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战指南 |
| 定价 | 56.00 |
| ISBN | 9787560751580 |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无 |
| 编号 | 1201000135 |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印刷日期 | 2014-09-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469.00千字 |
| 页数 | 397 |
| D1一篇教学实践篇; 专题一自我发展-3 我觉得自己很棒-4 我自信我快乐-9 挑战自我绽放风采-13 提高抗挫折能力-18 让生命更精彩-22 寻找自己的生命正能量-27 初中 我来了-31 生命玻璃杯-37 小小的我-44 举手仪式-49 聚焦职业兴趣-53 澄清自我幸福生活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自我调适-59 专题二情绪管理-69 我是情绪魔法师-70 打开快乐之门-76 考试心'晴'-80 管好你的'愤怒怪'-86 我的乐园我的家 ——教师团体心理体验活动方案设计-92 …… |
| 本书是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汇编 是大批很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辛勤探索的结晶。全书分为教学实践篇、个案咨询篇、理论探索、课题研究篇、政策引L篇五部分 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意义。 |
读完这本书的感触,简直是醍醐灌顶,尤其是在处理青少年人际关系和校园欺凌这类棘手问题时。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境地,总觉得应该公正地处理矛盾,但往往因为方法不当,反而激化了对立,或者让受害者感到不被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论述极其老到和辩证。它没有简单地将“欺凌”归咎于施暴者或受害者的单一特质,而是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剖析了家庭环境、同伴压力乃至学校文化是如何共同作用形成这种负面循环的。其中关于“修复性司法”和“共情式调解”的章节,我反复研读了好几遍。它教导的不是简单的惩罚与和解,而是引导涉事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和责任承担。特别是书中提及的,如何引导旁观者打破沉默、建立积极的群体规范,这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是极具价值的突破口。它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战场,很大一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肌肉”,而不是仅仅关注“问题学生”。
评分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本普通的教学参考书,它更像是一部系统性的、面向未来的教育哲学宣言。它所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已经不再是过去那种被边缘化的、仅仅针对“后进生”的补习性质工作,而是被提升到了学校核心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的高度。书中对于如何将心理健康元素融入跨学科学习,如何利用新兴的数字工具(比如非侵入式的学习数据分析)来预警潜在的心理风险,这些内容展现了极强的时代前沿性。这让我深切地意识到,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说教模式,就会与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环境脱节。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框架的重塑,它鼓励我们教育者必须以更开放、更科学、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迎接每一个鲜活而复杂的个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南。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具操作性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坦白讲,市面上关于心理健康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停留在“知道要做什么”的层面,却鲜有能真正指导“如何去做”的实操手册。这本书明显走的是另一条路。它不像那些空泛的理论著作,让你读完后依然对如何应对班级里那个情绪极度不稳定的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沉稳内敛的资深心理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起一个班级的心理支持系统。书中对于危机干预的步骤拆解得极其细致,从前期的观察信号识别,到中期与家长、校方的多方协调,再到后期的个体支持计划制定,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流程图和具体的对话脚本参考。我尤其欣赏它对“预防性教育”的强调,它不只是在等问题爆发了再去救火,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活动、主题班会中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让健康的心灵成长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临时的补救措施。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人觉得手中有了一份真正能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进行了一次高强度的专业技能再培训,而不是一次轻松的睡前阅读。它对教育工作者自身心理韧性的关注,是我此前阅读的很多同类书籍中非常欠缺的部分。我们总是被要求成为学生的“定海神针”,却很少有人关注,当面对一连串的压力事件——比如学生自伤倾向、家长的不理解甚至是来自行政方面的压力时,我们自身的“情绪耗竭”该如何管理。书中专门开辟的章节,详细列举了教师可能面临的职业倦怠信号,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自我关怀”策略,从正念呼吸到边界设定,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这不仅仅是告诉老师“你要照顾好自己”,而是提供了“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详尽步骤。这种对施教者的深度关怀,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真诚与专业,它真正理解了教育工作者的不易,并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让人在感到被理解的同时,也更有力量去面对下一天的挑战。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设计,它非常符合现代人快速学习和检索的需求。虽然内容深度够,但它绝对不是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术巨著。章节的划分逻辑清晰得令人称赞,每一个关键概念都有醒目的提炼和总结,并且穿插了大量来自不同教育阶段的“案例模拟与反思”。这些案例设计得极为逼真,几乎让我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场景,并开始应用书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例如,关于青春期叛逆与亲子沟通的章节,它并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而是用情景剧的方式呈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无效对话模式”,然后立刻给出“有效对话模板”。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转化率。它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让学习不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