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第2版)

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手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龔曉南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深基坑
  • 基坑工程
  • 地基處理
  • 施工技術
  • 工程設計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地下工程
  • 支護結構
  • 安全規範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教育考試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208081
商品編碼:29272564497
齣版時間:2018-05-01

具體描述

作  者:龔曉南 主編 定  價:199 齣 版 社: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頁  數:1041 裝  幀:精裝 ISBN:9787112208081 第1章總論
1.1基坑工程發展概況
1.2基坑圍護體係的作用與要求
1.3基坑工程特點
1.4基坑圍護結構及適用範圍
1.5基坑工程地下水控製
1.6基坑圍護體係設計
1.6.1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1.6.2基坑圍護體係設計原則
1.6.3基坑圍護體係設計內容
1.6.4有關基坑圍護體係設計的討論
1.7基坑工程施工要點
1.7.1基坑工程施工內容
1.7.2基坑工程施工前準備工作
1.7.3基坑圍護結構體係施工要點
1.7.4降、排水施工要點
1.7.5土方開挖要點
1.8基坑工程監測
1.8.1監測工作的重要性
1.8.2監測方案的製定原則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係統地總結瞭我國近年來各地應用深基坑工程的各種圍護結構形式、設計計算方法和施工技術等方麵的經驗。全書共分為21章,主要內容包括:總論、設計計算理論與分析方法、放坡開挖基坑工程、懸臂式支擋結構、水泥土重力式圍護結構、內撐式圍護結構、拉錨式圍護結構、土釘及復閤土釘支護、凍結法圍護結構、其他形式圍護結構、圍護牆的一牆多用技術、基坑工程地下水控製、地下連續牆技術、渠式切割水泥土連續牆技術(TRD工法)、咬閤樁支護技術、基坑工程土方開挖、逆作法技術、深基坑工程監測、深基坑工程環境效應與對策、動態設計及信息化施工技術。
現代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前沿 本書聚焦於當前土木工程領域中,除深基坑工程設計施工以外,最具挑戰性與前沿性的結構設計理論、新型材料應用、先進施工技術以及工程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議題。旨在為結構工程師、項目管理者以及相關專業的科研人員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注重實操性的參考資料,以應對日益復雜和高標準的現代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結構設計與創新 第一章: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本構關係與應用 本章深入探討瞭UHPC這一革命性材料的微觀機理與宏觀力學性能。詳細分析瞭UHPC在拉伸、抗剪、抗壓以及疲勞載荷下的應力-應變關係,並與傳統高性能混凝土進行瞭係統的對比。內容涵蓋瞭UHPC的配閤比設計優化,特彆是納米級活性粉末的添加對早期強度的影響。重點闡述瞭UHPC在預製構件、超薄結構以及抗衝擊結構中的設計方法,包括其裂縫控製策略和耐久性評估模型。同時,探討瞭UHPC結構節點的設計細節,尤其是在復雜受力情況下的構造要求。 第二章:既有鋼筋混凝土結構評估與加固技術 本部分著眼於存量工程結構的安全性提升。首先,係統介紹瞭基於概率和可靠性理論的結構健康監測(SHM)數據分析方法,如何準確識彆結構的損傷模式和退化速率。其次,詳細闡述瞭縴維增強復閤材料(FRP)在梁、柱、闆等構件的外部粘接、包覆加固技術。內容覆蓋瞭FRP材料的選擇(碳縴維、玻璃縴維、玄武岩縴維)、粘結劑的選擇與界麵性能評估。對於高應力區域,深入講解瞭基於型鋼和鋼闆的濕式和乾式連接加固技術,並給齣瞭詳細的施工工藝流程與質量控製要點。 第三章:大跨度空間結構體係的動力學分析與控製 本章聚焦於復雜幾何形態結構,如穹頂、網殼以及懸索結構的分析挑戰。首先,闡述瞭非綫性有限元分析(FEA)在模擬幾何缺陷和材料非綫性方麵的應用。其次,深入探討瞭結構在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動力響應特性,包括振型分解響應分析和時程分析。關鍵內容在於主動和被動減隔震技術在這些結構中的集成設計,例如粘滯阻尼器、調諧質量阻尼器(TMD)的參數優化與安裝精度要求。 --- 第二部分:現代工程材料與綠色施工技術 第四章:新型工程材料在結構中的應用 本章介紹瞭幾類對傳統結構設計理念産生衝擊的新興材料。重點包括:形狀記憶閤金(SMA)在自復位結構中的應用機理,以及如何設計SMA連接件以實現可控的塑性恢復。其次,詳細討論瞭新型高耐久性鋼材(如耐候鋼)的設計規範、錶麵處理技術以及其在海洋環境下的防腐蝕策略。此外,對地聚閤物混凝土的性能、固化過程控製以及在特定工程中的替代應用潛力進行瞭深入分析。 第五章:BIM技術在結構設計與施工模擬中的集成應用 本部分強調瞭數字化技術對工程效率的提升。內容涵蓋瞭如何利用參數化建模技術實現結構設計的快速迭代與優化。重點介紹瞭BIM模型如何與結構分析軟件(如SAP2000, Midas Gen)進行數據雙嚮交互,確保模型一緻性。在施工階段,詳細闡述瞭利用BIM進行4D(時間)和5D(成本)模擬,實現施工進度的可視化管理和資源的最優化配置,並探討瞭點雲技術在施工質量驗收中的應用流程。 第六章:可持續性與綠色土木工程實踐 本章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審視結構工程的可持續性。探討瞭低碳混凝土的配閤比設計,如礦物摻閤料的替代率控製和碳足跡評估方法。內容涉及結構材料的迴收與再利用技術,特彆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衰減規律及適用範圍。同時,介紹瞭低能耗施工技術,如真空預壓法優化地基處理,以及現場施工廢棄物的最小化管理策略。 --- 第三部分:復雜荷載與特殊結構工程 第七章:高層建築結構抗風設計與風洞試驗 本章專注於超高層建築在復雜風場中的行為預測。詳細介紹瞭風荷載的統計特性、湍流邊界層模型以及非定常風作用下的結構響應分析。重點解析瞭風洞試驗(包括力學模擬和氣動彈性模擬)的設置流程、數據采集和結果修正方法。此外,深入講解瞭消能減振措施,如外圍巨型斜撐係統、伸臂桁架以及主動質量阻尼器(AMD)與結構耦閤振動的優化設計。 第八章:地震區特殊結構抗震設計理論 本部分著重於高烈度地震區的設計規範和創新方法。除瞭傳統的基於力和位移的抗震設計外,本章詳細闡述瞭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PBEE)理念,包括確定性能目標(Operational, Immediate Occupancy, Life Safety, Collapse Prevention)和對應的損傷指標。內容覆蓋瞭消能減震技術,如屈服型耗能支撐和粘滯阻尼器在剪力牆和框架結構中的布置優化。對於不規則結構,重點討論瞭扭轉效應的控製和局部薄弱環節的強化設計。 第九章:地下結構(非基坑)與隧道工程的支護與襯砌設計 本章區彆於深基坑工程,主要關注永久性地下結構體的設計。涵蓋瞭大型地下室、地鐵車站以及公路/鐵路隧道的襯砌設計理論。深入分析瞭土體與襯砌之間的相互作用,並應用彈性地基梁理論進行襯砌受力分析。重點講解瞭襯砌的防水體係設計、二次襯砌的施工接縫處理、以及襯砌結構在運營階段的長期變形監測與評估標準。 ---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深度與廣度並重,理論分析嚴格,工程實例豐富,特彆注重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可操作的設計規範和施工技術指南,是指導現代復雜工程實踐的有力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二段評價: 這本書我剛買來沒多久,還在慢慢研讀中。首先,它的裝幀設計挺不錯的,紙張質量也算可以,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感覺挺有分量。我特彆關注的是關於地下連續牆施工的細節。我們項目上最近就涉及到大直徑的地下連續牆,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關於泥漿性能控製、槽壁穩定、鋼筋籠吊裝以及接頭施工的詳細指導。特彆是泥漿的密度、粘度和失水量,這些參數的精確控製直接關係到成槽質量,如果能有具體的經驗數據和施工要點,那真是太實用瞭。另外,對於排樁和土釘牆的內支撐係統,我也很想瞭解更多。比如不同類型支撐的受力特點、變形控製以及施工順序的優化。有時候,簡單的理解施工流程還不夠,關鍵在於如何通過科學的計算和精細化的管理,來確保支撐係統的安全可靠。我比較好奇的是,書中會不會涉及到一些新的、更高效的支護技術,比如預應力錨杆、組閤式排樁等,或者是在施工監測方麵有沒有更先進的手段,能夠更早地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

評分

第一段評價: 說實話,這本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確實挺期待的。畢竟深基坑工程這玩意兒,風險高、技術要求也嚴,要是能有一本紮實的參考書,那對我們一綫施工人員來說,簡直就是福音。我當時翻開第一頁,就想找點關於支護結構穩定性分析的計算方法,希望能有更直觀、更易懂的講解。畢竟理論計算是一迴事,實際應用又是一迴事,很多時候都需要靈活變通。我希望裏麵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那種從方案比選到施工監測的全過程梳理,這樣能讓我們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有個清晰的思路,不至於手足無措。而且,我對地質條件多變情況下的施工技術特彆感興趣,比如那種遇到軟土、流砂或者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有什麼特殊的處理措施和注意事項,這些纔是最考驗真功夫的地方。如果書中能詳細闡述這些,並且提供一些圖例和流程圖,那對我來說,價值就太大瞭。我個人也比較關注施工安全,所以希望能有關於深基坑施工安全風險評估和管控的章節,裏麵能詳細說明各種潛在風險點,以及相應的預防和應急措施。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評分

第四段評價: 這本書我買迴來已經一段時間瞭,雖然不是每天都看,但時不時會翻閱一下,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棘手的設計問題時。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更多關於基坑監測的案例和數據分析。我們知道,深基坑施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地層性狀、地下水情況、周圍環境都會發生變化,隻有通過持續的監測,纔能及時掌握基坑的變形情況,評估支護結構的安全性。我希望書中能詳細講解各種監測儀器(比如測斜儀、沉降儀、壓力計)的使用方法、數據解讀以及如何根據監測數據來調整施工方案。例如,當監測數據顯示支護結構齣現過大的位移時,應該采取哪些加固措施?當發現地下水位異常升高時,又該如何處理?這些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書中能有清晰的指導,那將大大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我還比較關心的是,對於一些特殊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設計,比如在濱海地區或者地震區的深基坑,有沒有一些更具針對性的設計原則和施工建議。

評分

第三段評價: 坦白說,這本書我還沒怎麼細看,主要是最近項目實在太忙瞭。不過,光看目錄,我就覺得內容挺全麵的。我個人在深基坑施工中,最頭疼的就是降水問題。特彆是對於滲透係數大的土層,如何有效控製地下水位,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這確實是個技術難題。我希望這本書裏能有關於不同降水方案的選擇、降水設備的匹配以及降水效果監測的詳細介紹。比如,什麼時候選擇井點降水,什麼時候選擇截水帷幕,以及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降水強度。我一直覺得,降水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基坑的乾燥度和穩定性,甚至還會影響到鄰近建築物的沉降。所以,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是重中之重。此外,我還在關注關於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土方量計算和棄方管理。雖然這看起來好像是比較基礎的工作,但實際操作中,如何做到精確計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費,以及如何閤理規劃棄方場地,減少運輸成本,這些都需要經驗和方法。

評分

第五段評價: 這本書我用瞭有一段時間瞭,總的來說,內容還是比較係統的。我個人一直對基坑工程的“經濟性”和“環保性”比較在意。所以,我希望這本書在介紹各種支護形式時,也能兼顧成本分析和環境影響評價。比如,在滿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選擇最經濟的支護結構?如何通過優化設計和施工工藝,來減少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乾擾,比如噪音、揚塵、廢水排放等。我也很想知道,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關於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比如再生材料的使用,或者是在施工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地下水的汙染。另外,對於一些超深基坑或者大型基坑,其施工管理和組織協調的難度非常大。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項目管理、成本控製、進度安排以及與其他專業(比如土建、設備、測量)協調的經驗分享。畢竟,一個成功的深基坑工程,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和協同問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