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
书名:从生活到小说(二版)
定价:35.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5052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
一章 日志
二章 确定形式
三章 聚焦真实的生活
四章 真实的人物
五章 真实的故事
六章 真实的地点
七章 写作 (重写) 要令人信服
八章 法律与伦理问题
如果想写好小说,不论写的是不是真实生活,你都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你不能仅是忠实地记录生活经验,而是要主动改头换面。如果你从小就善于撒点无伤大雅的小谎、做做白日梦,或是惹惹麻烦,那你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写故事的高手。要知道,白日梦、谎言、各种麻烦事,这些恰恰就是小说所要描写的。
《从生活到小说》的作者罗宾?赫姆利现为爱荷华大学非虚构作品写作中心主任,著有八部虚构与非虚构类作品,并多次获奖。该书叙述风格活泼生动,是一本兼具思考深度与可读性的写作手册,探讨了如何把真实的生活写成好的故事,提供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练习。从1994年出版以来,常销不衰,一直广受写作者欢迎。书中讨论了从如何记录日常生活、激发创意到如何用真实的逸闻趣事、用真实的场景与人物进行有效创作等众多话题。赫姆利自认是从生活中窃取素材的“骗子”“小偷”,却也同时在书中讨论了与写作相关的法律与伦理问题,讨论了应如何对待从友和陌生人那里借用生活经验进行创作的问题。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质朴的亲切感,那种手绘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仿佛直接从某个午后的窗边阳光洒下。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非常舒服,不是那种冰冷光滑的机器印刷感,而是带着一种自然的温暖,让人忍不住想要细细翻阅。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细节观察”的章节所吸引。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如何捕捉一个陌生人匆匆走过的背影中透露出的故事,或者一家老旧咖啡馆里空气中弥漫的气味如何唤醒尘封的记忆。这些并非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正是这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瞬间,却蕴含着最真实的生命力。我一直觉得创作需要灵感,但灵感从何而来,有时却像抓不住的风。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途径,它告诉我,灵感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触手可及,就藏在每一个清晨的闹钟声里,藏在每一句无意的交谈中,藏在每一次出门时踢到的石子声里。我尝试着去运用书中的方法,比如记录下我每天遇到的最有意思的一句话,或者是观察我通勤路上最常出现的几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一开始觉得有些笨拙,但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感知能力真的在提升,我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好奇心,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物,现在变得充满了戏剧性。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让我觉得非常欣喜,仿佛我的大脑打开了一个新的频道,接收到了更多有趣的信号。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本书的,当时被它“从生活到小说”这个副标题深深吸引。我一直对写作有朦胧的兴趣,但总觉得生活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可写之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想法太狭隘了。作者以非常幽默风趣的笔触,分享了许多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趣事,这些故事有的让我捧腹大笑,有的则让我陷入沉思。他并没有刻意去编造情节,而是将生活中真实的片段,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和妙笔生花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书中关于“如何发掘生活中的冲突点”的讲解,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总以为冲突是要发生在剧烈争吵或者重大事件中,但作者却指出,日常生活中微小的误解、期望的落空、性格的差异,都可以成为故事的张力。比如,他举了一个例子,说邻居家的猫咪每天准时在他的窗台上晒太阳,而他自己却患有严重的猫毛过敏,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情况,在他笔下却成了一个充满内心挣扎的有趣故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发现确实有很多这样的“小冲突”,我以前总是选择忽视或者忍耐,但现在我看到了它们作为创作素材的价值。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日常生活的迷雾,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宝藏。它的语言平实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故事需要有“灵魂”。而《从生活到小说 第二版》这本书,恰恰在教我如何赋予故事灵魂。作者并没有把写作看作是一种神秘的艺术,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观察、提炼和表达的过程。他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如何从日常的碎片化信息中寻找“闪光点”,例如一次突如其来的灵感,一次不经意的对话,甚至是一个梦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细节的魔力”的论述。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人物身上不经意间露出的一个习惯性动作,或者一个场景中不起眼的一个摆设,都能为故事增添无穷的深度和感染力。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留意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比如我每天早上醒来时,窗帘缝隙透进来的第一缕阳光的颜色,或者我在咖啡店里听到的陌生人手机铃声。这些以前被我视为背景音的元素,现在在我看来,都可能是一个故事的起点。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打消了我对“没有素材”的担忧,让我意识到,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着他的经验和感悟,让我感觉非常亲切,也更容易理解和实践。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它不像很多创作指南那样,空泛地谈论理论,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作者通过大量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展示了如何将生活中的琐碎事件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如何从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中,挖掘出关于人性、关于梦想、关于挫折的深刻洞察,并将其融入到他的小说创作中。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只要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都能成为有价值的创作素材。作者还非常强调“情感的真实”,他教导我们要学会捕捉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愤怒、恐惧。他举例说,一个角色的哭泣,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他哭了”,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去描绘他哭泣时身体的细微反应,他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这次哭泣对后续情节的影响。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我对人物塑造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写作指导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和“观察生活”的书,它教会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所经历的一切,让我觉得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评分作为一个对文学创作有着深深渴望但又缺乏实践经验的初学者,我常常感到迷茫。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籍很多,但大多数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充斥着一些我难以理解的术语。直到我读了《从生活到小说 第二版》,才真正找到了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性”。作者强调,最动人的故事往往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经历,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无奈,都是构成我们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作为范例,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次失败的旅行中提炼出一段关于坚持与梦想的小说,又是如何从一次尴尬的家庭聚会中捕捉到人性的复杂与温情。这些故事让我觉得,创作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去做的。书中关于“如何构建人物弧光”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不是简单地告诉你“人物要有变化”,而是通过他亲身经历的观察,阐述了人物的改变是如何在日常互动和事件推动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我记得他举了一个例子,关于他如何从一个固执己见的人,因为一次意外的善意而开始学会倾听。这种真实的成长过程,让人物变得有血有肉,而不是一个符号。这本书的指导性非常强,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看到了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