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系列《小学生唐诗三百首辞典》吴桂霞/主编 小学生学习辞典 安徽人民出版社
定价:29.90元
出版时间:2014年12月第1版 2016年9月第1次印刷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编号:9787212077570
开本:787×1092 1/64
印张:13(330)
字数:480千字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小学生唐诗三百首辞典》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无声的熏陶”。它并非那种需要家长强行灌输的教材,它更像是一个安静的、充满智慧的伙伴,随时准备为你解开古诗词中的谜团。我尤其喜欢它在收录诗篇时的多样性,它没有一味地偏爱李杜的豪放或婉约,而是尽可能地涵盖了初唐到晚唐各个流派和风格的精品,让孩子们能领略到唐诗如同一座宏伟宫殿的不同侧面。在解析的最后,通常会有一个“诵读建议”,这不是机械地教你平仄,而是告诉你如何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朗读这首诗,这种对“神韵”的捕捉,是很多理论性的解读所无法企及的。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所收录的三百首诗本身,它实际上为孩子建立了一套初步的、健康的古典文学审美体系。吴桂霞主编团队的专业和匠心,在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对于希望孩子真正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而非仅仅应付考试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评分我家的孩子现在正处于一个对知识充满好奇,但又容易被复杂信息淹没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至关重要。这本辞典的编排逻辑,就完美地契合了这种“分层递进”的学习需求。初次接触诗歌的孩子,可以直接阅读大字号的正文和直白的释义;而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可以进一步钻研那些用小号字体标注的“拓展阅读”部分,比如涉及诗歌格律、韵脚的简单介绍,或者诗歌的社会流传变迁史。这种设计使得这本书能够伴随孩子三五年之久,不会因为知识点太浅而很快被淘汰。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出品保证了纸张的耐用性,我们家这本已经被孩子带去户外、带到车上反复阅读,边缘虽然有些磨损,但内页依然清晰平整,这一点对于经常被翻动、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极其实用的优点。它真正做到了“工具”与“读物”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将两者杂糅在一起。
评分这套《博学系列》的《小学生唐诗三百首辞典》,说实话,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种扎实的学术气息和对孩子需求的精准把握给吸引住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很用心,封面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典雅的字体,一看就知道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快餐读物。我特别欣赏主编吴桂霞先生的编纂理念,她显然不是简单地把三百首诗堆砌在一起,而是深入研究了小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比如,他们在理解一些古雅词汇时常常会感到吃力,这本书在释义上就做得极其到位,不是那种生硬的字面翻译,而是结合了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场景来阐释,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走进”诗歌的语境中去。更难得的是,它在注释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有趣小故事,这些“边角料”信息,往往比硬性的知识点更能点燃孩子对古典文学的热情。我家的孩子以前对唐诗总是提不起兴趣,觉得那些字词拗口又遥远,但用了这本书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主动问我“这首诗里写的那个场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种由内而外的求知欲的激发,是任何精美的插图都无法替代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在学习辞典这个细分领域确实是经验丰富,整体的排版清晰度极高,用纸的质感也很好,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看得出是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工具书。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翻阅了其中关于李白的几首代表作的解析部分,那种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极其耐心且博学的私人家教在你身边指导。它的强大之处在于其详略得当的平衡艺术。对于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不会进行过度冗余的解读,而是直击核心意象和情感脉络;但对于那些相对冷门,但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比如一些描绘边塞风光的诗作,它的背景梳理就显得格外详尽和专业。我注意到,辞典对“意象”的剖析尤为精妙,比如“月”、“柳”、“鸿雁”这些常见的意象,它会追溯其在唐代文学中的文化符号演变,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学鉴赏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一个亲戚是中文系的高材生,他看了这本书后也赞不绝口,认为它在学术严谨性和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即便是成年人在回顾唐诗时,也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这种深度,绝对不是市面上那种只为应付考试而出的辅助读物可以比拟的。而且,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孩子不记得诗的全文,只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的词句,也能很快定位到正确的诗篇,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老实说,我对很多面向小学生的“辞典”都抱持着一种警惕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为了迎合低龄读者,会把内容简化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著的神韵。然而,《小学生唐诗三百首辞典》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巧妙地引入了现代的教育理念。它不仅仅教孩子“读懂”诗,更引导他们去“感受”诗,去“模仿”诗。在一些关键诗句的对比分析部分,它会用现代汉语重构几个不同的理解角度,让孩子明白古人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其蕴含的人类共通情感是永恒的。例如,在讲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时,它没有空泛地喊口号,而是通过对比同题材的其他诗歌,细致地勾勒出杜甫那份深沉、具体而又无处不在的“哀悯”之情。这需要编纂者有极高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洞察力。此外,作为一本学习辞典,它对那些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在诗中的应用也做了详细的标注,这对于正在积累识字量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能有效避免他们因识字障碍而放弃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