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皮书系列 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定价:79.00元
作者:赵弘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201051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016年,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和亮点,主要是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加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显现,等等。展望2017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呈现持续分化态势,不同层次增长极构筑形成多点支撑的区域空间增长格局,区域经济开放度将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更加深化,合作模式将更趋多样化,协同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创新的主要形式。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总报告、综合篇、各区域报告等模块,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特别是对*新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新疆扶贫开发、东北地区转型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2016~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与展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课题组】/001
Ⅱ 综合篇
2 新区发展分析【冯长春 李佳鸣】/040
Ⅲ 京津冀地区
3 在京津冀区域规划建设“微中心”,集中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与建议
【赵 弘 张静华】/063
4 高铁背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经济差异与空间联系研究【石 林 孙久文】/076
5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邓丽姝】/090
6 京津冀产业关联动态演进的投入产出分析【张 智】/102
7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刘永强】/119
Ⅳ 长三角地区
8 长三角产业集聚现状与思考【马立政】/131
9 长三角上市公司景气状况研究【陈国政】/146
10 江苏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徐春华】/159
Ⅴ 珠三角与南部沿海
11 珠三角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应对策略【向晓梅 吴伟萍】/170
12 “一带一路”背景下珠三角湾区国际都会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庄伟光 邹开敏】/183
13 新时期广东对外开放优势与转换【游霭琼】/192
Ⅵ 中西部地区
14 成渝城市群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岳朝敏】/205
15 山西煤炭清洁化发展研究【韩 芸 王 云】/217
16 新疆扶贫开发:现实、挑战与对策【肖春梅】/231
Ⅶ 东北地区
17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杨文越 刘冬妮 赵晓铭 叶昌东】/243
18 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曾春水】/269
Ⅷ大事记
19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大事记【区域经济大事记课题组】/282
作者介绍
赵弘,男,1962年生,研究员,博士,博士后导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市人民专家顾问团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病”治理等,在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出版了我国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游霭琼,女,1966年10月出生,广东梅州人。中山大学历史学学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硕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事处处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国际贸易、利用外资、产业经济、现代化研究。杨维凤,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文摘
序言
刚拿到这本《皮书系列 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还没来得及细读,只是粗略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第一感觉是这份报告的野心不小,试图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梳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脉络。2016-2017年,恰逢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同时新的发展动能也在孕育。所以我对这份蓝皮书能否抓住这个时代的特征,提供有深度、有洞察力的分析充满了期待。书中提到“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这本身就意味着它会深入到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比如东部沿海的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的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海南自贸港的探索等等。我个人特别关注的是,报告是否能对这些区域差异进行精细化的解读,不仅仅是罗列数据,而是能够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比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梯度发展模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引导?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2016-2017年有没有新的变化或缓解的迹象?这些都是我希望从报告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提供的一些宏观经济视角。2016-2017年,全球经济格局在变化,国内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任。这本书作为“皮书系列”的一份子,通常意味着它会基于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对当下的经济形势进行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和预测。我比较好奇的是,它如何界定“区域经济发展”这个概念?是否包含了产业布局、人口流动、创新能力、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我希望报告能够不仅仅停留在GDP增长的层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例如,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是否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又或者,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各区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又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可能走向何方”。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史略有研究的读者,我对于“区域蓝皮书”这类报告总怀有特别的好奇。2016-2017年,这是“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的阶段,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开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份报告,尤其是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焦,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份详实的、有数据支撑的分析,能够勾勒出当年中国不同区域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践和成效。比如,东部地区如何在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继续领跑?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城乡融合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西部地区的开放开发战略又有哪些新的进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转型过程中是否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展现不同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独特挑战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份《皮书系列 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份承载着时代信息的“年度账单”。2016-2017年,是中国经济运行中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段时期,国内国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皮书”系列,其严谨性、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区域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上,提供一份客观、全面、深入的梳理。在当前我们强调“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我非常想了解,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段里,中国的各个区域究竟是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如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报告是否能细致地分析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发展优势和劣势,以及它们在面临宏观政策调控时的具体表现?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貌,并为我们理解当下和未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对于《皮书系列 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我的初步印象是一份具备深度分析潜力的报告。2016-2017年,正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份蓝皮书聚焦于“区域经济发展”,这让我对其能够揭示各地发展差异、区域互动以及宏观政策在区域层面的具体影响抱有很高期待。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各个区域在产业升级、创新能力、要素流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表现,并能分析这些区域特征如何影响了中国整体经济格局的演变。例如,在“双创”热潮下,不同区域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情况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报告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区域发展案例,以佐证其宏观论述,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