起來。我預感這本書會是一次深入淺齣的科學探索之旅,它可能會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講述星雲的形成,太陽係的誕生,以及地球這個小小的行星是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而生的。我期望書中會詳細解釋地質學上的證據,比如放射性測年法是如何工作的,又是如何讓我們得以推算齣岩石的年齡,進而推算齣地球的年齡。我希望它能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不同地質時期的地球麵貌,例如盤古大陸的形成與分裂,火山爆發的壯觀景象,以及冰川覆蓋地球的寒冷時代。同時,我也會期待書中能夠涉及到生命演化的奧秘,從最簡單的生命形式,到復雜多樣的動植物,它們是如何在漫長的歲月中適應環境、繁衍壯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數字,更是關於一個星球的生命史詩,一個關於時間、物質和生命之間相互作用的宏大故事。我希望它能激發我對科學的興趣,讓我對地球産生更深的敬畏之情。
評分《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個書名,宛如一聲來自宇宙深處的召喚,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探索那隱藏在數字背後的宏大故事。我預設,這本書的內容將會是一場關於時間、關於生命、關於我們所居住的這顆藍色星球的史詩級解讀。我期待它能以一種充滿激情和想象力的方式,為我揭示地球誕生之初的驚心動魄,從一片熾熱的熔岩星球,到逐漸冷卻、孕育齣生命奇跡的過程。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那些復雜的科學測量方法,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原理,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分析岩石、礦物甚至隕石來推算齣地球的年齡。我更期待,這本書能夠將地球的年齡與生命的演化進程巧妙地聯係起來,讓我們看到,在這數十億年的時間裏,生命是如何在各種嚴酷的條件下頑強生存、不斷演化,最終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見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科學讀物,更是一次關於存在、關於根源的哲學思考,它將帶領我領略宇宙的浩渺與生命的珍貴。
評分《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個書名,瞬間就能勾起我內心深處對宇宙的遐想。它不像一本日常讀物,更像是一個通往未知世界的邀請函。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浩瀚的星空圖景,是各種奇妙的科學理論在書中碰撞。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進行一次超越想象的時空旅行,從地球誕生那一刻的驚心動魄,到生命演化過程中的跌宕起伏。我希望書中能夠用最生動、最形象的語言,闡述那些復雜的科學原理,比如放射性同位素衰變如何成為我們測量古老年代的“時鍾”,又比如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研究地層、化石來解讀地球的“日記”。我期待這本書能呈現齣地球不同時期驚人的地貌變遷,從炙熱的熔岩星球到冰封的雪球,再到如今生機勃勃的藍色星球。它或許會講述一些關於地球形成過程中關鍵事件的故事,那些塑造瞭我們今天所見世界的大災難或大變革。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滿足我對地球過去的好奇心,讓我不僅僅是知道一個數字,更能深刻理解這個數字背後所蘊含的漫長、復雜而又充滿魅力的演變過程。
評分當我看到《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本書時,我的思緒立刻被帶入瞭浩瀚的宇宙和漫長的時間尺度。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科學的神秘感和探索的吸引力。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將是關於地球如何從一顆無生命的星球,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所知的充滿生機的傢園。我期待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那些復雜的科學概念,比如地球的形成過程,岩石的形成和演變,以及最重要的,科學傢是如何通過各種方法,如放射性測年法,來精確地確定地球的年齡。我希望書中能夠配以精美的插圖和圖錶,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學原理。此外,我也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講述地球生命演化的精彩故事,從最初的簡單生命形式,到恐龍的時代,再到人類的齣現,這漫長的曆程充滿瞭驚奇和戲劇性。總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科學數字的解答,更是一次對我們星球曆史、生命起源以及宇宙奧秘的深度探索,它將極大地滿足我對知識的渴望,並引發我對生命和存在意義的思考。
評分當我看到《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個書名時,一股探尋未知的好奇心瞬間被點燃。它不像一本小說那樣有具體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它所承載的,卻是比任何故事都更宏大、更神秘的宇宙史詩。我設想,這本書會以一種嚴謹而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帶領我深入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星球的過去。我期待它能夠解釋那些聽起來高深莫測的科學理論,比如地質年代的劃分,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原理,以及科學傢們是如何通過這些方法來“讀取”地球的年齡。我希望書中能夠有生動的圖解,將那些抽象的年代劃分和地質事件變得可視化,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地球在漫長歲月中經曆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同時,我也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講述地球生命演化的精彩曆程,從最早的海洋微生物到如今繁盛的生態係統,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部令人驚嘆的生命史詩。總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數字的解答,更是一次對地球生命起源、演化以及宇宙奧秘的深度探索,它將極大地拓展我的視野,並讓我對生命的誕生和存在産生更深的敬畏。
評分拿到《地球的年齡有多大》這本書,我首先感到的是一種震撼。這個名字,雖然簡短,卻承載著宇宙的宏大與時間的深邃。我設想,這本書的內容將會是關於地球生命史的史詩,一場跨越瞭數億年甚至數十億年的壯麗畫捲。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極其生動的方式,為我揭示地球誕生之初的模樣——那熾熱熔岩翻滾的煉獄,那雷電交加的混沌。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書會如何展現生命從最原始的單細胞,一步步演化齣形態各異、繁衍不息的奇跡?我希望它能詳細描繪恐龍時代的霸氣與滅絕,冰川時期的嚴寒與新生,以及人類文明在漫長地質變遷中的短暫齣現。我希望作者能夠用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將那些地質學、生物學、天文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普通讀者也能理解和欣賞的語言,讓我們不僅僅是“知道”地球的年齡,更是“感受”到這個年齡所蘊含的滄桑與神奇。我會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令人驚嘆的發現故事,例如科學傢是如何通過化石、岩石樣本、甚至是遙遠星係的觀測,一步步拼湊齣地球年齡的真相。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扇通往宇宙深處、時間之源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視我們存在之根基的宏偉敘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