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而属于具有历史变动性的制度形式。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模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借鉴苏联检察制度模式而成。该制度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演进形成,既吸收了苏联检察制度理论的精华,也历经时代洗涤和本土化发展,具有了中国特色,并以极强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
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俄罗斯成为苏联国际法的继承者,并以西方三权分立模式为参照,设计并确立了新的国家政体和司法体制。当代俄罗斯的检察制度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变革,逐渐具有了自身的制度特色。基于比较法视野对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国当下的检察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经验,能更好地推动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的概况
一、清末民国两国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概述
二、新中国成立之初两国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
三、当代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的方法
一、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
二、理论比较研究的方法
三、规范比较研究的方法
四、功能比较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的内容
一、比较研究的对象
二、比较研究的范围
三、比较研究的内容
第四节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章检察权属性定位比较
第一节检察权属性的宪法定位
一、中国检察权的宪法定位
二、俄罗斯联邦检察权的宪法定位
三、检察权宪法定位比较分析的启示
第二节检察权属性定位的理论比较
一、当代中国检察权定位的理论争议
二、当代俄罗斯检察权定位的理论争议
三、两国检察权理论定位比较的启示
第三章检察机关组织系统比较
第一节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一、中国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二、俄罗斯检察机关的组织体系
三、检察机关组织体系设置的原则
第二节检察机关内部组织结构
一、中国检察机关内部组织结构
二、俄罗斯检察机关内部组织结构
三、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的原则
第三节检察机关领导体制
一、中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二、俄罗斯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三、两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比较
第四章检察权行使原则比较
第一节俄罗斯检察权行使原则及其特点
一、法制原则
二、独立原则
三、集中原则
四、统一原则
第二节当代中国检察权行使原则
一、法治原则
二、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三、检察一体原则
四、客观公正原则
五、正当程序原则
六、保障人权原则
第三节两国检察权行使原则之比较及启示
一、中俄检察权行使原则比较
二、中俄两国检察权行使原则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检察机关的职权比较
第一节我国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
一、我国检察机关职权配置的历史演进
二、我国检察权的配置格局
第二节俄罗斯检察机关的职权配置
一、俄罗斯检察机关职权的历史演进
二、俄罗斯检察权配置的格局
第三节两国检察权配置之比较及启示
一、定位于检察监督的职权配置
二、一般监督职权比较
三、诉讼监督职权的比较与启发
第六章检察人员选任制度比较
第一节检察官任职资格比较
一、中国检察官任职资格
二、俄罗斯检察官任职资格
三、中俄检察官任职资格比较
第二节检察官选任制度比较
一、中国检察官选任制度
二、俄罗斯检察官选任制度
三、中俄检察官选任制度比较
第三节检察官奖惩与晋升制度
一、中国检察官奖惩制度
二、俄罗斯检察官奖惩制度
三、中俄检察官奖惩制度比较
第四节检察官培训与职业保障制度
一、中国检察官培训与职业保障制度
二、俄罗斯检察官培训与职业保障制度
三、中俄检察官培训与职业保障制度比较
第七章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比较
第一节中俄刑事诉讼监督概述
一、中国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二、俄罗斯刑事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第二节中俄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历史沿革比较
一、中国刑事诉讼监督的历史沿革
二、俄国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发展演变
三、中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发展沿革比较
第三节中俄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比较
一、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检察监督
二、俄罗斯刑事诉讼检察监督
三、中俄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比较
第八章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比较
第一节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一、中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二、俄罗斯民事检察监督概述
三、中俄民事检察监督内涵比较
第二节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检察中的地位
一、中国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检察地位
二、俄罗斯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检察地位
三、中俄民事诉讼检察地位比较
第三节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
一、中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方式
二、俄罗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
三、中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方式比较
第四节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范围
一、中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二、俄罗斯联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三、中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范围比较
第九章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比较
第一节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一、中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概述
二、俄罗斯行政检察监督概述
三、中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内涵之比较
第二节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检察职能
一、中国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程序中的职能
二、俄罗斯行政检察监督的职能
三、中俄行政检察监督职能之比较
第三节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一、中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范围
二、俄罗斯行政案件检察监督的范围
三、中俄行政案件的监督范围之比较
第四节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
一、中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方式
二、俄罗斯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
第十章中俄专门检察制度比较
第一节军事检察制度
一、当代俄罗斯联邦军事检察制度
二、当代中国军事检察制度
第二节运输检察制度
一、当代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
二、当代中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
第十一章检察制度发展改革比较
第一节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
一、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历程
二、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内容
三、俄罗斯检察制度的改革成效
第二节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
一、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历程
二、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成效
三、中国检察制度的改革走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建国,汉族,生于1968年12月,河南商水人,现任教于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博士后。兼任郑州大学宪法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优秀省管专家,河南省法治智库专家,河南省“六五”普法讲师团高级讲师。曾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宪法行政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获博士后证书;2011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司法制度和列宁法学思想。代表著作:《列宁司法思想研究》《列宁检察权思想理论研究》;另主编参编著作6部,已在《法学》《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律适用》《河北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列宁民主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3AFX001),并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
这本《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光看名字就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而且是法律出版社旗舰店出品,作者是王建国等,这几点结合起来,我个人对这本书的质量有着很高的期待。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比较法学的书籍,但很多都偏重于理论性的宏大叙事,缺乏具体的细节和实践层面的探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在比较两国检察官的权力边界时,是否能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来分析?两国在处理跨国犯罪、追逃追赃等问题时,检察机关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否存在一些协作机制,或者说是在这方面存在哪些挑战?我也很想了解,两国检察制度在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各自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是否存在类似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侦查监督、纠正违法等方面,两国的做法有何不同?这本书是否能通过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中俄检察制度的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两国司法制度的诸多疑问,也希望它能成为我进一步学习相关领域知识的起点。
评分对于《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这本书,我非常好奇它会在多大程度上触及两国检察制度的现代化进程。我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中国的检察制度还是俄罗斯的检察制度,都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这本书是否会关注这些改革的动因、内容和效果?例如,中国近年来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这对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工作方式产生了哪些影响?俄罗斯在近年来是否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或者说,其检察制度在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我特别关注的是,两国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检察工作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分享?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在证据审查、风险评估、案件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我也对两国检察官的职业发展、培训体系以及其社会声誉进行比较感兴趣。一个健康的检察制度,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框架,还需要高素质的检察队伍作为支撑。这本书是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见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动态的视角,来审视中俄两国检察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而不仅仅是静态的对比。
评分当我看到《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两国在司法独立性、检察官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上的异同。众所周知,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而检察官作为国家法律监督的重要主体,其权力如何受到制约,避免滥用,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两国在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体系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的成效。例如,中国的“派驻检察”制度与俄罗斯的“检察院监督”制度在运作方式和效果上有什么本质区别?在防止和纠正侦查机关的违法行为、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方面,两国的检察机关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存在一些“同案不同判”或者说“选择性司法”的现象,而检察机关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也对两国在反腐败斗争中,检察机关的定位和作用感到好奇。在加强反腐力度、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如何确保法律的公正适用,防止权力寻租,是需要深思的问题。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更有效、更公正的检察监督体系的启示?
评分《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这个书名让我感到内容会非常“硬核”,充满了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我想了解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两国检察制度在程序公正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在刑事诉讼中,追求程序正义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资源,而追求效率则可能面临牺牲部分程序保障的风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分析两国在处理这一矛盾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例如,在提起公诉的审查阶段,两国检察机关如何平衡案件的复杂性、证据的充分性与诉讼的及时性?在庭审过程中,检察官如何有效地履行其公诉职责,同时又不剥夺被告人的辩护权利?我也对两国在刑事和解、轻罪治理等方面的实践感兴趣。这些都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检察机关面临的新挑战。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俄两国在这些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关于不同国家如何处理程序与效率关系的宝贵视角,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推动我国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中俄检察制度比较研究》,一看就知道是探讨两个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一直对比较法学很感兴趣,总觉得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法律,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的法律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也能从中借鉴一些好的经验。俄罗斯的法律体系,尤其是其检察制度,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的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这正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中俄两国检察官的职能、权限、地位以及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深入分析两国检察制度在历史发展、理论基础和实践运作上的异同点。例如,两国在审查起诉、公诉、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些独特的设计和机制?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理论观点?我非常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复杂的问题,让我这个法律门外汉也能有所收获。同时,我也关心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作者是如何进行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参考文献是否齐全?论证过程是否严密?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