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001
XX部分學曆案的學理與實踐
導讀/001
01教案的革命:學曆案的由來/崔允漷/003
02學曆案在元濟高中的探索/盧明/014
第二部分開發學曆案的關鍵技術
導讀/039
01如何確定與敘寫“學習目標”?/翁洲/041
02如何撰寫與目標匹配的“評價任務”?/王建峰/048
03如何撰寫“資源與建議”以提供學習支架?/鬍水林/057
04如何設計“學習過程”以實現“真學習”?/王靜、王法明/064
05如何撰寫與利用“學後反思”?/黃桂鳳/076
06如何設計“作業”以提升作業價值?/賀旭東/083
07學曆案的教學範式: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曆/盧明/090
第三部分普通高中各學科學曆案精選
導讀/099
關於學曆案中有關符號的說明/100
01語文:始得西山宴遊記/翁洲、瀋翔、範萍、楊建國/101
02數學: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黃桂鳳、盧明、鬍水林、馬喜君、張艷宗/109
03英語:Healthy Eating/李俊、吳國軍、唐慧紅、湯吉、曹麗燕/117
04物理:彈力/吳建惠、王建峰、徐建初、魏俊梟、範文旭/128
05化學:氯氣/吳偉、雍建紅、蘇艷麗、李梅/137
06生物:生物變異的來源/王靜、範國華、趙小娜、李湘、鄧漢軍/152
07政治:企業與勞動者/陳喆蓉、王法明、任馮明、許劍琪、張波/170
08曆史:美蘇爭鋒/劉立霞、許慧娟、田國華/179
09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賀旭東、靳利巧、張強/187
10信息技術:信息管理/周加峰、鬍紅燕、張紅光/197
11通用技術:簡單結構的設計/陳穎、趙剛/207
後記/219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 第二版
前言
緻謝
緒論
設計的兩個誤區
本書內容
本書受眾
關鍵術語
關於本書可能誤解的解釋
提醒與說明
第一章逆嚮設計
為什麼“逆嚮”是zuihao的
傳統設計的兩個誤區
逆嚮設計的三個階段
逆嚮設計模闆
設計標準
設計工具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關於設計過程的幾點說明
預覽
第二章理解“理解”
理解作為有意義的推斷
理解的可遷移性
理解作為名詞
專傢盲點
理解的證據
學生的誤解以及我們的感悟
第三章明確目標
標準製定
解析標準
究竟什麼是真正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務?
一個確定瞭優先次序的框架
發現大概念的更多建議
教師的“新裝”
根據遷移任務製定目標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總結
第四章理解六側麵
側麵1:解釋
側麵2:闡明
側麵3:應用
方麵4:洞察
方麵5:神入
側麵6:自知
理解六側麵對教與學的關鍵啓發
第五章基本問題:通嚮理解之門
問題:大概念航標
是什麼使一個問題成為基本問題?
技能領域的基本問題
專題性與綜閤性的基本問題
對基本問題更細緻的研究
基本問題:強調多元
提齣基本問題的技巧
使用基本問題的技巧
圍繞開放問題架構工作的重要性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預覽
第六章架構理解
辨彆理解的特徵
界定理解
主題性理解和綜閤性理解
理解與事實性知識
對技能的理解
內容標準和理解
確定和架構理解的技巧
理解和發展的問題
迴顧勾股定理
理解作為目標
對可預料誤解的認知
要認識到可能不隻有一種理解
理解的不可靠性和多元化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總結
第七章像評估員一樣思考
三個基礎性問題
一個非自然的過程
從“快照”到“剪貼簿”
真實錶現——必要而非虛飾
圍繞問題而不隻是圍繞練習進行設計
使用GRASPS架構錶現性任務
錶現性任務的教學片斷
使用理解六側麵作為評估藍圖
為評估使用基本問題
圍繞證據進行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預覽
第八章指標和效度
對指標的需求
從指標到量規
用量規評估理解
基於指標和量規進行逆嚮設計
側麵和指標
根據學生工作來設計和完善量規
效度的挑戰
逆嚮設計中的效度自評
信度:對評估模式的信心
通用指導原則
本章結束前的提醒
第九章設計學習
zuijia設計兼具吸引力與有效性
zuijia設計的特點
教學計劃中的WHERETO要素
W——學習方嚮(Where)和原因(Why)
H——吸引(Hook)和保持(Hold)
E——探索(Explore)和體驗(Experience),準備(Equip)和使能(Enable)
R——反思(Reflect),重新考慮(Rethink)與修改(Revise)
E——評價(Evaluate)工作及進展
T——量身定製(Tailor)
O——為zuijia效果而組織(Organize)
將設計元素有效整閤的技巧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下一個問題
第十章為理解而教
灌輸與揭示
教材和為理解而教
教師的主要作用:設計正確的體驗
揭示:深入主題的過程和論證
突破過度簡化:質疑過去和現在的理解
對教學時間和方式進行更多有目的的思考
迴到營養單元
謹防習慣和舒適引發的自我欺騙
將教學類型與內容類型相關聯
時機就是一切
需要更多的形成性評估
理解以及知識與技能的應用
鮑勃·詹姆斯的逆嚮設計實踐
預覽
第十一章設計過程
設計入門
修訂已有設計
標準,而非“菜譜”
設計中不可避免的睏境
解決睏境的拙見
調整
第十二章宏觀設計:將UbD作為課程框架
多大算大?
將基本問題作為課程和學科的基礎
跨學科的問題
圍繞錶現性任務製定課程框架
從任務到量規
為瞭理解將“範圍和序列”用於課程
內容的邏輯VS理解內容的邏輯
重新思考範圍及序列
激發興趣與反思、再反思
螺鏇式課程
更好的課程大綱
第十三章“雖然如此,但是……”
錯誤觀念1:“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不得不為瞭應試而教。”
錯誤觀念2:“雖然如此,但是……我們有太多內容要講。”
錯誤觀念3:“雖然如此,但是……這項工作太難,而且我也沒時間。”
結論
後記:開始行動吧
通過閤作提高成效
行動勝於空談
附錄:6頁模闆範例
術語錶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本書是浙江海鹽元濟高中“課堂變革——促進學生學習力提升”工程的一個實踐研究項目——“學曆案”的研究成果,全書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學曆案的學理與實踐;開發學曆案的關鍵技術;普通高中各學科學曆案精選。“學曆案”是對傳統教案的一場革命,改變瞭傳統課堂中“教”與“學”的關係,極大地激發瞭課堂的活力,實踐證明它可以成為提升學生學習力的有效“抓手”。
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 第二版
什麼是理解?它和知道有什麼不同?為什麼理解是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我們如何知道學生達到瞭這個目標?在當前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情況下,我們怎樣纔能建設一套嚴謹的、有吸引力的課程體係,關注理解,注重學生的能力提升?
格蘭特·威金斯和傑伊·麥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中迴答瞭這些問題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問題。自1998年兩位作者將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UbD)這一理念引入教育領域開始,世界各地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用瞭UbD框架。通過藉鑒大量教師的實踐反饋,兩位作者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對UbD理念進行修訂和補充,用於指導教育工作者的課程體係建設、評估和教學設計。本書以優化的UbD模闆為核心,藉助各學科領域大量的實踐策略、工具和案例,解釋瞭逆嚮設計的基本原理;對一些關鍵概念作瞭清晰透徹的闡釋,比如大概念和基本問題;並關注理解六側麵如何豐富學生的學習。本書為教師設計者建設課程體係提供瞭一條清晰的路徑,確保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學習體驗。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