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江蘇人民齣版社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江蘇人民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佛學
  • 佛教
  • 辭典
  • 文化
  • 宗教
  • 哲學
  • 曆史
  • 中國文化
  • 丁福保
  • 江蘇人民齣版社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中流砥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4136589
商品編碼:28412522052
叢書名: 佛學大辭典

具體描述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佛學大辭典 
作 者:  丁福保  
定價:  980.00
ISBN號:  9787214136589
齣版社:  江蘇人民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精裝
齣版日期:  2017-10-1
印刷日期:  2017-10-1
編輯推薦
★近代著名藏書傢、目錄學傢丁福保耗時8年的心血結晶!
★多位專傢、學者精心整理、反復校勘7年!
★中國現代佛教辭典之嚆矢,迄今中國既係統、完整、全麵,又客觀、*、實用的“佛學辭典”!
★堪稱《佛學大辭典》簡體橫排版的鼻祖,是21世紀中國佛教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功德無量!
★全書共2560頁,4280韆字,30000餘條詞目,堪稱一部煌煌大典!
★精裝全四冊,雅緻綢布封麵,附高端綢布函套、精緻書簽,盡顯莊重與大氣!
★原佛學協會秘書長倪強等眾多專傢、學者鼎力推薦!
內容介紹
《佛學大辭典》由近代藏書傢、目錄學傢丁福保翻譯、編纂,共收詞目三萬餘條,內容包括佛教各種專門名詞、儀軌、典故、典籍、人物、史跡等。原書對每條詞目首先注明其詞性,如名數、物名、地名、書名、人名、術語、雜語、故事等,然後解釋其詞義,注明其齣處。 
經我們多方麵采集資料,發現國內目前尚無一部簡體、橫排的《佛學大辭典》,故我們決定校勘、整理這部《佛學大辭典》的簡體橫排版,力求達到普及佛傢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及保護佛學古籍資料的目的。 
《佛學大辭典》既可作為佛學愛好者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專業人士研究佛學的輔助材料,更可作為大中專院校的古籍典藏書籍。讓廣大佛學愛好者與佛學研究專傢可以“一書在手,萬事不問”。
作者介紹
丁福保,字仲祜,彆號疇隱居士,又號濟陽破衲,近代藏書傢、目錄學傢。中年開始篤信佛教,並以弘揚佛法、流通佛經為誌嚮,廣購佛學典籍,潛心研究,嘗試編寫佛教通俗讀本和注釋佛典。在閱讀、注釋佛典的過程中,有感於佛教經典文字艱澀,初學者不易瞭解其中奧妙,又感佛教典籍浩瀚、宗派林立、名數繁多,初學者無從入門,修學有素者亦難於檢索。於是,丁福保考慮,選擇佛典中所有專門名詞,去其重復,釋其意義,示其齣處,作為一切經的總注。這就是丁福保編纂《佛學大辭典》的初衷。 
丁福保一生著述等身,著有《佛學指南》《佛學初階》《佛學撮要》《六道輪迴錄》《佛學起信編》《金剛經箋注》《六祖壇經箋注》《一切經音義匯編》《佛學大辭典》等。其中流傳*廣、*為人所稱道的,是他翻譯並編纂的《佛學大辭典》。 
目錄
一畫 
一 
【一一】…………………………………… 1 
【一人作虛】……………………………… 1 
【一人當韆】……………………………… 1 
【一刀三禮】……………………………… 1 
【一九】…………………………………… 1 
【一九之教】……………………………… 1 
【一九之生】……………………………… 1 
【一大宅】………………………………… 1 
【一大劫】………………………………… 1 
【一大車】………………………………… 1 
【一大事】………………………………… 1 
【一大事因緣】…………………………… 1 
【一大三韆世界】………………………… 1 
【一三昧】………………………………… 2 
【一韆二百功德】………………………… 2 
【一山】…………………………………… 2 
【一弓】…………………………………… 2 
【一小劫】………………………………… 2 
【一丈六像】……………………………… 2 
【一叉鳩王】……………………………… 2 
【一門】…………………………………… 2 
【一門普門】……………………………… 2 
【一切】…………………………………… 2 
【一切無障礙】…………………………… 2 
【一切一心識】…………………………… 2 
【一切法】………………………………… 2 
【一切法高王經】………………………… 2 
【一切法義王經】………………………… 2 
【一切智】………………………………… 2 
【一切智者】……………………………… 3 
【一切智藏】……………………………… 3 
【一切智人】……………………………… 3 
【一切智智】……………………………… 3 
【一切智心】……………………………… 3 
【一切智地】……………………………… 3 
【一切智船】……………………………… 3 
【一切智相】……………………………… 3 
【說一切智】……………………………… 3 
【一切智忍】……………………………… 3 
【一切智無所畏】………………………… 3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3 
【一切智經】……………………………… 3 
【一切經】………………………………… 3 
【一切經供養】…………………………… 4 
【一切經音義】…………………………… 4 
【續一切經音義】………………………… 4 
【一切經中彌陀偈】……………………… 4 
【一切處】………………………………… 4 
【一切如來】……………………………… 4 
【一切如來寶】…………………………… 4 
【一切如來智印】………………………… 5 
【一切世間】……………………………… 5 
【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5 
【一切有為】……………………………… 5 
【一切有部】……………………………… 5 
【一切有情】……………………………… 5 
【一切皆成】……………………………… 5 
【一切智句】……………………………… 5 
【一切佛會】……………………………… 5 
【一切即一】……………………………… 5 
【一切義成】……………………………… 5 
【一切萬物】……………………………… 5 
【一切萬法】……………………………… 5 
【一切諸佛】……………………………… 5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5 
【一切諸佛秘藏之法】…………………… 6 
【一切種智】……………………………… 6 
【一切種識】……………………………… 6 
【一切人中尊】…………………………… 6 
【一切如來定】…………………………… 6 
【一切皆空宗】…………………………… 6 
【一切真言心】…………………………… 6 
【一切真言主】…………………………… 6 
【一切智慧者】…………………………… 6 
【一切佛心印】…………………………… 6 
【一切普門身】…………………………… 6 
【一切遍智印】…………………………… 6 
【一切法生界印】………………………… 6 
【一切佛頂輪王】………………………… 6 
【一切菩薩真言】………………………… 6 
【一切種妙三昧】………………………… 6 
【一切法界自身錶】……………………… 6 
【一切無上覺者句】……………………… 6 
【一切無障法印明】……………………… 6 
【一切流攝守因經】……………………… 7 
【一切如來諸法本性清淨蓮華三昧】…… 7 
【一切如來必定印】……………………… 7 
【一切如來所生印明】…………………… 7 
【一切如來金剛誓誡】…………………… 7 
【一切如來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7 
【一切如來寶冠三界法王灌頂】………… 7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7 
【一切如來摩訶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 
成就種種事業三昧】…………………… 7 
【一切如來頂白傘蓋經】………………… 7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遍一切無能障礙 
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7 
【一切法界決定智印】…………………… 7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7 
【一切處無不相應真言】………………… 7 
【一切虛空極微塵數齣生金剛威德大寶 
三昧】…………………………………… 7 
【一分傢】………………………………… 7 
【一心】…………………………………… 8 
【一心閤掌】……………………………… 8 
【一心歸命】……………………………… 8 
【一心正念】……………………………… 8 
【一心稱名】……………………………… 8 
【一心專念】……………………………… 8 
【一心念佛】……………………………… 8 
【一心不亂】……………………………… 8 
【一心金剛寶戒】………………………… 8 
【一心敬禮】……………………………… 8 
【一心頂禮】……………………………… 8 
【一心三觀】……………………………… 8 
【一心三智】……………………………… 9 
【一心三惑】……………………………… 9 
【一化】…………………………………… 9 
【一化五味之教】………………………… 9 
【一分菩薩】……………………………… 9 
【一中】…………………………………… 9 
【一中一切中】…………………………… 9 
【一中劫】………………………………… 9 
【一日】…………………………………… 9 
【一日經】………………………………… 9 
【一日齋】………………………………… 9 
【一日佛】………………………………… 9 
【一日三時】……………………………… 9 
【一月三舟】……………………………… 9 
【一月三身】…………………………… 10 
【一毛端】……………………………… 10 
【一水四見】…………………………… 10 
【一代】………………………………… 10 
【一代教】……………………………… 10 
【一代五時佛法】……………………… 10 
【一代三段】…………………………… 10 
【一代半滿教】………………………… 10 
【一生果遂】…………………………… 10 
【一生不犯】…………………………… 10 
【一生補處】…………………………… 10 
【一生補處菩薩最勝大三昧耶像】…… 10 
【一生入妙覺】………………………… 10 
【一生所係菩薩】……………………… 10 
【一句】………………………………… 10 
【一句子】……………………………… 10 
【末後一句】…………………………… 11 
【一句投火】…………………………… 11 
【一句道盡】…………………………… 11 
【一由旬】……………………………… 11 
【一由繕那】…………………………… 11 
【一四天下】…………………………… 11 
【一四句偈】…………………………… 11 
【一目多伽】…………………………… 11 
【一白三羯磨】………………………… 11 
【一隻眼】……………………………… 11 
【一印】………………………………… 11 
【一印頓成】…………………………… 11 
【一印會】……………………………… 11 
【一印二明】…………………………… 11 
【一字】………………………………… 12 
【一字文殊】…………………………… 12 
【一字不說】…………………………… 12 
【一字禪】……………………………… 12 
【知之一字】…………………………… 12 
【善解一字】…………………………… 12 
【一字三禮】…………………………… 12 
【一字金輪】…………………………… 12 
【一字金輪法】………………………… 13 
【一字金輪佛頂法】…………………… 13 
【一字佛頂真言與佛眼真言】………… 13 
【一字業】……………………………… 13 
【一字輪王咒】………………………… 13 
【一字佛頂輪王經】…………………… 13 
【一字頂輪王經】……………………… 13 
【一字經】……………………………… 13 
【一字布身德】………………………… 13 
【一百八】……………………………… 13 
【一百八遍】…………………………… 13 
【一百八臂金剛藏王】………………… 13 
【一百八名陀羅尼經】………………… 13 
【一百八尊法身契印】………………… 13 
【一百八名梵贊】……………………… 14 
【一百五十贊佛頌】…………………… 14 
【一百一十城】………………………… 14 
【一百一十知識】……………………… 14 
【一百八尊契印】……………………… 14 
【一嚮】………………………………… 14 
【一嚮宗】……………………………… 14 
【一嚮記】……………………………… 14 
【一嚮齣生菩薩經】…………………… 14 
【一嚮小乘寺】………………………… 14 
【一嚮大乘寺】………………………… 14 
【一色】………………………………… 14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 14 
【一行】………………………………… 14 
【一行三昧】…………………………… 14 
【一行一切行】………………………… 15 
【一行居集】…………………………… 15 
【一光三尊】…………………………… 15 
【一成】………………………………… 15 
【一成一切成】………………………… 15 
【一地】………………………………… 15 
【一異】………………………………… 15 
【一多相容不同門】…………………… 15 
【一殺多生】…………………………… 15 
【一如】………………………………… 15 
【一如頓證】…………………………… 16 
【一如觀音】…………………………… 16 
【一因】………………………………… 16 
【一妄】………………………………… 16 
【一閤相】……………………………… 16 
【一迴忌】……………………………… 16 
【一那由多】…………………………… 16 
【一念】………………………………… 16 
【一念義多念義】……………………… 16 
【一念隨喜】…………………………… 17 
【一念三韆】…………………………… 17 
【一念不生】…………………………… 17 
【一念相應】…………………………… 17 
【一念相應慧】………………………… 17 
【一念業成】…………………………… 17 
【一念萬年】…………………………… 17 
【一念逾新羅】………………………… 17 
【一佛】………………………………… 17 
【一佛成道】…………………………… 17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一畫 
一 
【一一】(雜語)猶言逐一也。《首楞嚴經》曰:“現一一形,誦一一咒。”《觀無量壽經》曰:“一一指端有八萬四韆畫,猶如印 
文,一一畫有八萬四韆色,一一色有八萬四韆光,其光柔軟,普照一切。”《梵網經開題》曰:“一一字字,一一句句,皆是諸尊法曼陀 
羅身。”《觀智軌》曰:“即以陀羅尼文字,右鏇布列心月輪麵上觀,一一字皆如金色,一一字中,流齣光明,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一人作虛】(雜語)公案名。一人吐虛言,則萬人相傳為實也。《空榖集》雲:“有僧問興化存奘,多子塔前,共談何事?化雲: 
一人作虛,萬人傳實。”謂佛祖之大道,為言句思量所可及,一涉文字葛藤,則忽失真也。 
【一人當韆】(雜語)以一人之力當韆人。《涅槃經?6?1二》曰:“譬如人王有大力士,其力當韆,更無有能降伏之者,故稱此人 
一人當韆。” 
【一刀三禮】(雜語)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須禮拜三寶三次。畫像經文,謂之一筆三禮,又曰一字三禮。 
【一九】(術語)指彌陀而言。 
【一九之教】(術語)彌陀之教。迦纔《淨土論?6?1上》曰:“二八弘規,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遲東夏。” 
【一九之生】(術語)謂九品往生也。迦纔《淨土論?6?1上》曰:“二八之觀齊闊,一九之生同歸。” 
【一大宅】(譬喻)以長者之一大宅,譬三界之火宅。《法華經?6?1譬喻品》曰:“譬如長者有一大宅。”見“火宅”條。 
【一大劫】(術語)一個之大劫也。見“大劫”條。 
【一大車】 (譬喻)以一大車譬法華之妙法。又雲大白牛車。《法華經·譬喻品》曰:“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齣,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時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許玩好之具,羊車鹿車牛車,願時賜與捨利弗。爾時長者各賜諸子等一大車。”見“火宅”條下“火宅喻”。 
【一大事】 (術語)開顯實相妙理之事業,開示佛知見之事業也。一大者,實相之妙理,謂佛知見,即法華之妙法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齣現於世。”《文句·四上》曰:“一則一實相也,非五非三,非七非九,故言一也。其性廣博,博五三七九,故名為大。諸佛齣世之儀式,故名為事。”《止觀·一下》曰:“雲何為一?一實不虛故,一道清淨故,一切無礙人,一道齣生死故,雲何為大?其性廣博,多所含容(乃至)事者十方三世佛之儀式,以此自成佛道,以此化度眾生,故名為事。”《玄贊·三》曰:“大事體即智見,諸佛齣世,為此大事,四義明之,謂開示悟入。”[又]人之生死謂為大事。善導之《臨終正念訣》曰:“世之大事,莫越生死,一息不來,乃屬後生,一念若錯,便墮輪迴。” 
【一大事因緣】 (術語)為一大事之因緣。《文句·四上》曰:“眾生有此機,感佛名因,佛乘機而應,故名為緣,是為齣世本意。” 
【一大三韆世界】 (術語)一世界之中央有須彌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鐵圍山圍繞之,如是謂之一小世界。閤一韆一小世界,謂之小韆世界,閤一韆小韆世界,謂之中韆世界,閤一韆中韆世界,謂之大韆世界。夫以一小世界為單位數,則一大韆世界之數為一○○○○○○○○○也。其成立及破壞,無不相同。又為一佛所領之土。《俱捨論·十一》曰:“韆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韆;韆倍小韆,名一中韆界;韆中韆界,總名一大韆。如是大韆,同成同壞。”一大韆世界中含有小韆、中韆、大韆三種之韆,故一大三韆世界,謂之三韆大韆世界。 
【一三昧】 (術語)一行三昧之略。惟專心思一事,不顧其他也。 
【一韆二百功德】 (名數)六根清淨之功德也。《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韆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韆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韆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一山】 (雜名)以寺院多在山中,故一寺亦名一山。但一山之名廣,而一寺之稱狹。[又](人名)僧一寜,字一山。見“一寜”條。 
【一弓】 (雜語)尺度之量。言如弓之長也。《鶴林玉露·九》曰:“荊公詩雲:臥占寬閑五百弓。蓋佛傢以四肘為弓,肘一尺八寸,四肘蓋七尺二寸。其說齣譯梵。”《俱捨論·十二》曰:“二十四指,橫布為肘,竪積四肘為弓。”《頌疏·六》曰:“一肘有一尺八寸,一弓有七尺二寸。” 
【一小劫】 (術語)一增或一減之間曰一小劫,是新譯傢之說。閤一增一減曰一小劫,是舊譯傢之說。《法華經·化城喻品》曰:“諸佛法不現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又詳“劫”條。 
【一丈六像】 (圖像)一丈六尺之佛像,化身之形。《觀無量壽經》曰:“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詳“丈六”條下。 
【一叉鳩王】 (人名)譯曰甘蔗氏。《慧琳音義·二十六》曰:“又名日種善生,釋迦種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城。” 
【一門】 (譬喻)謂齣生死之道,譬如門也。《法華經·譬喻品》曰:“唯有一門,而復狹小。”《文句·五上》曰:“門者齣要路也。”《楞嚴經·一》曰:“十方如來一門超齣妙莊嚴路。”[又]入涅槃之門也。《安樂集·上》曰:“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一門普門】 (術語)亦曰一門即普門。言通一法則達一切法之道理也。《大日經疏·一》曰:“從此一門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門也。” 
【一切】 (術語)該羅事物之稱。《玄應音義》曰:“《說文》雲:一切,普也。普即遍具之義,故切宜從十。《說文》:十謂數之具,從七者俗也。”《史記》曰:“臣觀諸候王邸第百餘,皆高祖一切功臣。”同《索隱》曰:“此一切,猶一例,同時也,非如他一切,訓權時也。”《勝鬘經寶窟·中末》曰:“一切止是該羅之名。”《法苑珠林·二十八》曰:“一以普及為言,切以盡際為語。”《無量壽經慧遠疏·上》曰:“舉一名餘,故雲一切。”《智度論·三十》曰:“一切有二:一名字一切,二實一切。” 
【一切無障礙】 (雜語)言通達一切而無不及也。《法華經·神力品》曰:“能持此經者,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樂說無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 
【一切一心識】 (術語)梵名乾栗陀耶。十識之一。見“識”條。 
【一切法】 (術語)又名一切萬法、一切諸法。為總該萬有之稱。《智度論·二》曰:“一切法,略說有三種:一者有為法,二者無為法,三者不可說法,此三已攝一切法。” 
【一切法高王經】 (經名)《佛說一切法高王經》,元魏瞿曇般若流支譯,一捲。 
【一切法義王經】 (經名)《一切法高王經》之異名。 
【一切智】 (術語)佛智之名。三智之一。知瞭一切之法。此一切智對於一切種智,有總、彆二義。若依總義,則總名佛智,與一切種智同。若依彆義,則一切種智為視差彆界事相之智。一切智為視平等界空性之智也。先示總義,則《法華經·譬喻品》曰:“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同《化城喻品》曰:“為佛一切智,當發大精進。”《仁王經·下》曰:“滿足無漏界,常淨解脫身,寂滅不思議,名為一切智。”《中論疏·九末》曰:“知一切法,名一切智。”《華嚴經大疏·十六下》曰:“《智度論》雲:如函大蓋亦大,還以無盡之智,知無盡法,是故如來名一切智。”次示彆義,則為知一切平等空理之智。嘉祥之《法華經義疏·二》曰:“《般若三慧品》雲:知一切法一相,故名一切智,又雲知種種相,故名一切種智。”《法華經義經·六》曰:“一切智者,謂空智也。”《智度論·二十七》曰:“論一切種智之差彆,有人言無差彆,或時言一切智,或時言一切種智。有人言:總相是一切,彆相是一切種智;因是一切智,果是一切種智;略說一切智,廣說一切種智;一切智總破一切法中無明暗,一切種智觀種種法門破諸無明。”《大乘義章·十》曰:“舉六種之差彆,又以名聲聞緣覺之智。”《智度論·二十七》曰:“後品中佛說一切智,是聲聞闢支佛事,道智是菩薩事,一切種智是佛事。聲聞闢支佛但有總一切智,無有一切種智。” 
【一切智者】 (術語)謂具足一切智者,是佛之異稱。《法華經·藥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智度者,開道者,說道者。” 
【一切智藏】 (術語)知一切者之意。佛之尊稱。《善生經》曰:“如來即是一切智藏。” 
【一切智人】 (術語)同“一切智藏”條。《智度論·二》曰:“問曰:有一切智人,何等人是?答曰:是第一大人,三界尊,名曰佛。” 
【一切智智】 (術語)三智中之一切智,混聲聞緣覺之智,故為分彆彼一切智,而名佛智為一切智智。《大日經疏·一》曰:“梵雲薩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謂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實瞭知,名為一切智者。”又謂一切智智,譬如虛空界,離一切分彆,又如大地,為一切眾生所依,又如火界,燒一切無智之薪,又如風界,除去一切諸煩惱之塵,又如水界,一切眾生依之歡樂。又謂此智,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菩提心為因者,謂行者如實知自心也。大悲為根者,謂行者發悲願,拔眾生之苦,與以樂也。方便為究竟者,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仁王經·中》曰:“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 
【一切智心】 (術語)求一切智之心也。日本源信之《往生要集·中末》曰:“一切智心者,是第一義空相應心,或可是願求佛種智心。” 
【一切智地】 (術語)證得一切智之位,即佛果位也。《法華經·藥草喻品》曰:“其所說法,皆悉至於一切智地。” 
【一切智船】 (譬喻)乘人而運於一切智地岸之船,即佛也。《教行信證文類·二》曰:“能流入願海,乘一切智舟。” 
【一切智相】 (術語)梵語薩婆若多,一切智之相貌。《智度論·二十七》曰:“薩婆秦言一切,若多秦言相。” 
【說一切智】 (雜語)《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五願為說一切智願。《無量壽經·上》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願之意,謂欲往生我國土者,宜悉隨順佛智而演說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一切智忍】 (術語)六忍之一。見“忍”條。 
【一切智無所畏】 (術語)四無畏之一。見“四無畏”條。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經名)《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失譯,一捲。 
【一切智經】 (經名)佛為波斯匿王,分彆一切智之事,四姓之勝劣等者。攝於《中阿含經·五十九》。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