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全新】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四版) 钟根元,陈志洪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正版全新】 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四版) 钟根元,陈志洪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根元,陈志洪著 著
图书标签:
  • 微观经济学
  • 中级经济学
  • 钟根元
  • 陈志洪
  • 学习指南
  • 教材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经济学
  • 第四版
  • 正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雅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45300
商品编码:2870260892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四版)

定价:49.00元

作者:钟根元,陈志洪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130453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系范里安(R.Varian)所著《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8版)的配套学习参考用书。本书为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辅助教材。全书共分为36章,每章包括三个部分。*部分对主要概念、原理及重要的结论进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及把握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关键的知识点;第二部分通过对所挑选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解答;第三部分安排一些习题供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有关原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

本书可作为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配套教材,对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的教师和学者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章 市场
第2章 预算约束
第3章 偏好
第4章 效用
第5章 选择
第6章 需求
第7章 显示偏好
第8章 斯勒茨基方程
第9章 购买与销售
0章 跨时期选择
1章 资产市场
2章 不确定性
3章 风险资产
4章 消费者剩余
5章 市场需求
6章 均衡
7章 拍卖
8章 技术
9章 利润大化
第20章 成本小化
第21章 成本曲线
第22章 厂商供给
第23章 行业供给
第24章 垄断
第25章 垄断行为
第26章 要素市场
第27章 寡头垄断
第28章 博弈论
第29章 博弈论的应用
第30章 交换
第31章 生产
第32章 福利
第33章 外部效应
第34章 信息技术
第35章 公共物品
第36章 不对称信息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度解析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与政策实践 本书并非关于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学习指南,而是专注于宏观经济学领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贴合现实的分析框架。 ---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与核心概念(约400字) 本书伊始,我们将回归宏观经济学的基本议题:经济增长、商业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我们摒弃了简单化的定义,转而探讨这些概念在不同经济体制下动态演变的复杂性。 1. 衡量经济活动的深化理解: 国民收入核算的新视角: 不仅仅是GDP的计算,更深入剖析真实GDP与名义GDP的转换、潜在产出的测算方法及其在评估经济衰退程度时的局限性。特别关注绿色GDP、社会福利核算(Beyond GDP)的前沿研究。 价格水平的计量陷阱: 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平减指数的优缺点进行细致对比,并探讨核心通胀的构建及其对货币政策制定的影响。 2. 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 内生增长理论的再审视: 详细阐述Romer和Lucas模型,重点分析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如何内生地推动经济增长,而非仅仅将其视为外生变量。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增长: 探讨产权保护、法治健全性和政府效率在长期资本积累和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3. 商业周期的本质: 区分真实商业周期(RBC)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解释,分析技术冲击、需求冲击和金融摩擦如何驱动短期波动。 --- 第二部分:核心宏观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约550字)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聚焦于构建和运用主流宏观经济模型来解释政策效果。 1. 经典的AD-AS框架的拓展: 动态调整过程: 将静态的AD-AS模型转化为动态调整模型,引入通胀预期和适应性预期对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影响。 供给侧冲击的复杂性: 模拟能源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等供给侧冲击如何通过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导致滞胀的出现。 2.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导论: 结构化建模思维: 介绍DSGE模型的基本要素——代表性家庭、代表性厂商和中央银行的优化问题。重点讲解如何利用拉格朗日函数和欧拉方程来推导行为决策。 模型校准与模拟: 演示如何使用实际数据校准模型参数,并通过冲击(如生产率冲击或偏好冲击)来模拟经济变量对这些冲击的响应轨迹。 3.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争论: 李嘉图等价性的检验: 深入探讨在不同市场结构和预期假设下,政府增发债务或减税对私人消费的影响。 挤出效应与乘数效应的权衡: 利用IS-LM或更现代的DSGE框架,分析在流动性陷阱、充分就业和通胀约束环境下,财政乘数的实际大小。 --- 第三部分:货币政策、金融摩擦与开放宏观(约550字) 本部分转向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金融中介的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1. 现代货币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泰勒规则的演变: 分析标准泰勒规则在零利率下限(ZLB)时的失效,并重点解析量化宽松(QE)、前瞻性指引(Forward Guidance)等非常规货币工具的作用机制、有效性和潜在的副作用(如资产泡沫)。 通胀目标制的辩论: 比较名义GDP目标制与纯粹的通胀目标制,探讨在经济不确定性高企时如何设定最优的反应函数。 2. 金融摩擦与宏观经济的耦合: Bernanke-Gertler-Gilchrist (BGG) 框架: 详细介绍金融加速器机制,解释金融状况(如借贷价差、抵押品价值)如何放大初始的宏观冲击,从而加剧商业周期的波动。 资产负债表效应: 分析债务负担(Leverage)如何影响企业和家庭的投资与消费决策,及其对危机后复苏速度的制约。 3.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管理: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局限与超越: 在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下,分析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和不完全流动时的政策选择。 全球失衡与汇率传导: 探讨经常账户失衡的长期可持续性,以及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胀和贸易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新兴市场面对的“三元悖论”困境。 --- 本书的特点在于强调模型的动态性和政策的权衡取舍,注重将抽象的理论模型与21世纪初以来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如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冲击)进行深度结合分析。它要求读者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基础,以便真正理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中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听起来就很有挑战性,我怕自己基础不够,跟不上。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像我之前看的一些教材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数学模型和定义,而是更注重概念的直观理解和理论的实际应用。比如,在讲到垄断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利润最大化的数学公式,而是先从垄断者如何定价,如何考虑需求弹性入手,让你先体会到垄断行为背后的经济学逻辑,然后再引出具体的模型。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剖析,比如“搭便车”问题、外部性如何导致市场失灵等,这些案例都非常贴切,让我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影子。而且,书中的图示也画得特别清晰,很多复杂的曲线图,配合文字讲解,一下子就能明白其含义。我做练习题的时候,发现很多题目都能联系到书上的例子,这让我做题的时候更有方向感,不再是机械地套公式,而是能够进行灵活运用。这种“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对我这样比较“理论小白”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

对于我这种需要大量练习来巩固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本书的练习题部分简直是太有价值了!它不像某些参考书那样,题目要么太简单,要么就难度跳跃太大。这本书的题目难度设置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辨析题,到需要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再到需要分析复杂情境的应用题,都覆盖得非常全面。更重要的是,很多题目都非常贴近实际经济生活,让我感觉自己学习的不是一堆枯燥的理论,而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我在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遇到瓶颈,但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背后的解析(虽然我这里说不包含具体内容,但可以描述练习题的价值),我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或者掌握新的解题技巧。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此处为不包含实际内容的评价)不仅仅是给出答案,而是会详细解释解题思路和关键步骤,这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通过这本书大量的练习,我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对中级微观经济学的各个章节有了更扎实的掌握。

评分

说实话,以前学微观经济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脑子里一团浆糊”。各种各样的模型、曲线、公式,感觉都记住了,但就是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也无法灵活运用。这本书就像一个“点亮”的火把,把所有零散的知识点都串联了起来。它在章节的开头,通常会先回顾上一章的核心内容,然后引出本章要讲的新概念,并且强调新概念是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扩展或解决之前问题的。我尤其喜欢它在解释一些抽象概念时,会穿插一些非常接地气的例子。比如,在讲到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时候,作者就用污染和公共物品这两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把理论讲得非常透彻,让我能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市场在这个时候会“失灵”。而且,书中的练习题质量很高,很多题目都能引发我深入思考,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考察我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我做题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自己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

评分

这本《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四版)》真是把我从微观经济学的迷雾中解救了出来!我之前一直是那种学得很迷茫的学生,感觉书本上的理论虽然严谨,但就是抓不住核心,做题更是磕磕绊绊。拿到这本书后,我简直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首先,它的逻辑梳理能力太强了。作者用非常清晰的语言,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弹性、市场失灵等,一一拆解,并且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瞬间就打通了我理解的任督二脉。我尤其喜欢它对每一个重要理论的推导过程的详细讲解,不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公式,而是循序渐进,让你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而且,每章后面精心设计的练习题,难度梯度也掌握得非常好,从最基础的概念辨析,到复杂的应用计算,都覆盖到了。我按照书上的方法,一步一步做题,竟然发现自己真的能理解题目在考什么,也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解决。以前做错题,往往是不知道错在哪里,现在我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回到书上对应的部分进行巩固,这种学习的反馈机制太棒了!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学科,最关键的就是要掌握核心的分析框架和工具。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微观经济学原理时,都非常强调其背后的逻辑和推理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结论。例如,在讲到博弈论的时候,书中详细介绍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并且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博弈例子,比如囚徒困境,来阐释这个概念是如何在各种互动情境下形成的。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讲解,它不仅仅给出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个术语,还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在不同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如何影响交易的,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很有针对性,很多题目都是基于现实经济现象提出的,需要你运用所学的微观经济学工具去分析,这极大地锻炼了我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感觉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用微观经济学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