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解剖學 第3版 | ||
| 定價 | 298.00 | |
| 齣版社 | 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 | |
| 版次 | 3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5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無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30496725 | |
本書為影像診斷解剖學經典著作的*xin版,涵蓋X綫、CT、MRI、超聲、核素掃描等多種手段的影像診斷原理與技術及各部位影像解剖學,包括上肢、下肢、脊柱、頭部、da腦、頸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係統等內容。
距離上一版圖書齣版已有15年之久,第3版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係統更xin並擴充瞭內容,增加近300幅圖像,使總圖像近1000幅,同時更換瞭da量老舊、模糊圖像,特彆是CT、MR圖像,使解剖部位更加詳盡,影像圖像更加清晰,實用性更強。
本書主要you勢包括:
? 以圖解的形式講述人體各部位的影像解剖內容,中英文標注解剖名稱,影像圖片分類係統、全麵
? 同一部位下逐層掃描,對重要解剖結構的範圍進行明確勾畫
? 從應用角度詳解影像診斷原理與技術,簡單明瞭
? 更xinda量gao清顱腦CT圖像,xin增諸如肩、膝、踝等da關節及眼眶、腰椎的MR圖像,彌補一般影像學專著的短闆
本書獲得2015年英國醫學會放射類zuijia圖書奬,是廣da影像學及臨床相關學科醫師和醫學生學習影像學知識的必備參考書。
1
圖解形式,解剖部位詳細標注、勾畫
這本書zuida特點就是圖解影像解剖知識,詳細標注解剖部位,同時勾畫,一目瞭然。相當於把一般的解剖圖譜覆蓋到瞭影像圖上。感覺到瞭嗎,強化解剖知識,是為瞭增強讀片技能,像練武功前的站樁。
2
解剖部位中英文對照
xin版中,解剖部位完全中英文對照,翻書時英文單詞自動就進入眼簾,也許,不知不覺間再聽影像專業的會議,講座者偶爾迸齣的單詞你馬上就get到瞭。
3
同一部位,逐層掃描,影像圖片係統、全麵
CT與MR中的各個層次,有一種“da傢來找茬”的既視感,對於xin入門不久的影像醫生很容易看漏。如果對依次展開的各層圖像詳細介紹,還在旁邊標注瞭定位圖,讓每個層麵都有一個“注冊ID”,分清“身份”,那是不是分層判斷就超Easy瞭,這本書做到瞭。
4
增加近300幅圖像,總共近1000幅圖,更換瞭da量老舊、模糊圖像,特彆是CT、MR圖像
相對前一版,本書xin增100多頁,替換da量gao清圖片,完善和修改原版圖書的圖片不規範之處。這一點很重要,像CT和MR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上一版中很遺憾的隻放瞭少量圖片。這一版更換和增加瞭da量gao清圖片,比如顱腦CT圖像,肩、膝、踝等da關節及眼眶、腰椎的MR圖像,內容更加充實,確實彌補瞭上一版和普通影像解剖圖書的短闆。
5
內容全麵,嚴格把關,質量diyi
此書獲得英國醫學會放射類zuijia圖書奬,由積水潭醫院影像科主任、亞洲骨放射學會主席程曉光教授作為主審,積水潭醫院影像科副主任醫師閆東和丁香園超聲版主劉德泉主譯,定價298元,精裝四色印刷,共524頁,由Wiley齣版社D傢授權北京科學技術齣版社齣版。
圖書開篇第1章是影像診斷原理與技術,這些物理知識還真不hao理解,hao在有多年做儀器和設備技術支持的老師一起翻譯,使原理、技術更加簡單明瞭。第2~10章依次講述上肢、下肢、脊柱、頭部、da腦、頸部、胸部、腹部、泌尿生殖係統的影像解剖內容,涵蓋X綫、CT、MRI、超聲、核素等,工作中用到哪就翻看哪,很實用。圖書zui後還有影像診斷術語和索引,查閱起來很方便。
從實操和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化設計堪稱典範。每一章的開始,都會有一個清晰的“學習目標”列錶,這為我規劃自學路徑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讓我清楚知道自己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識點是什麼。而在每一部分的結尾,它通常會附帶一些“臨床思考題”或者“案例對比分析”,這些環節設計得非常巧妙,它們強迫讀者停下來,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立刻映射到實際的臨床場景中去檢驗和鞏固,而不是簡單地被動接受信息。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那些在關鍵技術點旁標注的“操作員提示”或“技術陷阱”部分,這些往往是教科書中最容易忽略的經驗之談,但恰恰是這些細節,決定瞭新手在實際操作中是順利還是受挫。這說明編寫者不僅是理論大傢,更是經驗豐富的臨床實踐者,他們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提供瞭一份既有高度又有溫度的學習指南。
評分坦白說,初次捧讀時,我曾擔心它作為“第三版”,會不會隻是對前一版的小修小補,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在與時俱進方麵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明顯能感覺到,新引入的章節或修正的案例,大量融入瞭近些年影像設備分辨率的提升帶來的新發現,以及一些新的診斷標準和指南的更新。例如,在關於低劑量CT的應用和AI輔助診斷的初步討論部分,就能看齣編者團隊對於前沿科技的敏感度。對於我們這些身處快速發展領域的學習者來說,知識的“保質期”非常短,而這本書顯然花瞭大功夫去“除銹”和“升級裝備”。它不僅迴顧瞭經典,更勇敢地擁抱瞭未來,使得手中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份學習資料,更是一張通往未來影像學發展方嚮的導航圖,這在同類教材中是極為罕見的品質。
評分不同譯者和審校者的貢獻在這個版本中得到瞭完美的體現,這一點值得大書特書。閱讀原版材料時,語言障礙往往是理解深度的一道隱形牆,但這個譯本成功地將那些晦澀的專業術語,轉化成瞭我們熟悉的、精準的中文錶達,既保留瞭原文的學術嚴謹性,又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麯綫。特彆是劉德泉和閆東兩位譯者的名字並列,讓人聯想到他們可能在不同章節投入瞭各自的專長,使得整體風格雖然統一,但在某些特定領域的闡釋上,似乎能感覺到一股更強的專業背景支撐。而程小光主審的作用更是關鍵,他像是一位高明的總編輯,確保瞭所有術語在不同章節之間的前後一緻性和規範性,避免瞭不同人翻譯帶來的術語混亂。這種跨團隊的精細協作,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達到瞭罕有的順暢和權威感,真正做到瞭“信、達、雅”在專業書籍中的完美結閤。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令人震撼,它並非僅僅停留在對基礎影像學知識的羅列上,而是真正深入到瞭那些“為什麼”和“如何做”的核心環節。我特彆喜歡它在病理生理學和影像錶現之間的那種無縫銜接。比如,在討論某一特定疾病的早期CT錶現時,作者不僅僅是展示瞭圖像,還會結閤該疾病在組織學層麵上的變化進行詳細的推演,讓讀者能夠建立起一個多層次的、立體的理解框架。這種構建知識體係的方法,遠比單純的“看到A就想到B”要有效得多。而且,書裏對一些常見僞影的分析和鑒彆診斷的邏輯梳理,清晰得如同瑞士鍾錶的內部構造,條理清晰,不留死角。這套邏輯體係一旦內化,即使麵對臨床上那些紛繁復雜的突發情況,也能迅速反應並做齣準確的判斷。它不是在教你“記住”知識,而是在訓練你的“思考”模式,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學術傳承。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封麵那低調而富有質感的深藍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和作者信息,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立刻就能感受到它分量十足的專業性。內頁的紙張選擇也相當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米白色,不僅護眼,更添瞭幾分沉穩和經典的氣息。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在排版上的匠心獨運,字體大小和行距拿捏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在需要快速檢索關鍵信息的關鍵時刻,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更彆提那些插圖的印刷質量瞭,色彩的還原度極高,層次分明,即便是那些極其精細的解剖結構,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於學習影像這種高度依賴視覺信息的學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甚至花瞭好一陣子研究瞭一下扉頁的設計,那簡潔的留白處理,讓人在正式進入繁復內容之前,能有一個短暫而優雅的過渡,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是很多現代醫學教材所缺失的。每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心準備的學術朝聖,每一個細節都在無聲地傳遞著“嚴謹”與“專業”的信號,完全超齣瞭一本教科書應有的水準,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具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