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
书名:冶炼烟气治理工艺与技术
定价:68.00元
ISBN:9787122316592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版次:1
页码:207
印次:1
绪论 / 1
一章 工艺技术创新 / 3
一节 非稳态SO2烟气转化技术 / 3
一、创新背景 / 4
二、SO2烟气转化原理 / 4
三、国内外转化工艺进展 / 10
四、转化技术创新 / 15
二节 复杂低浓度SO2烟气吸收技术 / 30
一、稳定性低浓度烟气钠碱法经济治理技术 / 30
二、柠檬酸钠法连续脱硫技术 / 41
三、复杂烟气低耗能活性焦脱硫技术 / 54
二章 清洁生产 / 68
一节 烟气源头清洁化治理 / 68
一、多炉窑烟气的联动混配治理 / 69
二、烟气除尘后酸水的洁净化治理 / 80
二节 末端达标资源化综合治理 / 89
一、废气洁净化治理 / 89
二、废水洁净化治理 / 95
三、杂散烟气极简清洁治理 / 102
三章 设备效能的提升 / 113
一节 填料塔中心进气和双层多孔截流布气装置的研发 / 113
一、初始布气——内筒式中心进气结构的设计/ 114
二、二次布气——双级多孔截流布气罩的开发 / 117
三、应用效果 / 118
二节 大型转化器环道布气结构的研发 / 119
一、环流进气分布装置的研究 / 120
二、环道辐射型气体分布装置的研发 / 122
三、应用效果 / 124
三节 干吸塔布气及支撑一体化结构的设计 / 125
一、干吸塔布气及填料支撑一体化结构的研发 / 126
二、应用效果 / 127
四节 耐高温酸雾腐蚀的复合型逆喷管的研发 / 128
一、玻璃钢内衬合金逆喷管的研发 / 129
二、应用效果 / 133
五节 大型高温浓酸液下泵的研发 / 133
一、大型高温浓酸液下泵的结构设计 / 134
二、应用效果 / 136
六节 高温腐蚀性气体换热设备中膨胀节的选用 / 137
一、不同结构膨胀节的研究 / 137
二、Ω形膨胀节的应用效果 / 146
四章 安全创新技术 / 147
一节 工艺过程安全创新技术 / 147
一、制酸烟气除氟技术 / 148
二、强腐蚀性流体介质自动充装安全管控创新技术 / 153
三、自压真空防泄漏卸载技术 / 157
四、H2S防泄漏技术 / 159
二节 设备设施安全创新技术 / 162
一、新型安全配酸混酸器的创新 / 162
二、进口风机控制体系的二次开发及人机环匹配化技术 / 169
五章 节能降耗创新优化 / 176
一节 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余热分段回收技术集成创新 / 176
一、制酸转化过程中温位热能综合利用技术 / 177
二、低温位吸收热能回收利用技术 / 184
二节 进口风机导叶预旋节能技术创新 / 188
一、入口导叶预旋节能机理研究 / 189
二、进口二氧化硫风机入口导叶预旋改造 / 190
三、应用实践 / 193
三节 柠檬酸钠脱硫法再沸器间接加热-直接汽提解析技术 / 193
一、柠檬酸钠解析过程副反应研究 / 193
二、强制循环再沸自身相变汽提解析技术研究 / 194
三、应用实践 / 197
参考文献 / 198
附录 金川集团化工厂科技成果 / 201
后记 / 207
本书以冶炼烟气治理创新技术特点为主线,分工艺技术创新、清洁生产、设备效能的提升、创新技术及节能降耗创新优化五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冶炼烟气治理创新技术及实践应用效果等内容。
适合有色冶金和无机化工企业的领导层、技术人员以及三废治理的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与参考。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当前环保领域,特别是冶炼行业的三废治理,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我曾在一线工作过,深知烟气治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作者在书中对“源头清洁化治理”的理念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这让我眼前一亮。以往很多治理方案都侧重于末端治理,而源头控制往往被忽视。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物料配比等方式,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是一种更具前瞻性和根本性的思路。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绿色冶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企业如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书中的技术介绍,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具体的操作细节,比如设备的选择、参数的设定、运行的监控等等。这些细节对于实际操作人员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还探讨了如何将先进的监测技术与治理工艺相结合,实现对烟气排放的实时、精准控制,这一点非常令人振奋。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份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宣言,值得每一位冶炼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
评分我一直对冶炼行业的环境治理工作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很多时候只能零散地获取信息。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它从“冶炼烟气治理工艺与技术”这个大方向出发,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核心工艺,包括湿法、干法、催化氧化、吸附法等等,并对它们的原理、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已有的成熟技术,而是积极地探讨了“创新技术实践应用效果”,这让我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希望。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的介绍,比如等离子体技术、膜分离技术在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让我耳目一新。另外,关于“烟气源头清洁化治理”的章节,更是强调了从源头减排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更加环保、经济、高效的思路,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全面,逻辑清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冶炼烟气治理技术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我强烈推荐。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不算短,内容也相当详实,但当我一口气读完它时,却感到意犹未尽。尤其是在“有色冶金三废治理技术”这一部分,作者对于铜、铅、锌、镍等不同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梳理。我一直觉得,不同金属的冶炼过程,其“三废”的特性和治理难点是存在很大差异的,而这本书正好弥补了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盲区。书中针对每一种金属,都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的污染物种类,以及相应的治理技术和设备。例如,在铜冶炼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的SO2治理,以及湿法冶炼过程中含酸废水和重金属离子的处理。在铅锌冶炼方面,则着重介绍了含尘烟气和铅锌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这种分类详尽、技术针对性强的介绍方式,对于我这种需要了解具体行业技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且,作者在介绍技术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包括项目规模、治理效果、经济效益等等,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非常有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沉稳和专业感。当我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其中详实的案例研究吸引住了。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精力去深入分析不同冶炼厂在治理烟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的。我特别关注到其中关于废气循环利用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技术原理,还列举了具体的数据,说明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实现怎样的效益提升,这对于我这种想了解实际应用效果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画得非常清晰,配合文字说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不同技术路线的比较分析,这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到每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会很枯燥,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相当流畅,而且很多地方都加入了实际工作中的小贴士,让原本枯燥的技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整本书的知识体系搭建得非常完整,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再到实际应用,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非常有条理。
评分我对这本书中关于“创新技术实践应用效果”的章节尤其感兴趣。在当前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下,传统的治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要求,如何引入和推广创新的治理技术,成为了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书恰恰聚焦于此,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向我们展示了那些真正具有突破性和实用性的创新技术。我看到作者详细介绍了几种新型的除尘技术,并用数据说话,量化了它们在降低PM2.5、SO2、NOx等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实际效果,甚至还包括了对重金属等痕量有害物质的去除率。这些数据非常直观,也极具说服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新兴的催化剂技术和吸附材料的研发应用,这些技术在提高治理效率、降低能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作者在分析这些技术时,并没有回避其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而是客观地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更加严谨和可信。读完这些内容,我对于冶炼烟气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和乐观的认识。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指明了技术创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