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第2版)

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晓南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深基坑
  • 基坑工程
  • 地基处理
  • 施工技术
  • 工程设计
  • 土木工程
  • 岩土工程
  • 地下工程
  • 支护结构
  • 安全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08081
商品编码:29272564497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作  者:龚晓南 主编 定  价:199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01日 页  数:1041 装  帧:精装 ISBN:9787112208081 第1章总论
1.1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1.2基坑围护体系的作用与要求
1.3基坑工程特点
1.4基坑围护结构及适用范围
1.5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
1.6基坑围护体系设计
1.6.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6.2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原则
1.6.3基坑围护体系设计内容
1.6.4有关基坑围护体系设计的讨论
1.7基坑工程施工要点
1.7.1基坑工程施工内容
1.7.2基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1.7.3基坑围护结构体系施工要点
1.7.4降、排水施工要点
1.7.5土方开挖要点
1.8基坑工程监测
1.8.1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8.2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各地应用深基坑工程的各种围护结构形式、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全书共分为21章,主要内容包括:总论、设计计算理论与分析方法、放坡开挖基坑工程、悬臂式支挡结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内撑式围护结构、拉锚式围护结构、土钉及复合土钉支护、冻结法围护结构、其他形式围护结构、围护墙的一墙多用技术、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地下连续墙技术、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技术(TRD工法)、咬合桩支护技术、基坑工程土方开挖、逆作法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深基坑工程环境效应与对策、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技术。
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前沿 本书聚焦于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中,除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以外,最具挑战性与前沿性的结构设计理论、新型材料应用、先进施工技术以及工程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议题。旨在为结构工程师、项目管理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注重实操性的参考资料,以应对日益复杂和高标准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与创新 第一章: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本构关系与应用 本章深入探讨了UHPC这一革命性材料的微观机理与宏观力学性能。详细分析了UHPC在拉伸、抗剪、抗压以及疲劳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并与传统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内容涵盖了UHPC的配合比设计优化,特别是纳米级活性粉末的添加对早期强度的影响。重点阐述了UHPC在预制构件、超薄结构以及抗冲击结构中的设计方法,包括其裂缝控制策略和耐久性评估模型。同时,探讨了UHPC结构节点的设计细节,尤其是在复杂受力情况下的构造要求。 第二章: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评估与加固技术 本部分着眼于存量工程结构的安全性提升。首先,系统介绍了基于概率和可靠性理论的结构健康监测(SHM)数据分析方法,如何准确识别结构的损伤模式和退化速率。其次,详细阐述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梁、柱、板等构件的外部粘接、包覆加固技术。内容覆盖了FRP材料的选择(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粘结剂的选择与界面性能评估。对于高应力区域,深入讲解了基于型钢和钢板的湿式和干式连接加固技术,并给出了详细的施工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要点。 第三章: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本章聚焦于复杂几何形态结构,如穹顶、网壳以及悬索结构的分析挑战。首先,阐述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FEA)在模拟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方面的应用。其次,深入探讨了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包括振型分解响应分析和时程分析。关键内容在于主动和被动减隔震技术在这些结构中的集成设计,例如粘滞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参数优化与安装精度要求。 --- 第二部分:现代工程材料与绿色施工技术 第四章:新型工程材料在结构中的应用 本章介绍了几类对传统结构设计理念产生冲击的新兴材料。重点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MA)在自复位结构中的应用机理,以及如何设计SMA连接件以实现可控的塑性恢复。其次,详细讨论了新型高耐久性钢材(如耐候钢)的设计规范、表面处理技术以及其在海洋环境下的防腐蚀策略。此外,对地聚合物混凝土的性能、固化过程控制以及在特定工程中的替代应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五章:BIM技术在结构设计与施工模拟中的集成应用 本部分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对工程效率的提升。内容涵盖了如何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实现结构设计的快速迭代与优化。重点介绍了BIM模型如何与结构分析软件(如SAP2000, Midas Gen)进行数据双向交互,确保模型一致性。在施工阶段,详细阐述了利用BIM进行4D(时间)和5D(成本)模拟,实现施工进度的可视化管理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探讨了点云技术在施工质量验收中的应用流程。 第六章:可持续性与绿色土木工程实践 本章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审视结构工程的可持续性。探讨了低碳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如矿物掺合料的替代率控制和碳足迹评估方法。内容涉及结构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特别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衰减规律及适用范围。同时,介绍了低能耗施工技术,如真空预压法优化地基处理,以及现场施工废弃物的最小化管理策略。 --- 第三部分:复杂荷载与特殊结构工程 第七章: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与风洞试验 本章专注于超高层建筑在复杂风场中的行为预测。详细介绍了风荷载的统计特性、湍流边界层模型以及非定常风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重点解析了风洞试验(包括力学模拟和气动弹性模拟)的设置流程、数据采集和结果修正方法。此外,深入讲解了消能减振措施,如外围巨型斜撑系统、伸臂桁架以及主动质量阻尼器(AMD)与结构耦合振动的优化设计。 第八章:地震区特殊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本部分着重于高烈度地震区的设计规范和创新方法。除了传统的基于力和位移的抗震设计外,本章详细阐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PBEE)理念,包括确定性能目标(Operational, Immediate Occupancy, Life Safety, Collapse Prevention)和对应的损伤指标。内容覆盖了消能减震技术,如屈服型耗能支撑和粘滞阻尼器在剪力墙和框架结构中的布置优化。对于不规则结构,重点讨论了扭转效应的控制和局部薄弱环节的强化设计。 第九章:地下结构(非基坑)与隧道工程的支护与衬砌设计 本章区别于深基坑工程,主要关注永久性地下结构体的设计。涵盖了大型地下室、地铁车站以及公路/铁路隧道的衬砌设计理论。深入分析了土体与衬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应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衬砌受力分析。重点讲解了衬砌的防水体系设计、二次衬砌的施工接缝处理、以及衬砌结构在运营阶段的长期变形监测与评估标准。 ---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深度与广度并重,理论分析严格,工程实例丰富,特别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指南,是指导现代复杂工程实践的有力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段评价: 说实话,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确实挺期待的。毕竟深基坑工程这玩意儿,风险高、技术要求也严,要是能有一本扎实的参考书,那对我们一线施工人员来说,简直就是福音。我当时翻开第一页,就想找点关于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方法,希望能有更直观、更易懂的讲解。毕竟理论计算是一回事,实际应用又是一回事,很多时候都需要灵活变通。我希望里面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最好是那种从方案比选到施工监测的全过程梳理,这样能让我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有个清晰的思路,不至于手足无措。而且,我对地质条件多变情况下的施工技术特别感兴趣,比如那种遇到软土、流砂或者地下水位高的地段,有什么特殊的处理措施和注意事项,这些才是最考验真功夫的地方。如果书中能详细阐述这些,并且提供一些图例和流程图,那对我来说,价值就太大了。我个人也比较关注施工安全,所以希望能有关于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的章节,里面能详细说明各种潜在风险点,以及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我刚买来没多久,还在慢慢研读中。首先,它的装帧设计挺不错的,纸张质量也算可以,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挺有分量。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细节。我们项目上最近就涉及到大直径的地下连续墙,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关于泥浆性能控制、槽壁稳定、钢筋笼吊装以及接头施工的详细指导。特别是泥浆的密度、粘度和失水量,这些参数的精确控制直接关系到成槽质量,如果能有具体的经验数据和施工要点,那真是太实用了。另外,对于排桩和土钉墙的内支撑系统,我也很想了解更多。比如不同类型支撑的受力特点、变形控制以及施工顺序的优化。有时候,简单的理解施工流程还不够,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科学的计算和精细化的管理,来确保支撑系统的安全可靠。我比较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新的、更高效的支护技术,比如预应力锚杆、组合式排桩等,或者是在施工监测方面有没有更先进的手段,能够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评分

第三段评价: 坦白说,这本书我还没怎么细看,主要是最近项目实在太忙了。不过,光看目录,我就觉得内容挺全面的。我个人在深基坑施工中,最头疼的就是降水问题。特别是对于渗透系数大的土层,如何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这确实是个技术难题。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关于不同降水方案的选择、降水设备的匹配以及降水效果监测的详细介绍。比如,什么时候选择井点降水,什么时候选择截水帷幕,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降水强度。我一直觉得,降水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基坑的干燥度和稳定性,甚至还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的沉降。所以,这部分内容对我来说是重中之重。此外,我还在关注关于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方量计算和弃方管理。虽然这看起来好像是比较基础的工作,但实际操作中,如何做到精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以及如何合理规划弃方场地,减少运输成本,这些都需要经验和方法。

评分

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我买回来已经一段时间了,虽然不是每天都看,但时不时会翻阅一下,尤其是在遇到一些棘手的设计问题时。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更多关于基坑监测的案例和数据分析。我们知道,深基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地层性状、地下水情况、周围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只有通过持续的监测,才能及时掌握基坑的变形情况,评估支护结构的安全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各种监测仪器(比如测斜仪、沉降仪、压力计)的使用方法、数据解读以及如何根据监测数据来调整施工方案。例如,当监测数据显示支护结构出现过大的位移时,应该采取哪些加固措施?当发现地下水位异常升高时,又该如何处理?这些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如果书中能有清晰的指导,那将大大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我还比较关心的是,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设计,比如在滨海地区或者地震区的深基坑,有没有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设计原则和施工建议。

评分

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我用了有一段时间了,总的来说,内容还是比较系统的。我个人一直对基坑工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比较在意。所以,我希望这本书在介绍各种支护形式时,也能兼顾成本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比如,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最经济的支护结构?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来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比如噪音、扬尘、废水排放等。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比如再生材料的使用,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另外,对于一些超深基坑或者大型基坑,其施工管理和组织协调的难度非常大。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进度安排以及与其他专业(比如土建、设备、测量)协调的经验分享。毕竟,一个成功的深基坑工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和协同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