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看不见的手(的思想-英汉双语版)
:14.00元
作者:(英)斯密 著,马睿 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0125242
页码:2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目录
1 论劳动分工
2 劳动分工的理
3 商业体系的理
4 对于商品进口实施的限制
5 限制的不合理性
6 农业体系
内容提要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用“看不见的手”来比喻看不见的引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在良好的人类社会制度基础上,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发地产生出良好的社会规范和伦理秩序。但在一般的学术研究中,“看不见的手”这一比喻已经变们谈起具有神奇作用的市场格体系、经济运作机制甚至资本主义的道德基础时的常用语,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支持者也把它看作重要的则和信条。本书针对学术界围绕“看不见的手”展开的讨论进行梳理,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的相关论述为基础对“看不见的手”进行解读。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着实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消化。它的行文结构严谨,逻辑推演层层递进,几乎不留一丝含糊的空间。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来说,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核心概念。我发现,很多关键段落我不得不来回阅读三四遍,才能真正把握其精确的含义。不过,正是这种挑战性,让最终的理解显得格外有价值。它不是那种让你轻松消遣的读物,而是要求你拿出学者般的耐心和毅力,去攀登知识的高峰。成功“攻克”一章后的成就感,远超于阅读其他任何轻松愉快的作品。
评分作为一本具备如此深厚学术底蕴的著作,它对于提升个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助益是无可估量的。它教会我的,远不止于经济学原理本身,而是一种看待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面对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信息和观点,我开始不自觉地去探究其背后的驱动力和潜在的利益关系,这种“追根溯源”的习惯正是这本书潜移默化给予我的礼物。它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场景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能够带着一种更具穿透性的眼光去审视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重塑了读者的认知工具箱,使我成为了一个更有警觉性、更有思考深度的观察者。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所构建的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令人叹服。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层面,更致力于构建一套解释现象的底层模型。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力量,作者似乎预见到后世将出现无数的经济争论,并提前为这些争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种前瞻性和包容性,使得这本书即便在时代背景有所变迁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像是一张古老的地图,虽然细节可能已被新的发现所修正,但其整体的经纬度系统依然是所有后来者探索世界的基石,指引着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优的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那种略带复古的墨绿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能明显感觉到纸张的厚实和质感,这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我向来偏爱那些能带来深度思考的经典著作,而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显得非常用心,无论是中英文对照的呈现方式,还是字体字号的选择,都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下的功夫。这种精心雕琢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阅读仪式感的体现,让人愿意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智慧。我特别欣赏那种将经典内容以如此现代且高品质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努力,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为我书架增添了一抹沉稳的色彩。
评分初翻阅这本书时,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思想的穿透力。它仿佛一束强光,瞬间照亮了许多我过去认知中的模糊地带。我发现作者对于人性深处的洞察极其敏锐,他并非高高在上地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科学家的视角去剖析经济活动的底层逻辑。这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市场”的粗浅理解。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探险,我得跟上作者缜密的逻辑链条,才能跟上他思想的步伐。那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感,是阅读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真正挑战了我固有的思维框架,让我对世界的运转机制有了更宏大、更系统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