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字典词典/工具书 书籍 |
| 作者: |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
| 定价: | 119.9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ISBN: | 9787100099806 |
| 印次: | |
| 版次: | 2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古代汉语词典》自1998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至今已经过去了15年,有要进行一次系统的修订,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此次修订,在释义和书证以及书写体例等方面做了大量查漏补缺的工作,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收集了古代正统书面语写作中的大量单字与词汇。 第2版收录单字约14200个(包括和异体字),复音词约28000条。第1版收单字10000个,复音词24000条。 |
| 目录 | |
|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检字表 (一)部目录 (二)检字表 词典正文 |
| 编辑 | |
释疑解惑 融通古今 北京大学张双棣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殷国光教授主持修订 语文教师、中学生、文字工作者案头 品牌辞书,读者认同。荣获第三届国家辞书奖二等奖。 其主要修订工作: 1. 释义和书证是本次修订的,释义不妥或有硬伤的改正之,书证有误或年代较晚的更换之。更换书证,其时代按以下分期: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及以下。 2. 增加了一些有文献用例的单字,相应删去一些仅见于字书而没有书证的生僻字。复音词也做了某些调整,有所增删。 3. 通假音读本字的读音,不单立音项;凡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者,在通某之后,用括号标出所读本字的读音,如锡,通“赐”(cì)。 4. 异体字从严掌握,凡音义有别者,不做异体处理,如“修”“脩”,“雕”“琱”“彫”“鵰”等皆单立字头。 5. 引书体例略作修改,如《楚辞离骚》改为屈原《离骚》,不出《楚辞》;《文选东京赋》改为张衡《东京赋》,不出《文选》。 6. 根据《汉字部表》和《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归部规范》,重新编制了《部检字表》。基本采纳《通用规范汉字表》,表外字不做类推简化。 |
我最欣赏这部词典的“系统性”和“索引的便捷性”。很多厚重的工具书,虽然内容详实,但如果你不清楚你要找的那个词的具体词条形式,很容易在茫茫词海中迷失方向。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在索引部分的编排上体现了极高的用户友好度。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拼音和部首索引,更厉害的是,它似乎为“近义词辨析”和“相关词组”设置了非常智能的交叉引用系统。当你查阅一个词时,它会像一个导游一样,自然而然地将你引导到与之相关联的、你可能忽略的知识点上。这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将“查阅”的行为转化为了“探索”的过程。我常常因为查一个词,顺藤摸瓜地学习了一整组相关的文化概念,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网络。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查字工具”,而是一套完整、严谨、且富有启发性的古代汉语学习与研究体系,是每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意的人都应该珍藏的宝藏。
评分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简直是考据癖和文史爱好者的福音!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扎实的装帧所折服,这绝不是那种糊弄人的速成读物。翻开内页,那密集的、却又排版得井井有条的小楷字体,瞬间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一些生僻词条的释义,简直细致入微,不仅仅给出了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它会溯源,会考证不同历史时期同一词汇的意义演变。比如我查阅“稽”这个字时,它不仅解释了“查考”的意思,还引述了《尚书》中的用法,对比了魏晋和唐代的语境差异,甚至还附带了相关的常用词组,让人对这个字的理解立体而全面。这种深入骨髓的学术精神,让我在阅读古籍时,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句子瞬间变得豁然开朗。它不只是一个工具,更像是一位博学的老师,耐心地为你铺陈古代语言的脉络,让人在查阅的过程中就能享受到学术的乐趣。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学或哲学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是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
评分说实话,我对工具书通常抱有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实用主义态度,但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古代文化精华库,而不仅仅是词语的堆砌。它的编纂者显然是在力求“全”与“精”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它在词条结构上所体现出的那种匠心独运。比如,在解释一些带有浓厚古代社会文化背景的词汇时,它不会仅仅停留在语言学层面,还会加入简短的文化背景注释。拿“礼部”来说,它清晰地梳理了自唐代以来其职能的变迁,这对于理解古代的官制和士人生活至关重要。而且,它的收词量极其庞大,即便是那些在当代研究中已经很少被提及的、只存在于极少数地方志或宗教典籍中的词汇,也几乎都能查到。这极大地拓展了我阅读的边界,让我有底气去触碰那些以前望而却步的冷门文本。它不是那种翻两下就扔到一边的参考书,而是那种需要你静下心来,与它进行长期对话的伙伴,每一次重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诗词颇有研究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古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是最大的拦路虎。很多时候,我们用现代汉语的理解去套用古文,导致对诗句意境的把握出现偏差。这部词典最打动我的地方就在于它对这种歧义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并列罗列出所有的解释,而是会清晰地标注出不同义项的适用年代和语境,甚至有些还会引用权威学者的观点来佐证其解释的侧重点。我前段时间在校勘一本宋代笔记时,遇到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动词,翻阅了手头好几本零散的词汇小册子都不得要领,直到查到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它在一个小小的注释里,用一个典故点明了其在当时特有的、带有贬义的引申义。这种精准打击式的释义,简直是为解决实际阅读难题而生的。它的权威性和细致性,使得我在引用或进行文本分析时,心里都有了一个坚实的后盾,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本解读的信心和准确度。
评分说实话,购买工具书往往伴随着一种“开盲盒”的忐忑,因为很多号称“权威”的词典,内容更新缓慢,或者在重点领域有所偏颇。然而,这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明显体现了新世纪以来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我尤其关注它对一些新近出土文献(比如竹简、帛书)中新发现词汇或特殊用法的收录情况,这一点上,它做得相当出色。它不像一些陈旧的词典那样故步自封,而是展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学术活力。例如,它对一些战国策名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结构分析,也比我过去使用的版本更加精炼和现代化。排版和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字体清晰锐利,纸张厚实,即便长时间在灯下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对于需要频繁查阅、高强度使用的用户来说,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实在难能可贵,这让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耐用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