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淮南子》的作者对所阐述的问题有深刻而明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真知灼见落实在全书的写作之中。《淮南子》具有匠心独运的构思和复杂绵密的结构,虽然出自集体的创作,内容丰富、无所不包,然而并非简单堆砌辞藻或材料,而是经过了周密谋篇布局,所以全书主线明确,篇目井然,大多数篇目的内部逻辑结构也很清楚。《淮南子》的语言表现也非常多姿多彩,如在表达方式上以论说体为主,兼有记叙、抒情、说明等;较为广泛地使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借代、顶针、反诘、叹问、对偶、设问、夸张等各种修辞格;同时还借助神话、传说,增强文学性;融入楚地方言,体现地域性;广泛用韵,增添韵律感。
卷二 俶真训
【题解】
俶是起始的意思,真是现实的意思,所以俶真训讲的是宇宙起源的问题。本训阐述的万物起源论和现实世界发展阶段论,把宇宙的发展变化归结为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同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纯朴逐渐消失、道德逐步沦丧的过程,只有返璞归真,才能返回俶真的美好状态。
【原文】
夫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①。
【注释】
①“夫鱼”二句:典出《庄子·大宗师》,意思是鱼儿同处于江海之中就会自由自在而无须相互照应,人如果能与“道”同在,彼此之间也不必多事。
【译文】
鱼类生活在江海之中可以互相遗忘,人如果能与“道”相互往来,彼此之间也无须交往。
【原文】
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①优游,抱德炀②和,而万物杂累③焉,孰肯解构④人间之事、以物烦其性命乎?
【注释】
①中至:中和之气和至高之德。
②炀(yáng):烤,这里指熏陶。
③杂累:据王念孙说,为积累之义。
④解构:即“邂逅”,不期而遇。
【译文】
古时候真人立足于天地的根本,秉承着中和之气和至高之德,优哉游哉,怀抱至高之德,受中和之气熏陶,而万物得以积累,谁又会去干预人间的事情,而让外物扰乱自己的生命呢?
【原文】
至德之世,甘瞑于溷①之域,而徙倚于汗漫②之宇,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③,而浮杨乎无畛④崖之际。是故圣人呼吸阴阳之气,而群生莫不颙颙⑤然仰其德以和顺。当此之时,莫之领理决离,隐密而自成。浑浑苍苍,纯朴未散,旁薄为一,而万物大优。是故虽有羿之知而无所用之。
【注释】
①甘瞑:即“酣眠”。溷(hùn xián):无边无际的样子。
②汗漫:无边无际。
③鸿濛:日出处。景柱:即影表,测日影用的圭表。
④浮杨:翱翔。畛(zhěn):界限。
⑤颙颙(yǒng yǒng):通“喁喁”,仰慕的样子。
【译文】
在道德X纯洁的时代,人们在无边无际混沌迷蒙的世界里酣睡,在浩瀚渺茫的境界中遨游,掌握天地运行却舍弃万事万物,以日出处为圭表,飘浮在无边之处。所以,圣人只要吞吐阴阳二气,众生就会仰慕圣人的道德而来归附。在那个时候,没有人刻意去治理,万事万物都默默地自然生成。混混沌沌的样子没有形态,纯粹质朴的道德没有消散,磅礴大气聚合为一,同时,万物优哉游哉。因此,即使有后羿的智慧也没有用武之地。
【原文】
古之圣人,其和愉宁静,性也;其志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后能行,命得性而后能明。乌号之弓,溪子①之弩,不能无弦而射;越舲②蜀艇,不能无水而浮。今矰缴机③而在上,网罟④张而在下,虽欲翱翔,其势焉得!故《诗》云:“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⑤。”以言慕远世也。
【注释】
①溪子:特产弓弩的国名。
②舲(líng):小船。
③机:发射。
④网罟(gǔ):捕鱼及捕鸟兽的工具。
⑤“采采”四句:引《诗》见《诗经·周南·卷耳》,一般认为此诗表达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寘(zhì):放置。周行:大路。
【译文】
古代圣人的和愉宁静,是天性如此;但他的志向能否实现却取决于他的命运。因此,天性碰上了好的命运才能实施,好的时事也必须要具有宁静天性的人才能清晰地阐明。好比乌号弓、溪子弩需要有弦才能发射;也就像越国的小船和蜀地的小艇,不能没有水却漂浮一样。如果带有丝绳的利箭在空中乱射,罗网在大地川泽四处乱撒,鸟兽尽管想飞翔奔走,但这种险恶的环境又怎能允许呢!所以《诗经》唱道:“采着卷耳,采来采去不满一箩筐。怀念远方的人,就把箩筐放在大路旁。”这是在思慕远古的好世道啊!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皇族,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思想家、文学家。他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编写《鸿烈》,亦称《淮南子》。
卷一原道训
卷二俶真训
卷三天文训
卷四地形训
卷五时则训
卷六览冥训
卷七精神训
卷八本经训
卷九主术训
卷十缪称训
卷十一齐俗训
卷十二道应训
卷十三汜论训
卷十四 诠言训
卷十五兵略训
卷十六说山训
卷十七说林训
卷十八人间训
卷十九修务训
卷二十泰族训
卷二十一要略
淮南子 原文+注释+译文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