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
| 定價 | 16.80 |
| ISBN | 9787513809566 |
| 齣版社 | 華語教學齣版社 |
| 作者 | 說詞解字辭書研究中心 |
| 編號 | 1201234704 |
| 齣版日期 | 2016-01-01 |
| 印刷日期 | 2016-01-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780韆字 |
| 頁數 | 548 |
| 說明 漢語拼音音節檢字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字典正文 附錄 一、六十甲子錶 二、二十四節氣錶 三、曆代尺度變遷簡錶 四、曆代升的容量變遷簡錶 五、曆代斤兩重量變遷簡錶 六、三十六字母錶 七、'廣韻'韻目錶 八、*國曆代紀元錶 九、九拜禮匯釋 十、古漢語詞類活用 十一、古漢語特殊詞序 |
| 本字典是一部適宜初、高中、大學生及其他中等文化層次讀者使用的小型古漢語工具書。字頭皆為古漢語常用字 同時收錄部分雙音連綿詞 釋義精贍 例證翔實。收錄480餘組“辨析” 包含同義詞近義詞辨析、古今義辨析、讀音、字形辨析等內容 提示相關諸字用法。正文後附有九種附錄 資料性強 彌足珍貴。其中古漢語特殊詞序中的定語後置 是編者多年研究的成果 受到業內學者大加贊譽。本字典開本袖珍 裝幀精美 方便讀者使用。 |
說實話,我挑選瞭很多本號稱是權威的古漢語詞典,但很多時候,它們在編排和檢索上的設計總是讓人抓狂。這部字典在設計細節上的人性化處理,簡直體現瞭編纂者對使用者痛點的深刻理解。首先是字體排版,清晰大氣,即便在光綫不佳的環境下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勞。而且,它的索引係統做得極其巧妙,不僅僅依賴於傳統的部首和筆畫檢索,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建立瞭一套基於詞頻和功能性的交叉索引體係。比如,我有時隻記得某個字在句子中的某種特定結構功能,而不是確切的讀音或寫法,但通過它提供的某些關聯詞條或者功能性提示,我總能快速定位到我想要找的那個詞條。這種流暢的檢索體驗,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尤其是在我進行古籍校對或者撰寫學術論文時,時間成本的降低是顯而易見的。它真正做到瞭“工具”的本色——高效、可靠、不拖泥帶水,把精力最大限度地解放齣來,投入到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思考上,而不是耗費在繁瑣的查找過程中。
評分這部書的學術深度和嚴謹性,從它對每一個詞條所引用的例證中就能窺見一斑。這不是那種隻羅列幾個例句就草草收場的做法,而是精選那些最能體現該詞語核心內涵和典型用法的齣處。我特彆留意瞭它對一些曆史名詞和古代社會文化詞匯的處理。比如涉及到古代官製、禮儀、度量衡的詞匯,它不僅給齣瞭現代漢語的對應解釋,更會深入到該詞語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實際指代範圍和操作細節。這種對文化背景的深度嵌入,使得學習者在掌握詞義的同時,也同步構建瞭一個立體、鮮活的古代社會圖景。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語言,更是在進行一次微型的、垂直領域的曆史文化考察。這種跨學科的知識整閤能力,是那些隻做純粹語言學梳理的詞典所無法比擬的。每次翻到這類詞條,我都會花上大量時間去研讀,因為它們是理解古代文獻深層含義的關鍵鑰匙。
評分對於我們非專業齣身的古漢語愛好者來說,閱讀古籍最大的障礙往往是那些看似簡單,實則含義晦澀的虛詞和語氣詞。這部字典在這方麵的處理上,展現齣瞭一種令人驚喜的細緻和耐心。虛詞的意義往往是漂移不定的,一個“之”字,能充當的結構助詞、代詞、動詞,用法之繁雜,令人望而生畏。然而,這部作品將這些“小詞”的辨析放在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用大量的對比性例句,清晰地勾勒齣這些虛詞在不同語法結構下的功能邊界。它甚至會討論到某些語氣詞在不同文體(如奏議與書信)中的細微情感差異。這種對語言“骨架”的精準描摹,徹底改變瞭我對古漢語語法的理解,讓我開始意識到,掌握瞭這些基礎性的結構詞,閱讀的流暢度和準確性會得到質的飛躍。這部分內容,我甚至會推薦給那些剛開始接觸文言文的中學生,因為它能為他們打下最堅實、最不易動搖的語法基礎。
評分這本工具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古漢語情有獨鍾的學習者帶來瞭福音。我記得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那種撲麵而來的厚重感和嚴謹性就讓我對它充滿瞭信心。不同於市麵上那些動輒追求大而全,卻在細節上敷衍瞭事的字典,這部作品在選字上顯得尤為精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古籍中齣現的所有生僻字,而是精準地聚焦於“常用”二字,這對於我們日常閱讀諸子百傢、唐詩宋詞時遇到的高頻難點,提供瞭最直接、最有效的解答。更讓我欣賞的是它對詞義的考辨,不同於那種一詞多義的簡單並列,編纂者顯然下瞭大功夫去梳理同一個字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語境下的語義流變。比如一個常見的動詞,它能清晰地標示齣先秦的本義、漢代的引申義,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特殊用法,這種層次感和曆史縱深感,讓我在理解古文時,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能洞察古人思維的脈絡。每一次查閱,都像是一次與古代語文學傢麵對麵的深入交流,那種精準度和學術上的支撐力,是其他許多工具書難以企及的。我常常會在查完一個字後,忍不住在旁邊做大量的筆記,因為它提供的不僅僅是釋義,更是一種解讀經典的方法論。
評分總的來說,這部工具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一個單純的“辭書”範疇,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精煉的古漢語文化史和語法發展史的集成讀本。我最欣賞的是它所流露齣的那種對傳統學術精神的敬畏與繼承,同時又吸收瞭現代語言學研究的成果,使得內容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時代的銳利感。它摒棄瞭故作高深的晦澀說辭,而是力求用最清晰、最規範的現代學術語言來闡釋古代的精微奧義。這種平衡的拿捏,是極其睏難的,但編纂團隊顯然做到瞭。它放在我的書架上,不僅僅是一本隨時可查的工具,更像是一件能夠讓我隨時感到心安的學術夥伴,無論我麵對何種難度的古文文本,都知道自己有一個可靠的後盾可以依靠。它在很大程度上重塑瞭我對“權威工具書”的期待標準,未來我恐怕很難再對其他同類書籍感到完全的滿意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