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超声检测
  • 无损检测
  • 缺陷检测
  • 工程质量
  • 建筑材料
  • CECS 21
  • 技术规程
  • 检测标准
  • 超声波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建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
商品编码:28847191197

具体描述

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标准编号】CECS 21:2000
【标准名称】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
【英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on of concrete defects by ultrasonic method
【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标分类】 >  > 
【代替标准】CECS 21-1990
【发布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归口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发布日期】2000年11月10日
【实施日期】2001年1月1日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
【开本页数】32 开 / 62 页
【标准定价】21.50 元

内容简介 目 录 引用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的缺陷。


总则
术语、符号
超声波检测设备
声学参数测量
裂缝深度检测
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
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
表面损伤层检测
灌注桩混凝土缺陷检测
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
附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手册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土木工程、结构工程、工程监理以及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性技术参考书。它立足于现代土木工程的实际需求,系统、深入地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从原材料选择到施工控制,再到后期维护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与技术要点。全书内容紧密结合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以确保工程安全、耐久和经济性为核心目标,提供了大量具有实操价值的指导信息和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原材料的精选与检验 本部分重点关注构成混凝土结构的两大基石——水泥、骨料、外加剂以及钢筋的质量控制。 1. 水泥的选择与性能评估: 详细介绍了波特兰水泥、复合水泥等不同类型水泥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如细度、凝结时间、标准稠度需水量、早期和后期强度等)的标准测试方法。特别探讨了温度、湿度对不同类型水泥水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提供了在特定气候条件和结构要求下选择合适水泥品种的决策指南。内容涵盖了对水泥储存环境的要求,防止受潮和变质的技术措施。 2. 骨料的级配与处理: 深入分析了粗骨料(碎石、卵石)和细骨料(砂)的粒度分布(级配曲线)对混凝土工作性、密实度和强度的决定性影响。阐述了如何通过试验室配合比设计来优化骨料级配,以达到最佳填充效果。详细描述了骨料的洁净度要求,包括对泥土、有机物、硫化物等有害杂质的含量限制及其检测方法。此外,还包括了对轻骨料和特种骨料在特殊结构应用中的适用性分析。 3. 钢筋的选用、加工与保护: 涵盖了碳素结构钢筋(如HRB系列、HPB系列)和预应力钢筋的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的理解与应用。重点介绍了钢筋的冷加工(弯曲、焊接)工艺控制标准,特别是对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和力学性能恢复的验证。对钢筋的锈蚀等级判断标准、除锈方法以及在施工现场的正确存放、编号和绑扎工艺进行了详尽的规范,强调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精确控制对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配合比的优化 本章是结构性能的源头,系统介绍了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1.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依据最新规范,详述了从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融等级等性能指标出发,确定水灰比、砂率、用水量等关键参数的流程。详细介绍了“绝对体积法”等常用配合比计算方法,并提供了大量的经验数据作为参考。 2. 提高和稳定混凝土性能的技术: 重点阐述了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缓凝剂等)的选用原则及其对新旧混凝土的相容性问题。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配合比,实现高强、高性能(如自密实混凝土SC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配制技术。包含了针对不同环境(如海洋环境、高寒地区)的抗腐蚀和抗冻融性能优化配方设计。 3. 试配、检验与生产控制: 规定了试配工作的要求,包括试配频率、试拌后的调整原则。详细描述了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检测(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等)及其在搅拌站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从拌合到浇筑过程中性能的一致性。 第三部分:施工工艺控制与现场管理 本部分聚焦于混凝土从搅拌到养护的整个现场操作环节,强调过程控制是保证最终质量的关键。 1. 搅拌、运输与浇筑: 规定了混凝土搅拌设备的要求和计量精度标准。详细阐述了运输过程中的时间控制和防止离析的措施。在浇筑环节,本书提供了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高层建筑、水工结构等不同工程类型的浇筑方案制定指导,包括分层厚度、振捣方式(内部振捣、平板振捣、插入式振捣)的选择与操作规范,以及如何避免漏振、过振和蜂窝麻面的产生。 2. 模板与支架体系的安装与拆除: 深入讲解了模板的几何精度要求、刚度和侧压力计算。强调了模板的润滑、清洁与接缝处理。对于支架体系,重点阐述了荷载验算、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地基处理要求。制定了明确的拆模条件判定标准(依据结构部位、混凝土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并强调了拆模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3. 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养护是决定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本书详细介绍了不同气候条件和结构类型下的标准养护方法,包括覆盖保湿养护、喷雾养护、塑料薄膜覆盖法等。特别强调了早期养护的重要性,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防止温度裂缝)提供了详细的降温措施和监测方案。 第四部分:结构实体质量的检验与评定 本部分提供了对已成型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评估的科学方法和标准依据。 1. 强度检测的非破损与半破损技术: 详细介绍了回弹法、钻芯取样法(作为仲裁手段)的执行步骤和结果评定。重点阐述了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先进的非破损检测原理、仪器操作规范和数据修正系数的应用。提供了针对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和误差控制要点。 2. 内部缺陷的宏观与微观识别: 阐述了用于检测结构内部空洞、夹层、钢筋位置的常用设备和方法。包括电磁感应法、探地雷达(GPR)在结构内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讨论了混凝土密实度、碳化深度、孔隙率的常规测试方法及其与结构耐久性的关联。 3. 验收与缺陷处理: 依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相关专业规范,指导读者如何进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最终验收。对于验收中发现的表面缺陷(如缺棱掉角、蜂窝麻面)和内部缺陷(如孔洞、疏松),提供了详细的修复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流程和修复质量的检验标准,确保修复后的结构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第五部分:结构耐久性与结构健康监测(SHM)导论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着眼于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 1. 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系统分析了环境侵蚀(氯离子侵蚀、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二氧化碳碳化)对混凝土的侵蚀机理。提出了针对不同侵蚀环境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抗渗混凝土、防腐蚀外加剂以及表面涂层保护技术。 2. 结构健康监测概述: 简要介绍了现代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成,包括传感器(应变计、加速度计、腐蚀电位计)的布设、数据采集与处理。强调了结构状态评估在预测结构寿命、指导预防性维护中的战略价值。 本书配有大量图表、流程图和表格,旨在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案头必备的实用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刚接触到《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本书的实践指导意义真的非常突出。书中的内容不只是理论推导,更侧重于实际操作的规范性和指导性。例如,关于检测前的准备工作,从混凝土构件的初步勘察,到现场环境的评估,再到检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试,都给出了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检测点布置和扫描方法的论述,对于如何有效地覆盖检测区域,避免遗漏,以及不同构件类型(梁、柱、板、墙)的检测策略,都给出了具体的图示和说明,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帮助,能够大大缩短摸索的时间。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混凝土缺陷,展示了如何运用超声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这些案例非常贴近实际工作,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我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的检测和判断能力。读完这些案例,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参与到了这些检测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在书本理论中学不到的、宝贵的实践经验。

评分

说实话,拿到《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本书,我一开始是抱着学习新技术的态度,但读了几章之后,我发现它在标准规范的严谨性上做得相当出色。这本书的条文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每一项技术要求都言简意赅,并且都有明确的依据。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等级划分的细致规定。它不仅仅告诉你如何进行检测,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什么样的检测结果可以接受,什么样的需要进一步关注,什么样的需要返工。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避免因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还详细阐述了超声波检测数据记录的要求,包括原始波形、参数设置、现场照片等,这些都是确保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的关键。我尝试按照书中的要求,模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检测记录,发现按照这样的规范操作,报告的完整性和专业性确实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严谨的态度,对于行业内的技术推广和质量提升,有着深远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它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注意到书中在介绍超声波检测方法的同时,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混凝土材料性质、龄期对声波传播影响的章节,这让我意识到,要准确地进行超声波检测,还需要对混凝土本身有深入的了解。这种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让超声波检测不再是孤立的技术,而是与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等学科紧密相连。书中对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例如钢筋、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等,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这大大增加了检测的鲁棒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优化检测方案,以适应不同工程特点和复杂环境的设计思路,这显示了编者在实践经验上的深厚积累。读完这些内容,我对超声波检测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层面,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宏大背景下进行思考。

评分

这本《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对于我们这些常年在一线从事工程质量检测的同行来说,绝对是一本不得不读的“宝典”。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首先,它在理论基础的阐述上就做得相当到位,对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性,比如声波的衰减、反射、折射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缺陷(如蜂窝、疏松、裂缝)对超声波信号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这对于我们理解检测结果的背后机理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检测方法(透射法、反射法、纵波法、横波法)的详细介绍和比较,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手段。书中列举的各种典型缺陷的超声波波形图谱,更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让我在现场遇到疑难杂症时,能够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检测设备的选型、校准和维护,这对于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书中的所有内容,但仅仅是前几章的理论介绍和方法论阐述,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扎实的理论支撑。

评分

最近拜读了《CECS 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处理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了书中关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部分。它不仅仅提供了检测方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读懂”超声波信号。书中对各种噪声的识别和滤除方法,对回波信号的特征分析,比如幅度、宽度、形状的变化,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判断缺陷的性质和程度,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甚至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建议,这对于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非常有帮助。书中还强调了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这让我意识到,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和解读。这种对人员素质的重视,体现了对工程质量负责任的态度。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实践、规范、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技术著作,对于任何从事混凝土结构检测和质量控制的人员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