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中文版 作 者: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等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1 I S B N:9787115111302 字 数:1266000 页 码:621 版 次:1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16开 重 量:1260g 原 价:88.00元编辑推荐
相关购买点击进入: 心理学与生活(第18版)(英文版) ★心理学与生活被誉为“普通心理学”图书 ★心理学与生活被世界多所大学心理学系指定教材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无论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为人处世,还是工作中的为人处世,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和帮助。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 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是一本的、经典的心理学教科书,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目录
第1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第2章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3章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第4章 感觉 第5章 知觉 第6章 心理、意识和其他状态 第7章 学习与行为分析 第8章 记忆 第9章 认知过程 第10章 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11章 人的毕生发展 第12章 动机 第13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第14章 理解人类人格 第15章 心理障碍 第16章 心理治疗 第17章 社会过程与关系 第18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和文化 专业术语表 参考文献 人名和主题索引内容介绍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也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教材。不仅如此,这本心理学与生活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心理学与生活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提供主要课件。 这本心理学与生活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作者介绍
理查德·格里格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获LexHixon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在认知心理学研究领域有专长,是美国心理学会实验心理学分会的会员。从《心理学与生活》这部经典教科书第14版修订时开始,格里格成为该书的合著书。
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我一直对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背后隐藏的奥秘感到好奇,而心理学,无疑是解开这些谜团的最佳钥匙。之前接触过一些零散的心理学知识,但总感觉不成体系,缺乏深度。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探索心理学世界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从目录来看,它涵盖了心理学的方方面面,从最基础的感知、学习、记忆,到更复杂的动机、情绪、人格,再到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几乎无所不包。而且,它还深入探讨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对我来说尤其重要。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特定的行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格?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某些情绪?这些问题,我相信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这本书的知识海洋里,去探索人性的奥秘,去理解自己和他人。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非常期待它带给我的思想盛宴,相信它一定能极大地拓展我的视野,提升我对世界的认知。
评分这本心理学著作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重感”,不仅仅是体积上的,更是内容上的。翻开扉页,作者的名字就足以证明其分量。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人,理解人类社会,就必须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我这样的求知者准备的。它并没有将心理学停留在抽象的理论层面,而是将每一个概念都与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读到关于“依恋理论”的部分时,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现在与伴侣的相处模式,这些过往的经历似乎在书中得到了全新的解读。它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感受和行为背后,原来是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许多看似“不心理学”的现象,比如我们为什么会喜欢某些颜色、音乐,甚至为什么会对特定的商品产生偏好,这些都囊括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让我明白,心理学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是我们之前从未留意过。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简洁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预示着这是一本不平凡的书。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它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厚的功底的心理学家,但他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来“吓退”读者。相反,他用一种非常流畅、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心理学的魅力展现在我面前。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思考书中所讲的观点,并将其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对照。这种“共鸣感”是我在阅读其他书籍时很少体验到的。它让我意识到,原来那些困扰过我的问题,那些我无法理解的行为,在心理学的框架下,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内在的运作机制,了解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自己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我感觉自己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而这本书,就是我最得力的向导。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心理学书籍,说是经典,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了读,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并没有回避心理学研究中的争议和挑战,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呈现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这让我觉得非常客观和严谨。我尤其喜欢书中引用的各种案例和实验,它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心理学理论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也让我对这些理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比如,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讨论,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许多思维定势,并尝试去纠正它们。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导师对话,他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了解人的内心世界。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一种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理性地面对生活挑战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信息,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自我反省。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一种既好奇又有点敬畏的态度。我总觉得它是一门深奥的学科,非专业人士难以企及。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更复杂的领域。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每一次阅读,我都会发现自己对某个问题有了新的理解,或者看到了过去被忽略的角度。书中大量的图表、插画和案例分析,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也帮助我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心理学解读,这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新闻事件和身边发生的事情,不再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人类行为感到困惑的旁观者,而是多了一双能够洞察内在动机的眼睛。它让我更加自信地去面对人际关系,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