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旷世大儒——王阳明
定价:21.00元
作者:方志远 著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7-1
ISBN:9787202027028
字数:317000
页码:4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豪迈不羁 出自天性
儿从天上云中来
父亲的轶事
“打破维扬水底天”
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
试马居庸关
新婚之夜无踪迹
“人以科举不得第为耻,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第二章 吾当上下而求索
才受威宁剑,便将边务忧
刑部云南司的新任主事
为圣为文两彷徨
九华山的奇遇
阳明洞中识佛老
提学山东
“守仁从宦三十年,未见此人”
第三章 龙场“悟道”
言事下狱
前路可曾有知己
鼓山奇遇
第一批门人
西行龙场路漫漫
阳明小洞天
何陋轩与君子亭
妙论神仙术
龙场悟道
主席贵阳书院
同是天下沦落人
第四章 中原刮起王旋风
西辞龙场东归去
吉安的民情习俗
在庐陵知县任上
仕途上的转机
大兴隆寺中的三人会
方献夫成了王门弟子
朱陆之辩
南下途中说“大学”
各家都有难念的经
形在山水,意在点化
滁州岁月
师徒问答
第五章 南赣汀漳巡抚
第六章 处危应变
第七章 远离政治中心的日子
第八章 最后的行程
王阳明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提要
有鉴于儒之对于中国其实也是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来对其进行表述、描摹,将具体的儒者作为诠释儒之轨迹的符点,便是《旷世大儒》丛书的选题动机。据此,经过斟酌、讨论、确定在时间上截止于古代、在人选上以十种十一种人规模作为定位。这十一个人物是:孔丘、孟轲、苟况、董仲舒、程颖、程颐、朱熹、王守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具体的书名,则依传主最为通行的称谓。当然,这些人选其间具体的取舍定夺,也并非容易,而是颇费了和番殚思周折的。
我是一个对明朝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的读者,对王阳明这位集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更是心向往之。当我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信息,特别是“库存正版书9成品相”的描述时,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收到书后,果然如预期一样,品相非常好,几乎和新书无异,这让我非常欣喜。方志远先生在书中,对王阳明的生平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不仅仅是讲述了他的功绩,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王阳明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致良知”的阐述所吸引。方志远先生将“致良知”解释为一种内在的道德判断能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致”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去发现、去体悟、去实践这个内在的良知。这种解读,让我对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王阳明在龙场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如何悟出“心即理”的道理,都让我深受启发。方志远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温文尔雅的力量,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体悟王阳明思想的精髓。
评分从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到书名《旷世大儒——王阳明》,再到作者方志远,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厚重的学术气息,这吸引了我。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抱有极大的兴趣,而王阳明无疑是其中之一。方志远先生在书中,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他对王阳明心学的梳理,层次分明,逻辑严谨,从其思想的萌芽,到体系的形成,再到对后世的影响,都做了详尽的论述。我尤其欣赏他对“格物致知”的重新解读,他认为这并非是对外在事物的穷究,而是通过反省内心,体悟“良知”,从而达到对“理”的认知。这种将“格物”的重心转向内心的解读,在我看来,是王阳明思想最核心的创新之处。方志远先生的笔触,冷静而客观,但他又能在平实的叙述中,传递出对王阳明思想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学问,不仅仅在于理论的体系,更在于其是否能够指导人生,解决现实问题。
评分我一直认为,评价一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它是否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思考。这本《旷世大儒——王阳明》做到了这一点。方志远先生的写作,不仅仅是对王阳明生平的记录,更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深度解读。他将王阳明心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释。我特别喜欢他对“知行合一”的理解,他认为“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理解,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行为,是否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方志远先生的文笔,如同行云流水,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他通过大量的历史史料和生动的案例,将王阳明的思想,从抽象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让我不仅仅了解了王阳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生、指导行动的全新视角。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传记,不仅仅是了解一个人物的过去,更是通过他们的经历,去反思我们自己的当下。这本《旷世大儒——王阳明》做到了这一点。方志远先生的写作,没有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到对王阳明思想动机、内心冲突的挖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王阳明心学在实践层面的应用分析,例如他在军事上的运用,在官场上的周旋,以及在教育上的实践。这些都表明,心学并非是脱离现实的空谈,而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适性。方志远先生的文笔,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他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我最欣赏的是他对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解读,他将其上升到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和价值判断,认为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一个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而“致良知”就是不断地去发掘和遵循这个内在的声音。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的时代,这种对内在道德的强调,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锚点,让我得以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旷世大儒——王阳明》的书,我是偶然间在书店里翻到的,那时候刚好在找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书籍,它就静静地摆在那里,封面设计朴实却又不失庄重,吸引了我。拿到手里,份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初翻几页,就被方志远先生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文字所吸引。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王阳明心学核心概念的梳理和解读,并非生硬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历史场景,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深奥的思想娓娓道来。读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选择,仿佛王阳明的思想不仅仅是历史的尘埃,更是可以直接指引我们当下人生的灯塔。方志远先生的文笔功力可见一斑,他能将复杂的历史脉络和哲学思辨,转化成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体悟的语言,这在许多学者的著作中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他对于王阳明生平的描绘,也十分细腻,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多面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他并非只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有着真实的情感、经历过人生起伏的血肉之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安顿心灵的哲学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一场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感兴趣,但对于明代心学,总觉得有些难以把握。方志远先生的这部《旷世大儒——王阳明》,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他的叙述,清晰而富有条理,他将王阳明心学的复杂概念,如“心是理”、“致良知”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阐释,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最欣赏的是他对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解读,他认为“良知”是每个人内心固有的道德感应能力,而“致”就是不断去体悟和践行这个良知。这种解读,让我对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原则,有了更深的理解。方志远先生的文笔,有一种沉静而有力的美感,他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他通过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心学思想在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王阳明的传记,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安顿心灵、指导人生的哲学启示录。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人物传记情有独钟的读者,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演变的著作。这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方志远先生在书中,不仅仅是在记录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他试图去理解王阳明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如何在复杂的人生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我被书中对王阳明早期经历的细致描绘所打动,从他早年的困惑迷茫,到后来的顿悟,再到最终形成“心即理”、“致良知”等核心思想,整个过程的展现是如此的自然和富有逻辑。方志远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他不会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读者一步步地去感受王阳明的思想是如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王阳明在龙场悟道那一段的描写印象深刻,方志远先生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阳明在艰苦环境下的内心挣扎与精神升华,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绝境逢生”的智慧光芒。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伟大的思想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与个人的经历、时代的变迁、以及不懈的探索息息相关。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更多的是出于对“王阳明”这个名字的好奇,以及对方志远先生作为研究者的声誉的信任。收到书后,第一感觉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方志远先生的论述,清晰而深刻,他将王阳明心学的复杂概念,如“阳明心学”的“心”并非仅仅是心脏,而是指心性、心体;“理”也不是外在的规则,而是内在的道德法则,等等,都做了细致的阐释。读起来,感觉自己如同置身于一场知识的盛宴。他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尤其让我受益匪浅。方志远先生并没有将其简单化为“知道了就要去做”,而是深入剖析了“知”和“行”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真正的“知”本身就包含了“行”的动力,而“行”则是“知”的实现和检验。这种精辟的论述,让我对自己的许多行为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王阳明思想的学术研究,更是对如何实践这种思想,如何将其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审慎地看待自己的认知,如何更有意识地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哲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读过一些关于儒家、道家的书籍,但对于明代心学,总感觉有些隔阂。直到我读了方志远先生的这本《旷世大儒——王阳明》,才真正领略到王阳明思想的魅力。方志远先生的功力在于,他能够用最简洁、最贴切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哲学概念。比如,他解释“心即理”时,并非生硬地搬出哲学定义,而是结合王阳明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过程,让我们理解“心”作为宇宙万物本源的意义。我最喜欢的是他对“知行合一”的阐释,他指出,真正的“知”,是包含了行动的倾向和动力的,而“行”则是“知”的实践和检验。这种理解,让我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有了重大的启发,不再将学习和实践割裂开来。方志远先生的叙述,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但又滋养着读者的心灵。他将王阳明的思想,从高不可攀的理论,拉近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理解和实践的层面。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心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极大的兴趣。
评分购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一种“淘到宝”的心态,因为我一直对明代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王阳明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当看到“库存正版书9成品相”的描述时,我就知道这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入手机会。收到书后,果然如描述所言,品相极佳,几乎可以说是全新的,这让我非常满意。打开书页,方志远先生的笔触立刻将我拉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对于王阳明心学的阐释,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根源,以及对后世深远的影响。我特别欣赏他对“致良知”的解读,他将其视为一种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行动的指南,与当下许多浮躁的社会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我深刻的反思。书中的许多事例,比如王阳明在平定叛乱中的策略,以及他在教育方面的实践,都让我看到了心学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实用性。方志远先生的叙述方式也非常吸引人,他善于将枯燥的理论融入鲜活的历史叙事中,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理解了深层的哲学内涵。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阅读的过程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王阳明思想的视角,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