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礼记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读本 译注 原文+注释+译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礼记
  • 儒家经典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先秦
  • 译注
  •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享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477
商品编码:28331488603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礼记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儒家经典必读本)
ISBN:   9787550243477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    价:   12 元
作    者:   (西汉)戴圣,编,刘小沙,译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7-01   版次:1   页数:160
  印刷时间:2015-07-01   印次:1   字数:130千

  目 录

【礼 记 目录】

曲礼上……………………………………005

曲礼下……………………………………014

檀弓上……………………………………024

檀弓下……………………………………032

王制………………………………………038

文王世子…………………………………047

礼运………………………………………051

礼器………………………………………062

内则………………………………………067

玉藻………………………………………069

学记………………………………………074

乐记………………………………………085

祭法………………………………………088

祭义………………………………………090

经解………………………………………099

哀公问……………………………………102

坊记………………………………………106

中庸………………………………………111

缁衣………………………………………119

奔丧………………………………………124

问丧………………………………………128

大学………………………………………130

冠义………………………………………136

昏义………………………………………138

乡饮酒义…………………………………141

射义………………………………………144

聘义………………………………………148

丧服四制…………………………………154


  作者介绍

戴圣,西汉的学者,开拓了汉代今文经学之先河。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和他的叔叔戴德一同著了《礼》这本书,后又编撰为《礼记》一书,又为《小戴礼记》。


  精彩书摘

曲礼上

曲礼指的是礼的各类仪式礼节。本篇内容包括吉、

凶、军、宾、嘉这五礼,还有日常言谈举止、进退应对

等生活礼仪,内容丰富,教人识礼、懂礼、守礼。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①若思,安定辞②。安民哉!

【注释】

①俨:通“严”,庄严、庄重的意思。

②辞:所说的话。

【译文】

据《曲礼》记载:待人处事必须恭敬严谨,神态应

当端庄肃重,好像在沉思似的,所说的话要合理。这样

才能让人民安定下来。

【原文】

敖①不可长,欲不可从②,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注释】

①敖(áo):通“傲”,骄傲,傲慢。

②从:通“纵”,不加约束,纵容。

【译文】

不能滋长傲慢的心态,不能放任纵容自己的欲望,

内心的意志不可以自满,不能过度地安于享乐。

【原文】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①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②,直而勿有。

【注释】

①很:通“狠”,凶残的样子。

②质:自我肯定的意思。

【译文】

面对财物,不可以随意占为己有;面对危险,不可

以随意地逃避。与人争吵时不可以狠辣地求胜;分配东

西不可以强求过多的部分。对于有疑问的事情,不可以

自以为是,有正确的答案的时候也不能太过自我。

【原文】

若夫坐如尸①,立如齐②。礼从宜,使从俗。

【注释】

①尸:古代祭祀时代替神鬼受祭的人。

②齐:通“斋”,是斋戒的意思。

【译文】

坐着的时候就应该犹如受祭的人那样庄重,站着的

时候就应该像斋戒那样恭敬。行礼要合乎时宜,出使他

国时要入乡随俗。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①人,不辞费。礼,不逾节②,不侵侮,不好

狎③。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④,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注释】

①说:通“悦”,使人愉快的意思。

②节:有节制,有限度。

③狎(xiá):不恭敬的样子。

④取于:请教于。

【译文】

礼是用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疏,分析事情嫌疑,

辨别事物异同,分辨是非的。礼,不会随便讨好人,

不会说没用的话。礼,不逾越,有节度,不侵犯侮辱他

人,不轻佻狎。修养自我身心,实践自己的诺言,称

为“善行”。举止有修养,说话有道理,这是礼的本

质。关于礼的知识,只听说过向人请教学习的,没听过

要求别人请教学习的。礼,只听说愿意学的人来学习,

没听说过教授礼仪的人追着别人去传授的。

【原文】

太上①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

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

贩者②,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

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③。

【注释】

①太上: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②负贩者:做买卖时用肩挑着东西来卖的人,一般认

为他们道德不高,利欲熏心,但实际上也不都是这样的。

③慑(shè):胆怯,胆小。

【译文】

在上古时期,推崇以德为贵,而后世则推崇施恩与

报答。在礼仪方面提倡往来:我前去施恩而受惠的人

没来报答我,这与礼不相符;有人来实施恩惠而我没有

前去报答,这与礼也不相符。人有礼,社会就安定;无

礼,社会就会危乱。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根

据礼的原则,为人应该自我谦卑,尊重他人,即便是挑

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是地

位尊贵、富有的人呢?有财富且知道主动遵行礼仪,就

不会变得骄奢淫逸;生活贫贱却仍然懂得遵从礼仪规

范,就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内心也会变得无所畏惧。

【原文】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①,冠②。三十曰

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③,服④官政。

六十曰耆⑤,指使。七十曰老,而传⑥。八十、九十曰

耄⑦,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

期,颐⑧。

【注释】

①弱: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②冠:古时候,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加冠之礼,意味

着男子长大。

③艾:形容人年纪大了,白头发就好像艾草一样。

④服:担任,掌管。

⑤耆(qí):年老的意思。

⑥传:分配家产,交代家事。

⑦耄(mào):指人因年老而视听能力下降、活动能

力明显衰弱的状态。

⑧颐:赡养老人的意思。

【译文】

人生十岁称为“幼”,可开始学习。二十岁称为

“弱”,会举行冠礼。长到三十岁时,称为“壮”,

此时,就可以迎娶妻子成家了。长到四十岁时,称为

“强”,此时,就可以进入仕途为官了。长到五十岁时,

称为“艾”,可以独当一面地处理大事了。长到六十岁

时,称为“耆”,可以指导他人了。长到七十岁时,称

为“老”,可以分配家产,交代家事了。八十、九十岁

时,称为“耄”。人在七岁时被称为“悼”,处于七八

岁与十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即便犯了罪,也不可

以被施以刑罚。年纪到了百岁时,被称为“期”,受人赡

养,颐养天年。

【原文】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①,昏定②而晨省,在丑

夷③不争。夫为人子者,三赐④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

其孝也,兄弟戚称其慈也,僚友称其弟⑤也,执友⑥称

其仁也,交游⑦称其信也。见父之执⑧,不谓之进不敢

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⑨必面,所游必有常,所

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

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⑩之。群居五人,则长

者必异席11。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12,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

不中门。食飨13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14,视于

无形15。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孝子不服

暗16,不登危,惧辱17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18,不有

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19素;孤子20当室,冠

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21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顷

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22长者之手。负、剑,辟咡

诏之,则掩口而对23。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24而

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向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

不呼25。

【注释】

①凊(qìng):凉的意思。

②定:摆放好枕头和席子。

③丑夷:同辈众人。

④三赐:指的是三命之赐。在周朝,官吏制度是有

等级之分的,从一命到九命,每一命的待遇都不相同,

都有标志各自等级的礼服与赏赐等,三命以上的人就可

以享有周王赏赐的车马。文中是指由于父母健在,因此

不敢接受这样的待遇。

⑤弟:通“悌”,尊敬兄长的意思。

⑥执友:指志向相同的人或者朋友。

⑦交游:交往的朋友。

⑧父之执:与父志同道合的人。

⑨反:通“返”,返回。

⑩肩随:与人并行往前走,身体略微靠后一些表示

尊敬。

11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古人围坐桌案的时候需

席地而坐,通常每席只能坐四个人,如果超过四人,那么

其中年龄zui大的人就要另坐一席,也是表示敬长之意。

12主奥:古时候,屋子的西南角是zui尊的地方。

13食(sì)飨(xiǎng):利用酒食宴请宾客。

14听于无声:在父母未说话之时,就已经知道父母

的意图。

15视于无形:在父母还没有做出动作就已经看出父

母的意思。

16不服暗:指不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

17惧辱:隐瞒父母一些事情与登上很高、很危险

的地方,都是辱的行为。

18不许友以死:是指不做为朋友卖命的事情。

19纯(zhǔn):指衣冠的花边。

20孤子:指还没等到而立之年就失去父的人。

21视:通“示”,显示,示范。

22奉:捧的意思。

23掩口而对:在与长者说话时,要掩口回答。

24趋:快走。

25登城不指,城上不呼:古时候,人们登上城墙,

不会随意指示方向,担心将大家迷惑;也不会大呼小

叫,担心惊吓到别人。

【译文】

举凡做儿女之礼,冬天要让父母生活得温暖,夏天

要让父母生活得清凉,晚上为他们铺好床被,放好枕

头,早晨要向他们请安问好,在同辈中不和人争斗。做

儿女的,做到三命之官后接受赏赐,但不敢接受车马,

所以,族人都赞扬他的孝顺,兄弟戚都赞扬他的善

良,同朝为官者都赞扬他恭顺,有相同志向的朋友都赞

扬他的仁爱,而与他交往的人都赞扬他诚实可靠。前去

拜访父的好友,人家不让进门就不敢自己做主进去;

不让向后退就不敢自己做主向后退;人家没有提问,就

不敢随意开口说话。这都是一个孝子应该具有的品行。

做儿女的,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当面向父母禀报,回

到家后也要自告知父母,外出游玩的时候必须要有常

去的地方,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容,说话的时

候不说“老”字。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一倍的人,对待他

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一样;遇到年纪比自己大上十岁的

人,对待他要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倘若遇到年龄仅

比自己大五岁的人,就能与之并排着向前走,但要略微

向后一些,以表示尊敬。倘若五个人住在一个地方,那

么年龄zui大的人应该另坐一席。

做儿女的,平常在家时,不要将尊长的位置占了,

不要在正中的座位坐下,不要从正中的道路走,不要在

门的站着。在宴会上,要遵从长辈的安排,不要以

为自己就是标准,在祭祀时不要充当受祭之人。在父母

未曾有言语以前,要领悟父母的意思,在父母还没做出

动作前就知道父母的意思。不攀登较高的地方,也不要

去深渊的边上,同时也不可以随便诋毁他人,不要随便

与别人嬉笑。孝子不会向父母隐瞒任何事情,不会攀登

到危险的地方去,因为害怕这样会对父母的名声有所玷

污。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能为了朋友而丢失性命,不

能背着父母私存钱财。

做儿女的,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不会在自己的帽

子与衣服上用白色镶边。父母已经不在世上的孤子,倘

若当家做主,那么就不会在帽子和衣服上用彩色镶边。

在教导孩子时不要说谎给他做示范。皮衣与裙子,

儿童都不要穿。站立的时候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不可

以偏着头听人说话。如果长者要牵自己的手,那么就用

双手捧着长者的手。倘若长者俯下身来在耳边说话,那

么就要用手将口掩住,然后再进行回答。

在先生后面跟着走路,不要随便越过道路与别人说

话。倘若在路上与先生相遇,你就要快步上前,正立拱手

见礼。倘若先生要和你说话,你就配合着回答;倘若先生

不与你说话,那么你就要快速退到一边去。

跟着长者登上较高的山坡时,必须要朝着长者所看

的方向看去。在登上城墙的时候,不随意指示方向,因

为可能会迷惑大家;也不会大呼小叫,因为可能会惊吓

到别人。

【原文】

将适舍,求毋固①。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②,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③。将入户,视必下④。入户奉

扃⑤,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

勿遂。毋践屦,毋踖⑥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注释】

①固:平时固有的样子。

②户外有二屦(jù):古人在去别人家做客入室之

前,要将鞋子脱在室外。若室外有两双鞋,则说明室内

有两个人或三个人,因为长者可以将鞋子放在室内。

③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若在外面的人听到屋

内人说话,那么可以进入室内;若没有听到室内人说

话,那么室内人很可能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就不要

进去打扰。

④视必下:眼睛要向下看,以免看见他人隐秘之事。

⑤奉扃(jiōng):形容双手好像举着门闩的样子。这

里是表示恭敬与谦卑的意思。扃,门闩、门杠,是关闭

大门用的横木。

⑥踖(jí):踩,踩踏。古人入席的时候是有次序之

分的,要从席子的后方走上去坐下,而不能从席子的前

面走上去,否则就犯了踖席的。

【译文】

将出门投宿馆舍,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那样随便。

即将走到堂上时,要先发出一些声音进行探问。看到

门外放着两双鞋子,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是可以

进去的;倘若不能听到室内人说话的声音,就不要进去

了。即将进门的时候,眼睛应该向下看,以免看到别人

的隐私。进门的时候,双手要像捧着门闩似的放在胸

前,不要四处乱看。如果房门在你进来时就是开着的,

那么进门后不用关,仍然让门开着;如果房门在你进来

前就是关着的,那么进门后就要将门关上;如果后面还

有别人要进来,那么不要将门关死,轻轻掩上即可。进

门时不可以踩踏他人的鞋子,不要从座席的前方入席,

一定要轻轻提着衣服快速走到座席的下方,然后入席。

与人谈话时,必须谨慎地答复。

【原文】

凡与客入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

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固辞,主人肃客①而入。主人

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

若降等②,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

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③,连步以

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注释】

①肃客:引领客人进入。肃,进入的意思。

②降等:按照旧时的礼制规定,宾客的等级要比主

人的等级略低。

③拾(shè)级聚足:指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一

次双脚,然后再登下一个台阶。

【译文】

凡是主人和客人一块儿进门,每走到一个门口的前

面,主人都要让客人先进。而客人走到寝室门口,主

人要先于客人走进去,为客人设席摆坐,然后再迎客人

进去。如果客人一再推辞,那么主人就走在前面引领客

人进入寝室。主人进入寝室后要向右走,而客人要向左

走。主人走到东阶前,而客人走到西阶前。如果客人的

身份地位比不上主人,那么就要走到主人的身边,跟在

主人的后面上堂,倘若主人一再推辞,那么客人可以再

次回到西阶前。对于登阶的先后顺序,主人要与客人彼

此谦让,主人先登一阶,客人也随之登一阶。在登阶时,

每上一级台阶,都要并拢双脚一次,然后再登下一个台

阶。上东阶时要先迈出右脚,上西阶时,要先迈左脚。

曲礼下

【原文】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①。执天子之器则上衡②,

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③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

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④、圭、璧,则尚左手,行不

举足,车轮曳踵⑤,立则磬折⑥垂佩。主佩依,则臣佩

垂;主佩垂,则臣佩委⑦。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

者则袭⑧。

【注释】

①带:指古代贵族系于衣服外面的带子。

②上衡:比心脏高的地方。

③绥(tuǒ):比心脏低的地方。

④币:古代行礼时使用的束帛。

⑤车轮曳(yè)踵(zhǒng):好像车轮滚动一样低

调。曳,拽、拉。踵,脚跟。

⑥磬折:弯下腰。

⑦佩委:指腰佩要垂到地上。

⑧有藉者则裼(xī),无藉者则袭:这句话是讲古代

使臣与他国行聘礼时对执玉及礼服的规定,这个礼节由

两部分组成,首先要代表己国国君向对方国君及夫人献

上圭、璋,然后行享礼,需向国君及夫人献上琮、璧等

礼物。进献圭、璋的时候无需用其他物品遮盖,所以叫

“无藉”,进献琮、璧的时候要放在柬帛上,所以叫“有

藉”。而所穿的礼服之外要穿一件罩衣,称为“裼”,裼之

外再穿上朝服,叫作“袭”。在非重大礼仪上,贵族要

解开正服的前襟,露出里面的裼衣,叫作“裼”[动作]。

遇到重大礼仪,要掩藏衣服的前襟,叫作“袭”[动作]。

【译文】

凡是捧着东西的人应该捧在中心的地方,提着东西

的人,手要向上弯曲到当带处。拿天子用的器物时要高

过自己的心脏,拿国君用的器物时要与自己的心脏一般

高,拿大夫用的器物时要比自己的心脏略低,拿士用的

器物时只需用手提着即可。凡是为天子拿器物时,不管

器物有多么轻,都要像拿不动似的。为国君拿器物,比

如币、圭、璧等物,要将左手放在上面,抬脚走路的时

候就像车轮滚过去似的拽着脚后跟行走,站着时要弯着

腰以使佩巾始终悬垂。国君保持直立的时候佩巾贴合在

自己身上,臣就应该将腰弯下来使佩巾悬垂;国君腰弯

下来使佩巾悬垂,臣就要伏下身使佩巾垂到地上。行聘

礼时要手中拿着玉器,倘若玉器下面有衬托物,就要将

正服的前襟解开,将里面的裼衣露出来;倘若没有衬托

物,就要将正服的前襟掩好。

【原文】

国君不名卿老①、世妇②。大夫不名世臣③、侄、

娣④。士不名家相⑤、长妾⑥。君大夫⑦之子,不敢自称

曰“余小子⑧”。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⑨

某”,不敢与世子⑩同名。

【注释】

①卿老:指上卿。

②世妇:指地位仅在夫人之下的陪嫁者,通常指夫

人的侄女或者妹妹。

③世臣:父辈时期的老臣。

④侄(zhí)、娣(dì):指随夫人陪嫁过来的侄女或妹妹。

⑤家相:指统辖统领家臣的人。

⑥长妾:指zui先生下儿子的妾。

⑦君大夫:指在天子那里得到封地的大夫。

⑧余小子:天子服丧期间的一种自称。

⑨嗣子:诸侯在丧的一种自称。

⑩世子:这里指的是太子。

【译文】

国君不可以直接叫上卿、世妇的名字。大夫不可以

直接叫世臣和侄、娣的名字。士人不可以直接叫家相和

长妾的名字。享有封地的大夫的孩子在居丧期间不可以

自称“余小子”。大夫与士的孩子在居丧时不可以自称

“嗣子某”,不敢与太子重名。

【原文】

君使士射①,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②。”

侍于君子,不顾望③而对,非礼也。

【注释】

①君使士射:这里说的是古人为耦而进行的一种射箭

的礼仪。古人在举行射箭比赛之前,会安排参赛的人两

两配对,然后再进行比赛,被称为“射耦”。

②负薪之忧:背柴累得病倒了,是古时候自称有病

的一种谦辞。

③顾望:看看周围是不是有强于自己的人。

【译文】

国君命令士陪着客人比箭,倘若士对射箭一窍不

通,就要以有病相托辞,说:“我有些累病了。”

在君子身边侍奉,君子提出问题后,如果不看着周

围是否有强于自己的人而贸然回答,是不符合礼的。

【原文】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

位,皆如其国之故①。谨修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

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则反

告于宗后②。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

唯兴③之日,从新国之法。

【注释】

①皆如其国之故:都与在自己国家时一样。

②宗后:指宗族的后裔。

③兴:指做了卿大夫。

【译文】

君子在别的国家不要放弃本国的礼仪习俗。祭祀时

的礼仪,居丧时的服制,在什么位置哭泣死者,都应

该像在自己国家时一样,小心地遵循本国的礼法而谨慎

执行。如果从自己国家离开已经有三代,家族中还有在

朝廷担任官职的人,与国内来往的宗族属仍然待在国

内,那么遇到丧事与喜事,就应该派人向族长报告。如

果从自己国家离开已经有三代,家族中没有在朝廷担任

官职的,出入往来他国的时候,就不需向本国国君报告

了,只有在担任他国官职时,才要去遵守他国的法令

制度。

【原文】

君子已孤①不更名,已孤暴贵②,不为父作③谥。

【注释】

①孤:指父母双亡的人。

②暴贵:大富大贵的意思。

③作:拟定。

【译文】

君子在父死后就不会再改动自己的名字。即使在

父死后自己突然发达富贵,也不会再为死去的父拟

定谥号了。

【原文】

君子将营①宫室。宗庙为先,厩库②为次,居室为

后。凡家造③,祭器为先,牺赋④为次,养器⑤为后。无田

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

粥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⑦。

【注释】

①营:修建的意思。

②厩库:指马厩、仓库。

③家造:专指古代大夫置办家中所用的器物与用品。

④牺赋:大夫拥有采邑,可以向老百姓征收祭祀时

使用的牲畜抵为赋税。

⑤养器:指是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器具。

⑥粥(yù):通“鬻”,变卖的意思。

⑦丘木:坟地上的树木。

【译文】

君子打算建造宫室的时候,首先要建宗庙祠堂,其

次是建马厩与仓库,zui后才修建自己居住的房间。大夫

打算制作器物用具,首先应当先制造祭祀用的器皿,其

次是向老百姓征收祭祀用的贡品,zui后才是制作日常所

用的器具。没有田地产业俸禄收入的人,不需要置办祭

祀用的器具;拥有田地产业俸禄收入的人,应该先制作

祭服。即便君子再贫穷,也不会卖掉祭器;即便天气再

寒冷,也不会穿祭服御寒。修建宫室的时候,不会伐

坟地上的树木。


  前言

前言

“礼”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的重要内容。人类组建

家庭、成立部落之后,为了适应随之而来的群居生活,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用来维系人际生活交往的原则,

并让这些原则进一步具体化、详细化。《礼记》是一部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状况、典章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重要

著作。这部书记载和论述了先秦时期的礼制和礼仪,孔

子和弟子之间的问答,以及儒家修身养性的行为准则。

《礼记》初时据说有一百多篇,后为汉朝学者戴德

简化为85篇,世人称之为《大戴礼记》。后来,戴德之

侄戴圣在《大戴礼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简化,终

为49篇(原本应该为46篇,但因《典礼》《檀弓》《杂

记》三篇过长,市面上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

49篇之说),称之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现已

佚失多数,而市面上常见的《礼记》版本一般为《小戴

礼记》。

从思想内涵来看,《礼记》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其

所涵盖的内容却包罗万象,涉及了政治、律法、哲学、

历史等社会日常的诸多方面,其中,尤为集中体现了先

秦儒家时期的政治思想。比如,儒家对学习、传统、教

育的主张,以及学以致用和积极入世的家国关怀等。

从古代礼制研究来说,《礼记》不仅描述了礼节礼

仪的规范,同时还讲出了这些行为所代表的内涵,让

“礼”表现出其文化的属性,为现代人提供了比较

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礼记》所解读的不仅

仅是行为规范,更是在这种规范之后所蕴含的文明基因

和文化特色。

从当今的实用意义来说,《礼记》一书中还保存着

一些让人深思并遵循的处世之道和个人修养的基本准

则。比如“不窥密”或者中庸之道等,都是一些很有思

辨性的人生智慧的核心理论,同时,也是处理人际关系

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技能。

在编撰过程中,考虑到现实的阅读需求,我们从权

威版本中筛选出zui经典、实用,且具有文学价值的28个

篇章,将其编辑成册。同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与理

解,我们将每篇分为诸多小节,每个小节分为三部分:

原文、注释与译文。整本书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蕴

深远。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很多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准

则,词句精辟、意义深刻。

当然,由于编者学识浅陋,本书的编辑难免会出现

疏忽、遗漏之处,如若发现,敬请读者朋友们指正,不

胜感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