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物传记系列:与张治中(上下)
:59.00元
作者:舒风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7537475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与张治中一生的交往和友谊,是中国党人与党外人士真诚合作的典范。与张治中初始于大革命时代的黄埔军校。时值次国共合作,自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抗日战争期间,两人分别在武汉、长沙、重庆为国共合作辛勤奔波。与张治中为实现国内和平,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呕心沥血,备受艰辛。与张治中既是挚友、密友,又是诤友。
目录
前言
上卷
章 黄埔军校结成至交
一、革命军人的摇篮
二、佳人选
三、军队政工制度的奠基者
四、一见如故
五、“东征”与“平叛”
六、“红色教官”
七、申请加入
八、张治中婚宴“发难”
九、廖仲恺被刺与中山舰事件
十、张治中力荐
第二章 抗战时期携手御侮
一、两个人的共同朋友
二“你们不要,我们要”
三、千古奇冤
四、张治中登上国共和谈舞台
五、赫尔利调停失败
第三章 重庆谈判历尽艰险
一、三发邀请电
二、张治中一到延安
三、毛抵达重庆
四、留客林园
五、桂园的政治旋风
六、险象环生的鸡尾酒会
七、签订“双十协定”
八、张治中二到延安
……
下卷
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舒风,生于1935年,祖籍河北省晋州市。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主编《中国人才》杂志、曾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才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著有《列宁与人才思想研究》、《列宁与人才》、《把握住今天》等十几部书。
文摘
序言
作者在史料的取舍和考证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审慎态度。我注意到一些关键事件的描述,都有清晰的注释和旁征博引,这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在阅读时感到非常安心,知道自己所读到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的臆测。更难得的是,即便是在处理那些带有争议性的历史片段时,作者也保持了一种克制而客观的立场,没有过度渲染煽情,也没有简单粗暴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将判断的权利很大程度上交还给了读者,提供充足的材料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构建认知。这种“留白”的写作手法,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读者智识的信任,使得整本书读下来,虽然思绪起伏,但心境却是沉稳的,充满了对历史复杂性的深刻理解。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特定历史时期复杂性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重要人物的生平轨迹,更像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精英阶层在面临国家巨变时所必须做出的艰难抉择、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们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洪流中寻找立足之地。通过跟随这位历史人物的脚步,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矛盾、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的熔炉之中,对“家国情怀”和“个人抱负”之间的拉扯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对时代精神的捕捉和深刻的洞察,使得这本书超越了简单的个人传记范畴,上升到了对一个时代群像的侧面描摹,读完之后,对那个历史时期的理解无疑是拓宽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老道,它不像那种教科书式的流水账,平铺直叙地堆砌史料,而是懂得如何设置悬念和转折,让人物的命运起伏跌宕有致。作者在处理那些重大的历史节点时,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耐心地铺陈背景,描绘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挣扎和多方权衡的过程,这使得人物的形象一下子变得立体丰满起来,不再是扁平化的符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写人物日常生活细节时的笔触,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分寸感,甚至是只言片语中的幽默或无奈,都极为传神,仿佛作者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位密友,近距离观察了这一切的发生。这种深入骨髓的细节挖掘,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可感、可触,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让人在阅读时,不时会停下来,细细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封面那种素雅又不失庄重的色调,很符合历史人物传记应有的气质。我特别喜欢那种内页的排版,字号大小适中,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睛,即使是像我这样需要戴着老花镜的读者,也能长时间沉浸其中,不会感到疲惫。而且,细节处见真章,书中穿插的那些老照片,虽然有些已经泛黄甚至有些模糊,但正是这份岁月的痕迹,让文字立刻活了起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脉络。装帧的用心程度,远超出了普通大众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自带一种低调的文化气息。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准备的仪式,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敬意和期待。这种从物理层面带来的阅读体验的提升,对于深度阅读历史题材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分项。
评分全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雅俗共赏的典范,它既有学术著作那种严谨的逻辑和精准的用词,但在叙述到具体场景或人物内心独白时,又会自然地过渡到一种富有画面感和文学性的表达方式。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反而像是在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用最恰当、最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尤其是一些外交辞令的转述和内部会议的描摹,作者的文字功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当时微妙的政治气候和各方博弈的暗流涌动。这种在专业性和可读性之间取得完美平衡的能力,是许多传记作品难以企及的,它让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卷宗,而是鲜活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