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生物学与生活(原书di10版) (美)特丽莎.奥德斯克,吉拉德.奥德斯克, 布

全新正版 生物学与生活(原书di10版) (美)特丽莎.奥德斯克,吉拉德.奥德斯克, 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特丽莎.奥德斯克,吉拉德.奥德斯克,布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学
  • 生命科学
  • 教科书
  • 大学教材
  • 奥德斯克
  • 全新正版
  • 第10版
  • 科普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与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7748
商品编码:2922111010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生物学与生活(原书di10版)

定价:129.00元

作者:(美)特丽莎.奥德斯克,吉拉德.奥德斯克, 布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1212977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外经典的生物学入门教科书,彩色印刷,大量精美的图片、问题导向的讲解方法,让你以迷人有趣的视角学习生物学知识。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生物学的简介性图书,全书通过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细胞、遗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行为和生态等内容。本书的特点是,详细介绍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目录


章 绪论:生物学与你1
1.1 什么是生命?2
1.1.1 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以维持生存2
1.1.2 生物需要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自身的生存3
1.1.3 面对刺激,生物会有所应对和保护自己4
1.1.4 生物会生长4
1.1.5 生物会繁衍后代5
1.1.6 生物都有进化的能力5
1.2 什么是进化?6
1.2.1 生物进化三步走6
1.3 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生物学研究的?8
1.3.1 生物学研究的多种层面8
1.3.2 生物学家通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亲缘关系将其分类9
1.4 什么是科学?11
1.4.1 科学基于以下公理:一切自然事件皆有起因11
1.4.2 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科学方法作为工具12
1.4.3 生物学家用对照实验来验证假说12
1.4.4 生物理论均经过严密的验证12
1.4.5 科学是一种人类活动13
篇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2章 原子、分子与生命16
2.1 什么是原子17
2.1.1 原子是元素的基本结构单位17
2.1.2 原子由更小的粒子构成17
2.1.3 元素用原子序数来定义18
2.1.4 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18
2.1.5 原子核和电子在原子中相互依存18
2.2 原子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分子的?20
2.2.1 原子形成分子以填补外层电子层的空缺20
2.2.2 原子之间依靠化学键形成分子20
2.2.3 离子之间可以形成离子键21
2.2.4 共价键通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22
2.2.5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可形成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22
2.2.6 氢键是特定极性分子间的引力23
2.3 为什么水对生命如此重要?23
2.3.1 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24
2.3.2 水分子可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24
2.3.3 水起到维持温度恒定的作用25
2.3.4 水可以形成特殊的固体——冰26
2.3.5 水溶液可以呈酸性、碱性或中性27
第3章 生物大分子29
3.1 为什么碳元素在生物大分子中至关重要?30
3.1.1 有机物分子复杂多样是由碳原子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决定的30
3.2 有机物分子是如何形成的?31
3.2.1 聚合物通常通过脱水反应形成、通过水解反应分解31
3.3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32
3.3.1 不同的单糖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不同的结构33
3.3.2 二糖是两个单糖通过脱水反应而连接形成的33
3.3.3 多糖是多个单糖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链状结构34
3.4 什么是脂类?36
3.4.1 油脂、脂肪和蜡是仅含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的脂类36
3.4.2 磷脂类含有亲水的头部基团和疏水的尾部基团37
3.4.3 固醇类含有4个结合在一起的碳环38
3.5 什么是蛋白质?38
3.5.1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长链构成的39
3.5.2 氨基酸通过脱水反应结合在一起,形成蛋白质40
3.5.3 蛋白质可以形成多达四级的结构40
3.5.4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三维立体结构相关42
3.6 什么是核苷酸、什么是核酸?42
3.6.1 核苷酸可以作为能量储存的载体,也可以作为胞内信号转导的信使42
3.6.2 DNA和RNA都是核酸,它们是遗传物质43
第4章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4
4.1 什么是细胞学说?45
4.2 细胞的基本特性是什么?45
4.2.1 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特征45
4.2.2 细胞有两种基本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48
4.3 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9
4.3.1 有些真核细胞需要依靠细胞壁来支撑细胞结构50
4.3.2 细胞骨架维持细胞形态、支撑细胞结构和调控细胞运动50
4.3.3 鞭毛和纤毛使细胞顺着液体流动的方向运动,或者使液体流过细胞表面51
4.3.4 细胞核含有DNA,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52
4.3.5 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的膜结构形成细胞中的内膜系统54
4.3.6 液泡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调节水平衡、储存物质和支撑细胞结构58
4.3.7 线粒体从食物中获取能源,而叶绿体可以直接捕获太阳能58
4.3.8 植物有时利用质体(或称为色素体)来储存能量60
4.4 原核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60
4.4.1 原核细胞的细胞表面十分特殊61
4.4.2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细胞质结构更简单62
第5章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63
5.1 细胞膜的结构是如何与其功能相关的?64
5.1.1 细胞膜是“流动的镶嵌结构”,蛋白质在脂质分子层中不断移动64
5.1.2 磷脂双层将细胞的内容物与外界隔离开65
5.1.3 多种蛋白在细胞膜上形成镶嵌图案66
5.2 物质是如何通过细胞膜的?67
5.2.1 梯度使流体中的分子产生扩散现象67
5.2.2 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及耗能运输67
5.2.3 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协同扩散及渗透68
5.2.4 耗能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内吞和胞吐71
5.2.5 跨膜的物质交换影响细胞的大小和形状74
5.3 特化的连接是如何使细胞相连和交流的?74
5.3.1 桥粒将细胞黏附在一起74
5.3.2 紧密连接使细胞黏附滴水不漏75
5.3.3 间隙连接和胞间连丝使细胞间可直接交流75
第6章 细胞中的能量流动76
6.1 什么是能量?77
6.1.1 热力学定律描述了能量的基本特征77
6.1.2 生物利用太阳能为生命创造低熵的环境78
6.2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转化的?79
6.2.1 放能反应释放能量79
6.2.2 吸能反应需要吸收能量79
6.3 能量在细胞中是如何转运的?80
6.3.1 ATP和电子载体是细胞内的载能分子80
6.3.2 偶联反应联系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81
6.4 酶是如何催化生化反应的?82
6.4.1 催化剂降低启动反应所需的能量82
6.4.2 酶是生物催化剂82
6.5 生物酶是如何被调控的?84
6.5.1 细胞通过控制生物酶的合成和活化来调控代谢途径84
6.5.2 有毒物质、药物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酶的活性87
第7章 光合作用:太阳能捕手89
7.1 什么是光合作用?90
7.1.1 叶片和叶片中的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条件90
7.1.2 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开尔文循环组成90
7.2 光反应阶段:光能是如何转化为化学能的?92
7.2.1 捕获光能的是叶绿体中的色素92
7.2.2 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基粒的膜结构上94
7.3 开尔文循环:化学能是如何储存在糖类分子中的?96
7.3.1 开尔文循环捕获二氧化碳97
7.3.2 开尔文循环中固定的碳元素用来合成葡萄糖97
第8章 能量的获取: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99
8.1 细胞是如何获得能量的?100
8.1.1 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是细胞能量的终来源100
8.1.2 葡萄糖是主要的储能分子101
8.2 什么是糖酵解作用?101
8.3 什么是细胞的呼吸作用?102
8.3.1 在细胞呼吸作用的个阶段,酸发生分解102
8.3.2 在细胞呼吸作用的第二个阶段,高能电子会通过电子传递链103
8.3.3 在细胞呼吸作用的第三个阶段,ATP通过化学渗透作用形成103
8.3.4 细胞的呼吸作用可以从多种分子中获取能量105
8.4 发酵是如何发生的?105
8.4.1 在无氧的环境下,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实现NAD 的循环利用105
8.4.2 有些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将酸分解为乳酸105
8.4.3 有些细胞通过发酵作用将酸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106
第二篇 遗 传
第9章 生命的延续:细胞增殖108
9.1 细胞为什么分裂?109
9.1.1 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子代细胞109
9.1.2 细胞分裂是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110
9.1.3 细胞分裂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所必需的110
9.2 什么是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111
9.3 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如何排列的?112
9.3.1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一条线性的DNA双螺旋分子和其上连接的蛋白质构成113
9.3.2 基因是染色体上的DN段113
9.3.3 复制后的一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分开113
9.3.4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出现且包含相同的遗传信息114
9.4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是如何发生的?116
9.4.1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有丝分裂期116
9.5 细胞如何通过有丝分裂生成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子代细胞?117
9.5.1 在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发生压缩、纺锤体微管结构形成、核膜破裂、染色体与
纺锤体微管相连117
9.5.2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119
9.5.3 在有丝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被牵引到细胞的两极119
9.5.4 在有丝分裂末期,每套染色体周围会形成核膜结构119
9.5.5 在细胞质分裂间期,亲代细胞的细胞质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120
9.6 细胞周期是如何被调控的?120
9.6.1 特定蛋白质的活化与失活推动细胞周期进程120
9.6.2 细胞周期检查点调节细胞周期的进程121
9.7 为什么如此多的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122
9.7.1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可以结合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122
9.8 减数分裂是如何产生单倍体细胞的?123
9.8.1 减数次分裂将同源染色体分开,分配给两个单倍体子代细胞的细胞核124
9.8.2 减数第二次分裂将姐妹染色单体分配到4个子代细胞的细胞核中126
9.9 在真核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何时发生的?127
9.9.1 处于二倍体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数细胞处于二倍体状态127
9.9.2 处于单倍体生命周期的生物,大多数细胞处于单倍体状态128
9.9.3 在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中,既存在二倍体多细胞阶段,又存在单倍体多细胞阶段128
9.10 生物是如何通过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产生基因多态性的?129
9.10.1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创造新的染色体组合129
9.10.2 互换创造具有新基因组合的染色体130
9.10.3 配子的融合增加了子代基因的多样性130
0章 遗传的方式131
10.1 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132
10.1.1 基因是染色体特定区域的核苷酸序列132
10.1.2 基因突变是等位基因的来源132
10.1.3 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132
10.2 遗传法则是如何

作者介绍


闫宜青,2006年和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双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识别与信号转导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起任特任副研究员。2015年起任特任研究员。主要成果发表于Cell、Immunity等国际高水平杂志。获2015年度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主要研究兴趣为炎症以及炎症相关疾病机制。

文摘


序言



探索生命的多彩世界:一场关于演化、遗传、生态与生理的深度旅程 生命,这个宇宙中最令人着迷的现象,以其无穷的多样性和精妙的机制,吸引着无数探求者。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从基因的奥秘到生命体活动的壮丽,生命科学(Biology)始终站在科学探索的前沿,不断揭示着我们与周围世界联系的本质。本书并非一本具体书目的介绍,而是旨在为所有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描绘一个宏大而详细的知识图景,引领大家踏上一场跨越尺度、穿梭时空的生命探索之旅。我们将深入生命的各个层面,从最基础的分子机制到最宏观的生态互动,层层剥茧,展现生命科学的广袤与深邃。 演化:生命的永恒驱动力 生命科学的核心,无疑是演化。它是解释生命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物种起源的最强大理论框架。自然选择,这一由达尔文和华莱士提出的革命性概念,至今仍是理解生命演进的关键。我们将追溯这一理论的诞生,探讨其背后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所揭示的共同祖先的印记。 演化并非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重塑。我们将深入研究演化的微观机制,例如基因突变、基因漂移、基因流以及非随机交配等,这些微小的变化如何在群体中累积,最终导致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如何作用于这些变异,使得适应环境的性状得以保留和传播,而不适应的性状逐渐消失。我们将探讨适应辐射(Adaptive Radiation)的现象,即一个祖先物种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分化出众多新物种,以填补生态位。例如,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类,它们喙的形态因适应不同食物来源而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便是适应辐射的经典案例。 更进一步,我们将审视宏观演化(Macroevolution),即跨越物种界限的演化事件,包括新类群的出现、大规模灭绝以及生命树的整体分支模式。灭绝是演化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大规模灭绝事件,如白垩纪末期恐龙的灭绝,往往为新的生命形式腾出发展的空间,为我们理解生命历史的“大起大落”提供视角。我们还将探讨演化的新视角,如共演化(Coevolution),即不同物种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的演化过程,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军备竞赛。 遗传:生命的蓝图与传承 如果说演化是生命的驱动力,那么遗传就是生命的蓝图和传承机制。从DNA的双螺旋结构被发现以来,遗传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基因组学出发,了解DNA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如何通过复制精确地传递给下一代。我们将探索基因的结构,外显子与内含子,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 染色体,作为DNA的载体,其数目和结构的异常是如何导致遗传疾病,例如唐氏综合征,也将是我们的关注点。我们将深入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些经典定律如何解释单基因遗传的模式,以及连锁与重组现象如何打破孟德尔定律的独立分配。 进入分子遗传学的范畴,我们将解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这三个核心步骤是如何将遗传信息转化为具有功能的蛋白质。密码子的破译,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基因序列如何对应氨基酸序列,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因突变,无论是点突变、插入还是缺失,都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有的突变可能是有害的,有的可能是有益的,甚至有的可能对演化至关重要。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得以窥探整个基因组的奥秘。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让我们了解一个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更能通过比较基因组,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追溯生命的演化历程。表观遗传学,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则告诉我们,基因的表达并非完全由DNA序列决定,后天环境因素对基因的“开关”状态也能产生影响,这为我们理解基因与环境的互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细胞:生命的基石 生命,究其根本,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单位。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细胞学知识出发,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生命的演化在细胞层面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原核细胞,如细菌和古菌,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细胞器,但它们却在地球生命的演化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真核细胞,则拥有复杂的细胞器,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构成了生命活动的高效“工厂”。 我们将深入研究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界限,也是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质中的细胞骨架,支撑着细胞的形状,并参与细胞的运动。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为细胞的各项活动提供能量。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 细胞的生命活动,如物质运输、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裂等,都离不开精密的分子机制。我们将探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关键代谢途径,了解能量如何在细胞内流动与转化。细胞信号转导,是细胞之间以及细胞内部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它使得细胞能够感知环境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所分裂,是生命繁衍和生长发育的基础,也是遗传信息得以传承的保证。 生理:生命活动的奥秘 细胞的有序运作,构成了完整的生命体。生理学,研究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生命活动背后的机制。从单个器官到整个系统,生理学试图解释生命体是如何维持内稳态,如何适应环境,如何进行生长、发育与繁殖。 我们将审视脊椎动物的各大生理系统,例如: 消化系统: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以及废物的排出,如何为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氧气的摄入与二氧化碳的排出,如何维持细胞的有氧呼吸。 循环系统:血液的流动,如何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并将代谢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 神经系统: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如何协调机体的各项活动,使生命体能够对内外环境做出反应。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如何控制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和生殖等长远过程。 运动系统: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协同作用,如何使生命体能够进行运动和维持姿势。 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入侵,如何保护生命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生殖系统:生命的延续,如何通过繁殖产生后代,并将遗传信息传递下去。 我们将探讨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维持生命体的稳态。例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如何协同工作,共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如何紧密配合,完成气体交换和运输。 生态:生命与环境的互动 生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生态网络之中。生态学,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从微观的微生物群落到宏观的生物圈,生态学的视野无处不在。 我们将探讨种群(Population)的增长模型,例如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以及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我们将研究群落(Community)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多样性和优势种,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过程。我们将分析生产者(如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固化能量,消费者如何通过取食获得能量,分解者如何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我们将关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例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这些循环如何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们将审视各种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海洋、淡水等,了解它们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将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的影响。气候变化、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等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议题。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的未来 生命科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革新,催生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已经在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操控基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伦理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例如,对大脑复杂功能的探索,对衰老机制的理解,以及对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这些都可能为人类的健康、福祉甚至生存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合成生物学旨在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以实现特定的功能,这可能为我们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本书的简介,旨在为读者勾勒出生命科学的宏大框架。每一次对生命现象的深入探究,都将带来新的惊喜与启迪,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理解生命,并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生命科学的旅程,永无止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的书。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生物学相关的文章和书籍,但往往因为语言的专业性或者内容的碎片化而难以深入。然而,《生物学与生活》以其清晰的逻辑、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成功地吸引了我,并让我沉浸其中。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类基因组学的讲解,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携带的基因密码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外貌、性格,甚至疾病的易感性的。作者们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DNA的结构、基因的表达以及遗传的规律,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对于疾病的生物学成因的解释也让我受益匪浅,比如癌症的发生机制,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原理,都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被呈现出来。这不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让我对健康有了更科学的认知。我还会时不时地回顾书中的一些章节,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正是好书的价值所在。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篇幅内,获得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生物学概览,并且能够了解当前生物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而《生物学与生活》完全满足了我的期望。这本书的编排非常精巧,既有基础的生物学概念,又有深入的专题探讨,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生命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的探讨,作者们从多个维度,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遗传、生长、适应、繁殖等,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生命的本质。这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加宏观和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对各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的描写也让我感到非常惊奇,生命繁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超我的想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植物生物学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植物不仅仅是默默无闻的生产者,它们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存策略和与环境的互动方式。我对书中的一些关于生物技术应用的章节也颇感兴趣,比如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让我看到了生物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问题中的巨大潜力。

评分

我一直坚信,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能够激发读者持续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生物学与生活》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最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到复杂的生态学和进化论,再到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医学和生物技术,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免疫系统”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了身体是如何对抗各种病原体的,以及疫苗的工作原理。这对于我理解健康和疾病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此外,书中对“神经科学”的阐述也让我着迷,它揭示了大脑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以及我们是如何感知世界、思考问题和产生情绪的。我对书中关于“动物行为学”的部分也十分感兴趣,它让我看到了不同物种之间奇妙的沟通方式和生存策略。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穿越生命科学的浩瀚海洋,让我领略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奥秘。

评分

说实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其“全新正版”和“原书第10版”的信任,希望能够获得一个系统、权威且最新的生物学知识体系。而阅读过后,我必须承认,我的选择是明智的。这本书在内容上确实做到了与时俱进,涵盖了当前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和最重要的发现。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能够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打比方,比如用“建筑蓝图”来比喻DNA,用“城市交通系统”来比喻细胞内的物质运输,这种通俗易懂的比喻,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抽象概念。而且,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逻辑性很强,仿佛是在构建一座知识的殿堂,每一章都是其中坚固的一块基石。我喜欢作者们在每个章节的开头都会设置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在章节的结尾进行解答,这种“设问-解答”的模式,让我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动力和专注度。此外,书中提供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也很有价值,它们不仅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知识,更引导我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我对于“原版”和“正版”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质量的考量。这本书的确不负我的期待。它所呈现的生物学知识,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探索。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行为学”的部分,它将生物学原理与动物行为相结合,解释了动物之间复杂的交流方式、社会结构以及求偶策略,这些都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例如,书中对于蜜蜂的“舞蹈语言”的解释,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此外,这本书也深入探讨了人类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我们的大脑如何处理信息,我们的身体如何应对压力,以及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这些内容让我对我们人类自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书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章节,也让我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认识到生物学在解决这些全球性挑战中的重要作用。我对作者们能够以如此清晰、严谨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如此广泛的生物学知识呈现出来,感到由衷的钦佩。

评分

这本《生物学与生活》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让我看到了生命科学的宏大叙事和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生物多样性”的讨论,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各种生物的种类,更是深入探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和人类福祉的贡献。书中对于“遗传学”的讲解也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了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的性状,以及遗传规律是如何在代代相传中发挥作用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生物工程”的介绍,它让我了解了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改造生命的能力,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对书中关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的章节也颇感兴趣,它让我明白了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现代医学是如何利用生物学知识来对抗这些疾病的。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知识边界,更激发了我对生命科学的浓厚兴趣。

评分

这本《生物学与生活》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并不是科班出身的生物学专业人士,但多年来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不断寻找合适的入门读物。市面上相关的书籍琳琅满目,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我会被过于学术的语言劝退,或者因为内容枯燥而半途而废。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一种久违的学习热情被瞬间点燃。首先,它的语言风格就显得格外亲切,作者们似乎非常理解非专业读者的困惑,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概念,避免了大量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于像我这样没有扎实生物学背景的读者来说,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穿插的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对不同生物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描写,对人类疾病背后生物学机制的揭示,都让我觉得生物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抽象的理论,而是鲜活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作者们在解释某个概念时,总是能追溯到其历史渊源,或者联系到当下最新的研究进展,这种“纵横交错”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而且,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设计得非常精美且富有启发性,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更是理解复杂生物结构和过程的“钥匙”。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仔细研究这些图,反复对比文字描述,直到完全领会其中的奥妙。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到知识的获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评分

坦白说,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生物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高中课本的浅显层面,认为它不过是关于动植物分类、细胞结构和一些基础生理功能的研究。但《生物学与生活》彻底颠覆了我原有的刻板印象。它展现了一个无比宏大且充满活力的生命科学世界,从微观的分子层面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无所不包。我被书中关于进化论的阐述深深吸引,作者们用详实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解释了生命多样性的奇妙来源,以及所有生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然界的一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生物学中那些极具争议性或伦理挑战的话题,比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潜在的风险与机遇。这激发了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公民,了解这些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书中对人类自身的研究也尤其让我着迷,从基因的奥秘到大脑的运作机制,从免疫系统的神奇到生殖与发育的复杂过程,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被解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位探索者,在作者的引导下,一步步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积,更是能够引发思考和启迪智慧的过程。而《生物学与生活》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之所以会花了大量时间来细读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在教授生物学知识,更是在传授一种科学思维方式。作者们在阐述每一个生物学现象时,都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它是如何工作的?”,“它与其他生物有何联系?”,这种层层递进的追问,让我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学习探索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生态学的部分,它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在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网络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当我们破坏了其中的一环,就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这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书中对于不同物种适应环境的奇妙策略的描写,比如深海生物的生存之道,沙漠植物的节水机制,都让我惊叹于生命进化的无穷创造力。

评分

我在选择这本《生物学与生活》时,其实是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因为我之前阅读过一些生物学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过于学术,要么过于浅显,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满足我求知欲的。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我惊喜地发现,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进化”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举进化论的证据,更是深入剖析了进化过程的机制,比如自然选择、基因漂变等,让我对生命如何从简单走向复杂有了清晰的认识。书中还对一些经典的生物学实验进行了详实的介绍,比如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实验等,这些实验不仅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也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严谨与智慧。此外,我对书中关于“生物技术”的应用章节也十分感兴趣,它让我了解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